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6)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6)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6)一、选择题1.2017年6月19日,“中星9A ”卫星在西昌顺利发射升空。

卫星变轨如图所示,卫星先沿椭圆轨道Ⅰ飞行,后在远地点Q 改变速度成功变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P 点为椭圆轨道近地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椭圆轨道Ⅰ运行时,在P 点的速度等于在Q 点的速度B .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 点加速度大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 点的加速度C .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 点速度小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 点的速度D .卫星耗尽燃料后,在微小阻力的作用下,机械能减小,轨道半径变小,动能变小 2.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距布置三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就可以让地球赤道上任意两位置间实现无线电通讯,现在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

假设将来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但仍要仅用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的最小周期约为 A .5小时B .4小时C .6小时D .3小时3.如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象征着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

假想人类不断向月球“移民”,经过较长时间后,月球和地球仍可视为均匀球体,地球的总质量仍大于月球的总质量,月球仍按原轨道运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月地之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B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小C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将变大D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将变小4.2015年7月25日,我国发射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全部使用国产微处理器芯片(CPU ),圆了航天人的“中国芯”之梦,该卫星在圆形轨道运行速度v 满足( ) A .v <7.9 km/sB .7.9 km/s <v <11.2 km/sC .11.2 km/s <v <16.7 km/sD .v >16.7 km/s5.设想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置地球的中心,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 ) A .零B .无穷大C .2MmGRD .无法确定6.太空——110轨道康复者”可以对卫星在太空中补充能源,使卫星的寿命延长10年或更长。

假设“轨道康复者”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动,且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的15,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轨道康复者”运行的重力加速度等于其所在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B.“轨道康复者”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5倍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轨道康复者”向西运动D.“轨道康复者”可以从高轨道加速从而对低轨道上的卫星进行拯救7.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静止在地面的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这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向心力指向地心B.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C.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D.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等8.因“光纤之父”高锟的杰出贡献,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假设高锟星为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k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q倍,则“高锟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A.qk倍B.kq倍C.2qk倍D.2kq倍9.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内速度的改变为Δv,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其它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用G表示.则宇宙飞船和星球的质量分别是()A.F vt,2v RGB.F vt,32v TGC.F tv,2v RGD .F t v ,32v T Gπ10.已知月球半径为R ,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R 的圆轨道上绕月飞行,周期为T 。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 )A .月球质量为23216R GTπ B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2232RT πC .月球密度为23GT πD .月球第一宇宙速度为RT11.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 .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大发射速度 C .它是近地圆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D .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远地点的速度12.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增大为原来的4倍,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 A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B .轨道半径之比为4∶1 C .周期之比为4∶1D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13.近年来,人类发射的多枚火星探测器已经相继在火星上着陆,正在进行着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究,为我们将来登上火星、开发和利用火星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做“近地”匀速圆周运动,并测得该运动的周期为T ,则火星的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为(k 为某个常数)( ) A .kT ρ=B .kTρ=C .2kT ρ=D .2k T ρ=14.2015年12月29日,高分4号对地观测卫星升空.这是中国高分专项首颗高轨道高分辨率、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光学遥感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下列关于高分4号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卫星定点在北京上空 B .该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C .它的高度和速度是一定的,但周期可以是地球自转周期的整数倍D .它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大,速度减小 15.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和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 )A .3232R T r tB .3232R t r TC .3223R t r TD .2323R T r t16.经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双星系统”.“双星系统”由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组成,每个恒星的线度远小于两个星体之间的距离,而且双星系统一般远离其他天体, 如图所示,两颗星球组成的双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的 O 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 动.现测得两颗星之间的距离为 L ,质量之比为 m 1:m 2=3: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1、m2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3:2 B.m1、m2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之比为 3:2C.m1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 5 LD.m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2 5 L17.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A.2mvGNB.4mvGNC.2NvGmD.4NvGm18.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多次加速、变轨后,最终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如图所示,卫星既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近的圆轨道a上运动,也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远的圆轨道b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a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线速度B.卫星在a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在b上运行的周期C.卫星在a上运行的角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角速度D.卫星在a上运行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在b上运行时的万有引力19.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恰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A.124π3Gρ⎛⎫⎪⎝⎭B.1234πGρ⎛⎫⎪⎝⎭C.12πGρ⎛⎫⎪⎝⎭D.123πGρ⎛⎫⎪⎝⎭20.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A.v1>v2>v3B.v1<v2<v3C.a1>a2>a3D.a1<a3<a221.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数为G,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离地面高h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这个卫星的运行速率为()A.GMRB.GMR h+C.gR D.()g R h+22.由于通信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A.轨道平面可以不同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C.质量可以不同D.速率可以不同23.将太阳系中各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则离太阳越远的行星A.角速度越大B.周期越大C.线速度越大D.向心加速度越大24.已知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l倍,地球半径大约是月球半径的4倍.不考虑地球、月球自转的影响,由以上数据可推算出()A.地球的平均密度与月球的平均密度之比约为9:8B.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9:4C.靠近地球表面运行的航天器的速度与靠近月球表面运行的航天器的速度之比约为81:4 D.靠近地球表面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与靠近月球表面运行的航天器的周期之比约为8:9 25.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设地球自转周期为24 h,所有卫星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有()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C.c在4 h内转过的圆心角是6πD.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3 h【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卫星在椭圆轨道I 运行时,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在P 点的速度大于在Q 点的速度,A 错误;B .卫星经过Q 点时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产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GMmma r= 得2GM a r=可知,卫星在椭圆轨道I 的Q 点加速度等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 点的加速度,B 错误; C .卫星变轨过程,要在椭圆轨道I 上的Q 点加速然后进入同步轨道II ,因此卫星在椭圆轨道Ⅰ的Q 点的速度小于在同步轨道Ⅱ的Q 点的速度,C 正确;D .卫星耗尽燃料后,在微小阻力的作用下,机械能变小,轨道半径变小,根据v =知速度变大,则动能变大,D 错误。

故选C 。

2.B解析:B 【解析】 【详解】设地球的半径为R ,则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6.6R ,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T =24h , 地球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一致,若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则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变小。

由2224GMm mR R Tπ= 公式可知,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小,则运动周期越小。

由于需要三颗卫星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所以由几何关系可知三颗同步卫星的连线构成等边三角形并且三边与地球相切,如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