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调查的基本程式与方法
2、说服教育的要求 、 (1)使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必须依法依理 (2)进行说服教育时要有的放矢 (3)进行说法教育要分寸适当 (4)进行说服教育时确保政策兑现
3、说服教育的内容 、 要说服教育犯罪嫌疑人,就必须透彻地了解犯 罪嫌疑人,并据此确定说服教育的目标,选择 适当的教育内容,否则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说服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教育 (2)法律教育 (3)道德品质教育 (4)形势和前途教育
(三)提出证据调查的假设
证据调查人员在分析已知证据材料之后,应进 一步提出证据调查假设,即根据具体调查任务 和已知事实推测未知事实及可能性潜在证据, 以便采取措施去发现和提取之。所谓可能性潜 在证据,即有可能存在且尚未被调查人员发现 的证据材料。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其称为 “潜在证据”。一般来说,任何案件都有可以 有多种关于证据的假设,调查人员应尽量从中 找出最合理或者可能性最大的假设,并以此为 基础确定证据调查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 筛选证据调查假设的同时也就选择了调查途径。
(一)根据询问对象的性别选择询问方式 (二)根据询问对象的年龄选择用语 (三)根据询问对象的文化程度选择用语 (四)根据询问对象的职业特点选择询问 方式 (五)根据询问对象的作证心理选择用语 (六)根据询问对象与案件的利害关系选 择询问方式
第五节 询问结果的审查判断
一、询问结果审查判断的方法 (一)对单个询问结果所表达的内容进行 全面的分析,判断其是否合乎情理、逻 辑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将询问结果与案件事实及其他证据 进行对比,判断彼此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
证据调查的基本程式与方法
杨宗辉
白俄罗斯国立格罗德诺大学法学博士(Ph.D.) 白俄罗斯国立格罗德诺大学法学博士(Ph.D.)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主任
第一节 证据调查的途径和方法
证据调查是与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 有关的各种调查活动的总称,是司法人 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及其他法律工作者, 为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而进行的专门调 查活动。在各种执法活动和司法活动中, 证据调查都是一项首要工作。
第二节 询问的概念和意义
一、询问的概念 询问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是人们通过交谈或者问话的方式进行 接触的一种活动。
二、询问的种类
(一)正式询问和非正式询问 (二)走访询问和传唤询问 (三)公开询问和秘密询问
三、询问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询问应当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重调查研究,不轻信陈述的原则 。
第六节 讯问的基本程序
讯问的基本任务是核实已收集、调取的 证据,全面查清犯罪嫌疑人的事实。证 据调查活动中,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其主 要方法之一。讯问的效果如何,也关涉 到能否及时的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 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最终达到揭露和 证实犯罪之目的。
一、讯问前的准备
组织讯问力量 全面熟悉案情
3、少供 、 少供是指犯罪嫌疑人避重就轻地供认一 部分罪行而隐瞒、掩盖另一部分罪行的 行为。 4、翻供 、 翻供是指犯罪嫌疑人推翻原供,作出新 的供述的行为。 5、狡辩 、 狡辩是指犯罪嫌疑人故意歪曲客观事实, 以逃避罪责的一种行为。
6、伪装 、 伪装是指犯罪嫌疑人假冒无辜,迷惑侦 查讯问人员的行为。 7、诬陷 、 诬陷即诬告陷害,是指犯罪嫌疑人捏造 犯罪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到刑罚处罚的 行为。
一、案件事实的构成要素
何事(What matter)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情(How) 何故(Why) 何物(What thing) 何人(Who)
证据调查的任务可概括如下: 1、核查案件事实要素中的已知内容。 2、查明案件事实要素中的未知内容。 3、全面收集有关案件事实要素的各种证据。 4、综合评断有关案件事实要素的各种证据。
(二)分析已知证据材料
分析已知证据材料时要坚持客观全面的原则。 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要客观全面地分析所有 已知的证据材料,既要认真分析能证明己方事 实主张的证据材料,也要认真分析能证明对方 事实主张的证据材料;其二是要客观全面地分 析每一项证据材料,既要从己方立场进行分析, 也要从对方立场进行分析。坚持这项原则,既 是证据调查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顺利完 成证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因为只有客观全面地 分析已知证据材料,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 查计划,才能有效地防止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浪费。
4、说服教育的方法 、 (1)疏导法 疏导法,就是指出犯罪嫌疑人存在的问题,帮 助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最好方 法。 (2)例证法 例证法,就是运用具体的案例,让犯罪嫌疑人 自己去得出结论。 (3)规劝法 • 规劝法,就是通过犯罪嫌疑人的亲友、领导、 同事,采用一定的形对其进行规劝,这是说服 教育的辅助手段。
