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成药配方详解:小儿退热颗粒
中成药配方详解:小儿退热颗粒
来源: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秋季 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 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 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药典中药材:连翘
性状:
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5~ 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 的纵皱纹和多数突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 1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 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 突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 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顶 端开裂或裂成两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性味: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 毒发斑,吐血舰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注意: 孕妇慎用。
重楼
药典中药材:重楼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 晒干。
药典中药材:重楼
性状:
本品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 12cm,直径1.0~4.5cm。表面黄棕色或灰 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 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 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 须根痕。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 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角质。 气微,味微苦、麻。
药典中药材:栀子
性状: 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 味微酸而苦。
药典中药材:栀子
炮制:
栀子除去杂质,碾碎。本品呈不规则的碎 块。果皮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有的可见 翅状纵横。种子多数,扁卵圆形,深红色 或红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炒栀子: 取净栀子,照清炒法(通则0213)炒至黄 褐色。本品形如栀子碎块,黄褐色。
药典中药材:连翘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连翘
存储: 置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栀子详解>>>
栀子
药典中药材:栀子
来源:
本品为菌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 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 取出,干燥。
药典中药材:栀子
性状:
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 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 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 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 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 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 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 红色或
药典中药材:黄芩详解>>>
黄芩
药典中药材:黄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 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后撞去粗 皮,晒干。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 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 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 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 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 棕黑色。气微,味苦。栽培品较细长,多 有分枝。表面浅黄棕
药典中药材:金银花
性味: 甘,寒。归肺、心、胃经。
药典中药材: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 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 热。
药典中药材:金银花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金银花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连翘详解>>>
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至淡 棕黄色,有纵皱纹。切面皮部黄白色,木 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药典中药材:板蓝根
性味: 苦,寒。归心、胃经。
药典中药材:板蓝根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疫时毒,发 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 头瘟疫,丹毒,痈肿。
药典中药材:地龙
性状:
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 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 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 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 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乳突。受精囊 孔3对,在6/7至8/9环节间。
药典中药材:地龙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药典中药材:重楼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重楼
性味: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药典中药材:重楼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 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 惊风抽搐。
药典中药材:重楼
用法: 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药典中药材:重楼
药典中药材:大青叶
性状: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 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 5~20cm,宽2~6cm;上表面暗灰绿色, 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先端钝, 全缘或微波状,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 状;叶柄长4~10cm,淡棕黄色。质脆。 气微,味微酸、苦、涩。
药典中药材:大青叶
药典中药材:连翘
性状: 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 黄棕色,平潸,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 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药典中药材:连翘
性味: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药典中药材:连翘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用于痈 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 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 热淋涩痛。
药典中药材:地龙
性状:
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 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1 对,位于7/8至8/9环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 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 气腥,味微咸。沪地龙:长8~15cm,宽 0.5~1.5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 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性状:
红色,粉性。气芳香,味微苦而涩。刮丹 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红棕色或 淡灰黄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斑点状残存外 皮。
药典中药材:牡丹皮
炮制:
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本品呈圆 形或卷曲形的薄片。连丹皮外表面灰褐色 或黄褐色,栓皮脱落处粉红色;刮丹皮外 表面红棕色或淡灰黄色。内表面有时可见 发亮的结晶。切面淡粉红色,粉性。气芳 香,味微苦而涩。
药典中药材:栀子
性味: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药典中药材:栀子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 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 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外治扭挫伤痛。
药典中药材:栀子
用法: 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药典中药材:栀子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状: 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 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黄芩
炮制:
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 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 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 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 放射状纹理。酒黄芩:取黄芩片,照酒炙 法(通则0213)炒干。本品形如黄芩片。 略带焦斑,微有酒香气。
炮制:
除去杂质,抢水洗,切碎,干燥。本品为 不规则的碎段。叶片暗灰绿色,叶上表面 有的可见色较深稍突起的小点;叶柄碎片 淡棕黄色。质脆。气微,味微酸、苦、涩。
药典中药材:大青叶
性味: 苦,寒。归心、胃经。
药典中药材:大青叶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高热,神 昏,发斑发疹,作腮,喉痹,丹毒,痈肿。
小儿退热颗粒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小儿退热颗粒配方详解>>>
小儿退热颗粒 XiaoerTuireKeli
药典中成药:小儿退热颗粒配方详解>>>
配方: 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子、 牡丹皮、黄芩、淡竹叶、地龙、重楼、柴 胡、白薇。
药典中药材:大青叶详解>>>
大青叶
药典中药材:大青叶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夏、 秋二季分2~3次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典中药材:黄芩
性味: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药典中药材:黄芩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 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 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典中药材:黄芩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黄芩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典中药材:地龙
性味: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药典中药材:地龙
功效: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 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药典中药材:地龙
用法: 5~10g。
药典中药材:地龙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重楼详解>>>
药典中药材:淡竹叶
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
药典中药材:淡竹叶
性味: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药典中药材:淡竹叶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热 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
药典中药材:淡竹叶
用法: 6~10g。
药典中药材:淡竹叶
存储: 置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地龙详解>>>
药典中药材:板蓝根
用法: 9~15g。
药典中药材: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