赵焕彬11功能性动作测试简介☐功能性动作测试(FMS) 是由Gray Cook 等设计的一种功能评价方法,是一种革新性的动作模式质量评价系统,它简便易行,仅由7个动作构成,可以广泛用于各种人群的基础运动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评价。
为什么进行功能性动作测试与评价☐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12✓肩胛骨的稳定性✓胸椎的灵活性✓腰椎的稳定性✓髋关节的灵活性✓膝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的灵活性整合模块,顺利完成动作灵活性 /稳定性最佳体能金字塔有效动作模式运动能力技术/战术测试1:深蹲☐通过完成这一动作可以评价髋、膝和踝关节的双侧均衡性和功能灵活性,以及肩和胸椎的双向性、对称灵活性。
☐反映髋、膝、踝的灵活性和对称性;将棍子举过头顶反映肩关节的灵活性和对称性。
15深蹲操作指南☐ 1.受测者以两脚间距稍宽于肩宽站立,同时双手以相同间距握杆(前臂与杆成90度);☐ 2.双臂伸直向上举杆过头顶,慢慢下蹲至深蹲位,尽力保持两脚跟着地;☐ 3.保持面向前抬头挺胸,杆保持在头顶以上,允许试三次;☐ 4.如果还是不能完成这个动作,在受测者的两脚跟下各垫5cm厚的板子再完成以上动作。
17深蹲评分☐3分: a杆在双足上方平行或更后;b躯干与胫骨平行或与地面垂直;☐c下蹲保持大腿低于水平线; d保持膝与足2或3趾方向一致。
☐ 2分: a b c d 之一不能达标。
☐ 1分: a b c d 中2-4个不能达标☐ 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得0分。
18测试2:上跨步☐上跨步测试可以评估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双侧功能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动态平衡性。
20上跨步操作指南☐ 1.受测者双脚并拢,脚趾处于栏架下方;☐ 2.调整栏架与受测者胫骨结节(粗隆)同高,双手握杆置于颈后肩上保持水平;☐ 3.受测者缓慢抬起一腿跨过栏杆,以脚跟触地,同时支撑腿保持直立,重心放在支撑腿上,并保持稳定;☐ 4.缓慢恢复到起始姿势,受测者有三次机会完成测试;☐ 5.抬另一侧腿重复以上动作,记录最低得分。
21上跨步评分☐3分:髋膝踝在矢状面上成一直线;腰部几乎没有明显移动;双手握杆与地面(横栏)平行。
☐2分:髋膝踝在矢状面上不成一直线;腰部有移动;双手握杆与地面(横栏)不平行。
☐1分:足碰到横杆;身体失去平衡。
☐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得0分。
22测试3:直线弓箭步☐直线弓箭步测试可以评估躯干、肩部、髋和踝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股四头肌的柔韧性和膝关节的稳定性。
24直线弓箭步操作指南☐ 1.测量受测者胫骨的长度;☐ 2.受测者以右脚踩在一块2×6cm的测试板的末端,在身体后方以右手在头后,左手在身后下方握住一根长杆,保持杆紧贴头后、胸椎和骶骨;☐ 3.从右脚尖向前量取与胫骨相同的长度并标记,然后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落在标记上,随后下蹲至后膝在前脚跟后触板。
始终保持双脚在向前的直线上,允许尝试3次来完成测试动作;☐ 4.双侧上下肢交换,再次完成测试,记录两次测试的最低分。
25直线弓箭步评分☐3分:躯体部分基本没有晃动;保持双足踩在测试板上;保持后膝在前足跟后触板。
☐2分:躯体部分出现晃动;不能保持双足踩在测试板上;后膝不能在前足跟后触板。
☐1分:失去平衡☐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得0分。
而且需要医学专家尽快检查出现疼痛的原因。
26测试4:肩部灵活性☐肩部灵活性测试可以评估双侧肩的运动范围,以及内收肌的内旋和外展肌的外旋能力。
28反映肩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双侧对称性。
测试4:肩部灵活性☐通过肩部灵活性测试,可以评估双侧肩的运动范围,以及内收肌内旋和外展肌的外旋。
完成规定动作时,也需要正常的肩胛灵活性和胸椎的伸展;在外展/外旋、弯曲/伸展与内收/内旋组合动作时肩部的灵活性;以及肩胛与胸椎的灵活性。
肩部灵活性操作指南☐1.受测者站立,一只手由下向上以手背贴后背部,握住木尺沿脊柱尽力上摸;☐2.另一手由上向下单手以手掌贴后背部,握木尺从上向下尽力滑动;☐3.记录两拳间尺子距离(由测试者协助握好尺子,垂直地面);☐4.上下交换双手位置,重复以上测试,记录最低得分。
30肩部灵活性评分☐3分: 保持正确的队列姿态(双肩、髋、膝及足); 保持双肩水平;肩胛骨紧贴躯干(没有摆动); 肩关节和躯干保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
