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初探摘要:工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生产已经向自动控制、智能控制上转型。
作为21世纪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工业控制网络逐渐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工业控制网络既包括底部设备层的传感器,检测器等器件,也包括终端管理层的办公自动化操作系统,还包括串联起整个系统的现场总线技术。
工业控制网络在工业通信及先进制造领域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工业控制网络;现场总线;发展趋势0.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现场总线技术的迅速发展,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国际工作研究方向逐渐从重工业、单一化转变为微电子、多元化。
自动化技术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业控制上逐渐显现出了它的优势。
本文主要通过对工业控制网络的结构和现场总线技术的描述,来探究未来工业控制网络结构的发展方向。
1、传统工业控制网络结构从总体结构上来讲,传统企业网络可分为三个层次:管理层、监控层和现场设备层。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图一传统工业控制网络●管理层。
主要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同时从监控层提取有关生产数据用于制定综合管理决策。
管理层一般使用通用以太网,方便操作,并可连入外部网络。
●监控层。
从现场设备中获取数据,完成各种控制、运行参数的监测、报警和趋势分析等功能,另外还包括控制组态的设计和安装。
监控层的功能一般由上位计算机完成,一方面,它通过扩展槽中网络接口板与现场总线相连,协调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另一方面,通过专门的现场总线接口(转换器)实现现场总线网段与以太网段的连接。
其关键技术是以太网与底层现场设备网络间的接口,主要负责现场总线协议与以太网协议的转换,保证数据包的正确解释和传输。
监控层除上述功能外,还为实现先进控制利远程操作优化提供支撑环境。
●设备层。
现场设备以网络节点的形式挂接在现场总线网络上,依照现场总线的协议标准,设备采用功能块的结构,通过组态设汁,完成数据采集、a/d转换、数字滤波、温度压力补偿、pid控制等各种功能;此外,通过智能转换器对传统检测仪表电流电压进行数字转换和补偿。
2、现场总线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工业控制系统原有的信息孤岛的僵局,真正实现了网络化的控制系统,为自动化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同时,由于各种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和竞争、各种计算机主流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渗透和应用、以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工业控制系统必将呈现多总线共存、多种系统集成和多种技术集成的局面。
2.1每种现场总线形成了其特定的应用领域。
各种现场总线代表不同公司多年的研发投资和市场利益,不同总线技术的侧重面不同,各有特色,不存在能完全适应所有应用领域的现场总线。
据美国arc公司的市场调查,世界市场对各种fcs需求的实际份额为:过程自动化15%,主要采用ff、profibus-pa和worldfip;医药领域18%,主要采用ff、profibus-pa和worldfip;加工制造18%,主要采用profibus-dp和cc-link;交通运输15%,主要采用profibus-dp、can和devicenet;航空和国防34%,主要采用profibus-fms、lon、devicenet和controlnet;其它,如,农业主要采用p-net、can、profibus-pa/dp、devicene和controlnet, 楼宇主要采用lon、profibus-fms和devicenet。
由此可见,占有市场80%的现场总线将只有六七种,且其应用领域比较明确,某些总线能跨越多种应用领域,如profibus。
在过程控制领域以ff、profibus和worldfip为主,ff的市场占有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2 ethernet在工业应用领域异军突起。
ethernet在没有任何标准化组织支持的情况下,正在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市场上迅速增长,成为新的热点。
有关专家预言,ethernet不仅可以成为工业高层网络上的通信系统,也可以上下贯通直插到底,与现场仪表相连。
采用ethernet作为自动化的骨干网,具有技术成熟,与办公自动化的无缝集成和与internet无缝集成等优点,颇具吸引力。
只是,目前技术尚未成熟,如数据冲突、安全性等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2.3无线现场总线成为新亮点。
针对许多工业环境及过程控制环境下的对象,如移动对象或旋转设备上的传感器,手持的数据采集设备等,远距离的单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临时安装的器件,仅通过有线的物理介质连接是较难或甚至无法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无线技术和现场总线的结合方案。
另外,随着工业控制对象类型的增加,传输的数据不仅是用于控制的数字量,还有包括音频、视频的多媒体数据。
