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2)
注意的品质
(3)注意的分配 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 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 如“一心二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4)注意的转移 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 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特性能力强,又善于转移。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根据事物共同的本 质的特征去认识同一类事物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①根据思维活动的凭借物不同分 动作思维 1-3岁幼儿 形象思维 3-6岁儿童 抽象思维
②根据思维方向分 聚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
思维的分类
③根据创新程度分 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 创造性思维
•情绪对解决问题有明显的影响。 •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效率与激动水 平之间的曲线关系,将随着任务的复杂性而发 生变化。
操作困难的代数问题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处 于较低 的激动水平;
操作初等算术技能的高峰,处于中等激动水 平;
操作简单反应时的最佳情绪状态,则是处于 较高的激动水平。
(4)功能固着与变通
各个方面或各种属性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
面、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 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分析—综合—再分 析—再综合这样一个反复不断的过程。
2、分类与比较 分类是将事物按不同属性进行区别归类。 比较是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加
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相 互关系。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抽取事物的 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人们习惯把某种功能固定地赋予某一物体的 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 型的定势。
灵活机智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材料解决问题, 称为功能变通。
例如,给你一盒火柴,几个图钉,一只小蜡 烛,让你把点燃的蜡烛放到墙上。
(5) 迁移 是指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新情境 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 问题影响。
正迁移
负迁移
四、注意
(一)概念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
向和集中。
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 总是伴随着某种心理过程,没有注意的参与, 任何心理过程都难以进行。
注意的两个特点:指向性 集中性
(二)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
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并需意志
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
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事物数
量。 (2)注意的稳定性 反 注意的分散
指在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
性。
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增强或 减弱现象,这种现象叫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四)解决问题的思维
1、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①发现问题 ②分析问题 ③提出假设 ④检验假设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①知觉情境
一般来说,知觉情境越简单,解决问题所必 需的各种条件关系易于直接感知,解决问题 就越容易。
②定势
定势是由心理操作形成的模式所引起的心理 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心理准备使人在 解决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主讲 廖锦治副教授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节 心理过程
Ⅰ、认识过程 三、思维——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一)思维的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主要特征:间接性 概括性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
一般在相似的情境中,定势有助于问题的解 决;但在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则可能影响对 问题的解决。
③动机和情绪状态
动机是影响解决问题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强弱影响到整个解决问题的进程。
根据伯奇的研究,动机的强弱与解决问题的 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转的u型曲线”。 这一曲线表明:太强与太弱的动机不利于问 题的解决,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 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