上下两手间距离小于一只手距离(腕横纹到中指尖距离,可先测量得出数字)☐2分: 上下两手间距离大于一只手距离,而小于1.5只手距离☐1分: 上下两手间距离大于1.5只手距离☐0分: 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得0分。
而且需要医学专家尽快检查出现疼痛的原因。
31测试5:直腿主动上抬☐直腿主动上抬测试可以评价受测者腘绳肌腱与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与下肢充分分开的能力。
35直腿主动上抬操作指南☐1.受测者双手置于身体两侧仰卧,掌心向上,头平躺在地上,一侧膝盖下放置测试板;☐2.被测腿上抬,踝背屈,膝关节伸直;☐3.保持异侧腿与测试板接触并伸直,且身体平躺在地面,随后以杆放在踝关节中央,并自然下垂,与地面垂直做标记;☐4.换另一侧腿完成测试,记录最低分。
37直腿主动上抬评分☐3分: 杆在另一侧髂前上棘与大腿中点之间。
☐2分: 杆位于另一侧大腿中点与膝之间。
☐1分: 杆位于另一侧腿膝关节以下。
☐0分: 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得0分。
38测试6:躯干稳定俯卧撑☐躯干稳定俯卧撑测试可以评价受测者在上肢进行闭合运动时,前后两个维度上稳定脊椎的能力,以及在上肢进行对称动作时,躯干在矢状面上稳定性。
39反映上肢进行对称运动时,躯干在矢状面的稳定性。
躯干稳定俯卧撑操作指南☐ 1.受测者俯卧,双脚尖着地,双前臂稍宽于肩撑地;☐ 2.双手大拇指与头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双膝关节尽力伸直;☐ 3.腰椎自然伸直;☐4.受测者向上撑起使身体整体抬起,完成过程中腰部不可晃动,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 5.受测者如果不能从起始姿势完成此动作,可以上臂下移使双手拇指与下颌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再进行一次测试。
41躯干稳定俯卧撑评分☐3分:从标准俯卧地面姿势开始,完成动作; 双手大拇指与头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2分:标准俯卧地面姿势,但在开始动作前受测者已经稍抬起躯体; 双手大拇指与头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42躯干稳定俯卧撑评分☐1分:受测者在双上臂下移的情况下勉强完成一次撑起动作;不能在全过程中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即使可以在重复时完成标准动作);☐0分: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得0分。
43测试7:扭转/旋转稳定性☐扭转/旋转稳定性测试可以评价在上下肢同时运动时,躯干在多个维度上的稳定性。
45反映复杂运动时躯干的稳定性(需要有良好的神经协调性和较高的能量传递效率)扭转/旋转稳定性操作指南☐ 1.受测者肩与躯干上部垂直,髋和膝屈曲90度,大腿与躯干下部垂直,足背屈,腰椎保持自然伸直姿势;☐ 2.将一块测试板放在手与膝之间,使双手与双膝都可以触到板;☐ 3.肩后伸,同时伸同侧髋与膝关节,受测者抬起手和腿并离地约10cm。
抬起的肘、手和膝必须与测试板的边线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躯干保持在与测试板平行的水平面内。
全过程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 4.受测者肘与膝在平面内屈曲靠拢;☐ 5.受测者可以尝试3次来完成测试动作;☐ 6.如果受测者得分在3分以下,以同时上抬对侧肢体的方式(成对角线)完成测试动作;☐7.受测者换用对侧肢体完成相同测试动作,记录最低得分。
47扭转/旋转稳定性评分☐3分:受测者双侧肢体都能完成标准测试动作(以同侧肢体同时上抬方式),同时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躯干与地面平行,肘、膝关节与测试板边线在同一平面内。
☐2分:受测者能以对侧肢体同时上抬方式完成标准测试动作,同时保持腰椎自然伸直姿势,躯干与地面平行。
48扭转/旋转稳定性评分☐1分:受测者以对侧肢体同时上抬方式也不能完成试动作。
☐0分: 测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受测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 或者得3分时,补充腰部弯曲动作时出现疼痛,得0分。
49功能性动作质量纠正的方法☐灵活性的纠正 被动灵活性的纠正 主动灵活性的纠正52小虫爬肱二头肌被动拉伸背阔肌被动拉伸半膜肌、半腱肌被动拉伸功能性动作质量纠正的方法☐稳定性的纠正 静态稳定性的纠正 动态稳定性的纠正53分组练习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