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理论观点
心理动力学又称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 therapy ) ,是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创立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 . Freud , 1856--1939 )。
(一)意识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前意识和潜意识又统称为无意识,他认为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人能体验到的部分。
前意识是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能从潜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
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这些欲望和冲动因受到禁忌和法律等的控制而压抑,虽然不被意识但未被泯灭,仍在不断活动。
弗洛伊德把它形容为浮在海里而沉入海水中的冰山主体部分。
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就是生物性本能能量的仓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能量的源泉。
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以潜意识的理论为基点,设法将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如采用自由联想法),然后通过自我认识,摆脱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
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
求助者借助于心理咨询者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
咨询师加以疏导,使求助者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咨询和治疗目的。
(二)人格学说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1.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
“力比多”在人格结构中与本我联为一体,遵循自我快乐原则。
2.自我是人格的意识部分,既要满足本我的即刻要求,又要按超我的客观要求行事,自我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遵循“现实原则”。
3. 超我指人格中最文明道德的部分。
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超我遵循伦理道德原则,按社会的道德准则行动。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亦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个体身上的平衡过程。
人格的发展,
是以性欲为中心,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
一是口欲期,大约从出生到1岁半。
这个阶段的欲望区是嘴和唇。
婴儿的吮吸活动表明婴儿得到一种性的满足。
他说“这种满足只能归因于嘴和唇的兴奋”。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口唇阶段的人格”特征为:过度的依赖性,不现实而富于幻想,喜欢做包括嘴巴的各种姿势,惯于
吮吸拇指、咬指甲、吸烟、贪食等。
二是肛欲期,大约从1 岁半到2 岁。
这个阶段性欲区是肛门。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这个时期从大小便中得到快感。
“肛门阶段的人格”特征为固执、吝啬、过度整洁、喜收藏、言辞富有学究气并且说话唠叨等等。
三是崇拜男性生殖器期,大体是从 3 岁到 6 岁,其特征是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 )。
这一阶段快感区是生殖器,儿童在摆弄生殖器中得到快感。
这阶段的儿童出现了对象的选择。
男孩爱的第一个对象便是自己的母亲,形成“恋母情结”;女孩则出现了“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情结可以成为个人心理失常的病因,只有当这种情结得到解决或被压抑之后,儿童的人格才能渡过这一阶段而向前发展。
这个阶段的特征为:鲁莽、冲动,实际上胆小怕事,但又常常做自己所害怕的活动以证明自己的胆量,掩盖自己的恐惧等。
四是生殖期,一般指12 岁以后,进入青春期和生殖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个阶段,形成以生殖器为主要来源的性快感区,完成成人社会化过程。
“生殖阶段的人格”是最理想的人格。
这种人格在性、社会和心理方面都达到了成熟和完善。
表现为豁达、自制、机敏、和沉着。
这是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主要理论。
(三)本能学说
弗洛伊德是从无意识学说出发诠释他的本能学说的。
弗洛伊德所说的本能,主要是指性本能。
他认为:性本能冲动在心理疾病成因中起着一种巨大作用。
在弗洛伊德前期理论中,他以生物学观点把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一是性的本能,二是自我的本能。
性的本能是为了保持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它在个人身上体现为自始至终地迫求快乐和激动的目的,性的本能起着决定的作用。
自我本能是为了保存个体的生命,这种本能最初限于寻求营养,后来扩展到生活的种种活动中。
性本能保持着原始的特征,追求快乐原则。
自我本能则渐识时务,而遵循现实的原则。
弗洛伊德认为生和死的本能构成了人出生时就具有的本能倾向的总和,由于两种本能的存在,人在本性上是双重的。
两种对立的本能趋于相互毁灭,无论个人还是社会的争斗,都是由于这两种本能冲突的缘故。
(四)梦的学说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学说是整个精神分析学说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他看来,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他认为梦并不是无意义和荒谬的,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并且确实是一种愿望的满足。
他认为:梦有一种科学程序,是可以解释的。
弗洛伊德认为,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因此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二、心理动力学的咨询技术
在当前的心理咨询中,精神分析的技术占居着重要的地位。
自由联想法、宣泄法等技术仍被广大咨询者所采用。
这些方法并不局限于神经症的治疗,早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
心理动力学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求助者获得对其问题原因的认知和理解,并把这种认知转化成一种应对未来任何困难的能力,这一目的及其技术理论在听觉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中,同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心理动力学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1.释梦梦的解释是探索心灵世界的一种方法,是精神分析技术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释梦实际上有两个过程:一是解释,二是分析。
解释也就是探究梦的形成,有一些梦中出现频繁的象征,已经被普遍地认为是建立了与象征物之间较稳固的关联。
2.催眠催眠的主要方法是暗示法,是精神分析技术中较常用的方法。
在催眠状态中,受催眠的人仍保持着清醒的记忆。
在催眠的过程中进行自由的、随意的表达,可以把清醒时已经忘记的经历重新记起。
这样能帮助求助者唤醒已被遗忘的痛苦经历和心灵创伤,在潜意识中予以倾吐,释放郁结在内心的心理症结。
实践表明多数人是可以被催眠的,只是进入催眠状态的深浅程度不一。
在听觉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中,可以针对其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的类型有选择地使用催眠方法。
3.自由联想法经验得知,被求助者遗忘的记忆能在自由联想中重新出现。
求助者在咨询师的鼓励下,会滔滔不绝地倾诉埋藏在心底的隐痛。
当然,这只有在求助者意识到自己的卑鄙或猥琐等不会受到责备时,他们才会把受到压抑的记忆表露无遗。
弗洛伊德让人躺在一张舒适的睡椅上,全身心地放松,然后把出现在头脑中的所有意象都讲出来,无论这些意象是怎么杂乱无章,或微不足道,或羞于启齿,咨询师把报告出来的意象加以分析和解释,一直到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都认为找到了问题的最初原因为止。
这种方法被弗洛伊德称为“自由联想法”。
听觉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常使用这种技术。
咨询师要求求助者围绕所叙述的内容自由思索,只要说出他意识中出现的联想,便可以由一种联想而引起另一种联想。
这样,求助者就可以把他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梦或经历的事件等发掘出来。
当然,咨询师不要对求助者作语言或行动暗示,要格外注意叙述中表达受压抑时的神态。
4.宜泄法宣泄法实际上就是将积郁于内心的烦恼与负面情绪倾诉出来,使心情获得好转,所以也称为精神疏泄法。
心灵上的创伤、震动或意愿产生的烦恼、悲伤等情绪越是强行压制下去,越会积郁心中.遗留下严重的后果。
宣泄法对听觉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是常用而又十分重要的简易可行的心理咨询方法。
一场车祸使一位豆蔻少年丧失了听觉能力。
母闻讯而号啕大哭,悲痛不已;父却呆若木鸡,欲哭无泪。
那么,父亲的情况远比母亲要严重得多。
从心理咨询角度来看,最好的办法是让他的父亲也痛哭一场,渲泄心中的悲痛。
这才可以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某些本能冲动或体验被压抑在无意识中,如果不能渗透到意识中去,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清除和发泄,由此引起的郁积便会产生心理问题。
宣泄法就是在求助者的意识中,自由放松和发泄,解除导致产生心理疾病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