同时,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如wap、wml、bluetooth等,为工业自动化网络与无线局域网联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目前,已经有许多无线现场总线的实现方案被提出和研制,如r-fieldbus(high performance wireless fieldbus in industrial related multimedia environment),olchfa(open low-cost time-critical wireless fieldbus architecture)等。
2.4 fcs与dcs集成是现阶段的需要。
尽管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很多优点而倍受欢迎,但是用户并不希望对他们现有的控制系统做大的改动。
目前,在现场总线的发展初期,大多数用户更倾向于对现有控制系统进行逐步的增添和替换;而且dcs系统及其仪表的消失或完全被取代,就费用或人力而言也都是不合理的。
另外,现场总线并不是在所有的控制场合下都能够发挥其优点,如简单的小规模数字模拟混合系统,特别是在现场和控制室距离近的情况下,混和控制在同一集中的cpu中进行将比较方便,所冒控制集中的风险也不大。
现阶段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工业控制系统将面临fcs和dcs 共存的局面。
因此,在工业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时,考虑如何使fcs 与dcs系统尽可能协同工作是很现实的方案,更具有推广和实用价值。
2.5多总线集成的fcs成为抢夺市场的重要策略。
各公司相继推出能够使多总线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以适应目前现场测控设备多态性和用户需求多样性的需求。
如1999年interkama展览会上,一些典型系统包含多种总线标准:如,ff中坚力量之一的smar公司的系统包括profibus、ff、hart、4~20ma和foxboro公司的系统包括ff、profibus、modbus、devicenet等。
目前,siemens公司的pcs7系统和fisher-rosemount公司的delta v系统是两个典型的fcs系统。
pcs7是由ethernet、profibus-dp、profibus-pa、device-net和as-interface等组成,而delta v是由ethernet、ff h1以及hart组成,且也可与profibus兼容。
2.6 fcs与信息网络集成是建立企业综合实时数据库的基础。
企业综合实时数据库为企业优化控制、生产调度和计划决策提供依据。
实现现场总线与信息网络的紧密集成,可以建立统一的分布式数据库,保证所有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互操作性。
现场设备与信息网络实时通信,使用户能够通过信息网络中标准的图形界面随时、方便地了解生产情况。
同时,便于实现远程监控、优化调度、远程诊断和维护功能,以及实现远程的软件维护与更新。
3、结语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芯片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考虑如何直接利用其他领域的技术来带动本领域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为典型的是ff在制定其高速现场总线标准时,直接采用100m的ethernet作为其高速现场总线标准。
功能块和设备描述是实现设备互操作的两大关键技术,在现场总线中的应用也分别借鉴程序设计中的模块组件技术和windows程序设计中的设备无关技术。
还有,标准化监控或者管理软件与现场设备之间的接口,建立统一数据存取规范的opc技术,其基础是微软的ole、com及dcom技术。
总体说来,自动化系统与设备将朝着现场总线体系结构的方向前进,这一发展趋势是肯定的。
既然是总线,就要向着趋于开放统一的方向发展,成为大家都遵守的标准规范,但由于这一技术所涉及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连续、离散工业领域,如过程自动化、制造加工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等。
大千世界,众多领域,需求各异,一个现场总线体系下可能不止容纳单一的标准。
几大技术均具有自己的特点,已在不同应用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
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它们都各自正在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
有理由认为:在从现在起的未来10年内,可能出现几大总线标准共存,甚至在一个现场总线系统内,几种总线标准的设备通过路由网关互连实现信息共享的局面。
现场总线技术的兴起,开辟了工厂底层网络的新天地。
它将促进企业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带来新的效益,因而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推动自动化相关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胡毅于东刘明烈. 工业控制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2010.1:23-27[2]赵新秋.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8,4:3-4[3]李正军.现场总线及其应用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作者简介:刘清华(1983.10-),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实习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