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60美学 第一讲审美本质论PPT课件
60美学 第一讲审美本质论PPT课件
中国发展是不充分或者是不存在的。
▪ 1)、对事物本质追求 ▪ 2)、对主体心理知、情、意的明确划分 ▪ 3)、对各门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 4)、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
11
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
▪ 2、美学传入中国发展 ▪ 1)、中国早期介绍西方美学为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
严永京等人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结合稀饭美学思想,提出“境界说” ,还用西方 美学思想研究《红楼梦》,提出“美育”思想等。
▪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美学杰出代表
3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 古希腊的自然主义观成为理解美的本质的资源,强调美不在天国而在尘 世,不在神的彼岸而在人世的此岸,但同时也有着模糊美与真、美与科 学之间界限的倾向。
▪ 代表:达芬奇
启蒙时期:哲学、科学、美学走向体系化
能意识;
8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2.从物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从客观事物的 属性来定义美
▪ a.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美是和谐整一”。
▪ b.古罗马的西塞罗 ▪ c.中世纪的塔塔科维兹和阿奎那 ▪ d.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 e.18-19世纪的荷加斯、博克和费希纳
夫斯基。 ▪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说",则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对古
典哲学唯心主义的扬弃. ▪ c.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
▪ 一)、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 1、“美学”是西方的产物 ▪ 美学学科的形成基于四个基础之上,而这些基础在
▪ b.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美在无意识的欲望”说
▪ 弗洛伊德把人的一切行为归结为性意识本能。
▪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来源于童年形成的“自卑情结”,自卑与超越时人的行 为的力量源泉,所以对美的创造和欣赏也是克服自卑情结,超越自我的结果。
▪ 荣格认为人的额权益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个人潜意识,内容是个人的本
7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三)、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
▪ 1.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 1)从客观精神方面的探讨:
▪ a.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柏拉图。
▪ b.罗马时代的普罗提诺“太一说”。
▪ c.黑格尔 “理念说”
▪ 2)从主观精神方面的探讨:
▪ a.休谟·马歇尔的“美在愉快”说
会伦理学)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的哲学、美学论
述。
▪ 柏拉图:“美的理式” ,还区分美和美的东西
▪ 亚里士多德:美是事物的客观性质,美是和谐整一
▪ 普罗丁:“美的分有说”,物质世界的美是神的光辉的反照。新柏拉图
注意代表,为西方神学美学奠定了基础。基本观点在圣·奥古斯丁、托马
斯·阿奎那那里得到充分发展。
6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二)、三个论美的模式
▪ 美的理论观念的全部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范式: (1)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这种模式肯定美的客观性并且 与现实性,也找出了形式美的某些规律.(美在客观) 一个方向就是偏重于"美在客观形式",因而形成一种"技术美 学". 另一个方向则偏重于"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形成 了心理学派的美学,比如精神分析美学. (2)美不在现象,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美在主观) 为真正从具体出发把握抽象,把握本质提供了可能性. (3)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这种模式是对前两种 模式的综合.
▪ 代表:狄德罗:美在关系说 ▪ 英国经验派休谟:“美即美感” ▪ 博克“美是事物本身的客观性质作用于人的感观,在内心引起爱或类似
的情感。美既是客观对象的属性,也是主体感受的对应物,主客体之间 有一种内在的相互转化关系萌芽。
4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3、古典美学
▪ 康德:美是道德是象征。
▪ 蔡元培撰写《美学通论》(未完),提出“美育代宗教说”是中国现代 美育思想的奠基者。他把康德美学介绍到中国。
▪ 梁启超引入西方美学思想,提倡以“情感教育”来启蒙民智,倡导“诗 界革命”、“小说界革命”鲁迅早在1908年《摩罗诗力说》中介绍不少 西方美学思想。
▪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1)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或者说是理念的 自我显现,因此,只有理念是真实的,理念就是真。美作为 一种理念,因此,美也是真。强调符合理念的真实性,这是 黑格尔对美的第一个要求。
▪ (2)单纯是真实的理念还不美,还要理念直接呈现于客观 现实的外在现象中,显现为感性的形象,成为我们感官感知 的对象,这时理念才不仅是真的,而且放出光辉,显出外形, 变成美的。因此,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 的感性显现。
5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 它虽然分成理念和感怀显现两个方面,但实际上是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理念始终占据统治的地位。
▪ “感性显现”,只是理念的自我显现,也就是说,理念为了 实现自己,必然要把自己显现出来,理念之所以要把自己显 现为感性的形象,完全是由于人们的精神和心灵需要在实践 的活动中,在改变外在事物的过程中直接实现自己、认识自 己、创造自己和欣赏自己,而美和艺术的根本特征就在于通 过感性的形象来满足理念这方面的需要,也就是说,使理念 显现为感性的形象。
9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3.从精神和物质统一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 a.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 ▪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力图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启蒙时期的
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和神秘主义美学加以吸纳和融合. ▪ b.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车尔尼雪
第一讲:
1
主要内容:
▪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 ▪ 三、美是什么
2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 一)、对美的探索
▪ 1、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美本质观:
▪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的“数的原理”要比例和谐(自然哲学)
▪ 苏格拉底:从效用的角度来衡量美的标准:有用就美,有害则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