一、询问的一般策略方法 (一)同被询问人建立良好的心理接触。 (二)被询问人自由陈述,询问人辅助提 问。 (三)对可疑情节的追问。
二、对不同对象的询问策略
被询问人的个性差异和他们与案件的不 同关系,使得他们在接受询问时心理状 态各具特色。因此,对不同的对象应有 不同的询问策略方法,因人制宜地进行 询问,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正如 《孙子兵法》中所说,“水因地而制流, 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对证据材料的审查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对每 个证据材料的单独审查,即单独地分析每个证 据材料的来源、内容及其与案件事实的联系, 看其是否真实可靠,看其有多大证明价值;第 二步是对案件中相关证据的对比审查,看其是 否一致,是否能合理地共同证明某一案件事实; 第三步是对案件中所有证据材料的综合审查, 即通过综合比较和相互印证来分析各个证据材 料的可靠性和总体价值。
三、制作讯问笔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5条的规定,讯问时, 讯问人员应当将问话及犯罪嫌疑人的供 述或辩解如实地记录清楚。由于经过查 证核实的讯问笔录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 重要证据,因而,在讯问笔录的制作上 要求准确全面、字迹清楚、法律手续完 备及便于长期保存。
第七节 讯问的一般方法
一、嫌疑人常见的反讯问手法 : 1、拒供 、 拒供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采取各种 公开或隐蔽的方式,拒不如实供认罪行 的行为,是犯罪嫌疑人反讯问最常见的 手法。 2、谎供 、 谎供是指犯罪嫌疑人以虚假的供词隐瞒 案件事实真相的行为。
(四)收集证据材料
证据调查人员在制定计划之后,就应该 开始调查行动,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手段 去发现和提取证据材料。常用的收集证 据方法包括询问和讯问有关人员、勘验 或搜查有关场所、检查或检验有关的物 证和书证、查阅或检索有关的档案或信 息资料、查找或收集有关的音像资料、 以及在必要时组织辨认、再现性实验和 科学鉴定等。
二、证据调查的途径
所谓证据调查途径,即具体案件中证据调查活 动的起点和走向,也就是从何处入手去开始调 查和沿着什么方向去展开调查。 根据调查人员是从“某人”出发还是从“某事” 出发去查明案件中“人与事的关系”,我们可 以把证据调查过程划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其一 是从事到人的调查过程;其二是从人到事的调 查过程。实际上也是案件中证据调查的两种基 本途径,即从事到人的证据调查途径和从人到 事的证据调查途径。这两种证据调查都有自己 的运作规律,而且各有自己的具体调查途径。
第三节 询问的组织实施
一、询问的准备 首先要明确询问的目的。在询问前要详细了解 案件的全貌,如发案时间、地点、发现发生案 件的过程等;询问的内容要点以及所询问了解 的问题在整个案件中的关系;为什么要调查询 问这些问题等。 其次拟定调查询问提纲。内容一般包括:谈话 的目的要求,应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怎样引 出话题,提问题的先后顺序,采取的方式方法, 询问的时间地点等等。
二、审查判断询问结果的要点
(一)对询问对象的审查 1、询问对象与当事人和案件的结局是否有利害 关系。 2、询问对象是否受到当事人或与案件有利害关 系人的指使、收买或者恐吓等,而作虚假证言。 3、询问对象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是否正常,主要审查那些与其陈述内容有关的 能力,分析其能力上有无可能导致陈述失真的 情况,必要时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从事到人案件中的证据调查途 径
从“何故”到“何人” 从“何时”与“何地”到“何人” 从“何情”到“何人” 从“何物”到“何人”
从人到事案件中的证据调查途 径
从“何时”到“何事” 从“何地”到“何事” 从“何情”到“何事” 从“何故”到“何事” 从“何物”到“何事”
三、证据调查的基本方法步骤
案件的种类、性质和具体情况不同,证 据调查的程序或步骤也有所不同。但是 就大多数案件来说,证据调查过程都应 该包括明确调查任务、分析已知证据材 料、提出证据调查假设、收集证据材料、 审查运用证据等基本步骤。
(一)明确调查任务
明确调查任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明 确本案调查的总任务,即所要查清的究 竟是什么问题,如有无刑讯逼供的行为; 其二是明确调查人员所应完成的一系列 具体任务,如勘查出事现场、查找证人、 提取书证、委托鉴定等。案件调查的总 任务是由案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而且 一般是由调查工作的领导者或委托人确 定的。
(五)审查运用证据
对证据材料的审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审查判断其真实可靠性,即判断 这些证据材料所反映的或者所证明的是 否为案件中的真实情况;其二是审查判 断其证明价值,即判断这些证据材料究 竟能在何种程度上反映或证明案件的真 实情况;其三是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即 审查其收集的方法和程序是否合法。
(二)对询问结果的审查 1、审查询问结果的内容。这是审查询问结果最 重要的办法。应查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陈述是否符合情理,内容情节是否符合事 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否合情合理,内容本身 有无矛盾; (2)陈述前后有无矛盾或疑点; (3)不同主体的陈述之间有无矛盾,与其他证 据之间有无矛盾。 2、审查询问结果的来源。 3、审查询问结果的形成过程
5、询问未成年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 到场,必要时询问的地点也可以选择未成年证 人所熟悉和习惯的场所,以消除其紧张的心理。 询问聋、哑证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 作翻译,并将这种情况记入笔录。询问不通晓 当地语言文字的人、外国人,应当为其聘请翻 译人员。 6、询问证人,应当制作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