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DCA循环知识基本讲解

PDCA循环知识基本讲解

Pdca戴明循环或称PDCA循环、PDSA循环,戴明循环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有“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A.Shewhart)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概念,戴明后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发展成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Study-Act)。

戴明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Study)、处理(Act)。

戴明循环有时也被为称戴明轮(DemingWheel)或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ImprovementSpiral)。

戴明循环与生产管理中的“改善”、“即时生产”紧密相关。

PDCA循环的特点有三个: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①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如图所示。

在PDCA循环中,一般说,上一级的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的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落实和具体化。

②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③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

PDCA循环管理思路贯标中的应用:GB/T19001、GB/T28001标准的管理思路【P(策划)】:GB/T19001:工作计划、策划(职责目标人、机、料、法、环、测5W1H);GB/T28001:包括三个方面的策划(危险源识别、法律法规识别、目标指标和方案制订)【D(执行)】:明确职责(部门/岗位的质量、安保职责)资源保证(能力、意识,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GB/T28001:安全员,消防、安全监控、防盗、防雷设施等)编写文件(强调两标融贯)信息交流和沟通(对内、对外)执行:符合性痕迹管理GB/T28001:运行控制(重点消防安全、防盗抢(财产和资金)、交通安全、信息安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文件的演练和执行)【C(检查)、A(调整)】:检查和持续改进日常工作(质量)检查、安全检查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定期验证安全管理绩效的检查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对不合格(品)的整改,(GB/T28001)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PDCA四个英文字母及其在PDCA循环中所代表的含义如下:1、P(Plan)--计划目标,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内容的细节;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4、A(Action)--行动改进,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体系PDCA循环-管理体系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不断增长,应用深度不断加深。

作者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信息系统相当于企业的神经网络。

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的业务流程。

此外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实施和运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作者就产生了结合企业管理和IT管理构建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想。

本文是作者在工作实践和阅读了许多文献后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作出的初步探索。

其主要思想就是利用反馈和优化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发展和运作的效率和效果。

质量控制中利用PDCA循环较好地体现了反馈和优化改善质量的思想。

在本文中也将PDCA的思想贯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

在开始正文前,先简单扼要地给出PDCA循环如图1所示:1、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随着企业对信息沟通速度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的信息化需要在良好的管理方法下进行运作。

企业的IT管理分为三个层面:战略管理层面;实施管理层面;运维管理层面。

战略管理层面关注于IT如何服务于企业的中长期规划和事业方针,如何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关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利用IT的手段改善企业流程。

实施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对于规划的IT项目如何进行管理,保障软件开发项目、系统集成项目得以顺利的实施。

运维管理层面主要关注于如何保障已有的IT系统稳定、高效、安全地运行,保障企业业务顺利进行。

在各管理层面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遵循PDCA的方法,不断地进行优化。

企业信息化大的PDCA循环圈需要IT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评价系统实施的效果,决定如何优化规划、实施和运维管理。

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管理和运维管理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PDCA,确保每一个项目和每一个日常工作得以不断地改进。

企业信息化管理在不同层面和时期需要具有不同的能力。

在规划中需要战略规划能力;IT专业技术能力(这里主要指对IT技术和发展方向以及IT应用领域状况有较为宏观把握的能力)。

在实施管理中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技能,当然也离不开专业能力了。

在运维管理中需要企业管理能力,在这里更加强调专业技术能力去解决实际发生的各种问题。

2、信息化管理体系内容简介,在该部分将对图2描述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内容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2.1战略管理IT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起点,IT规划必须服从于企业的总体方针和战略。

因此企业IT规划的一般过程可以描述如下:1、评估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2、评估公司业务流程框架并业务流程改善关键措施3、明确IT对于业务流程改善的关键支撑点4、确定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和改善业务流程的IT战略目标5、IT技术发展情况以及同类企业IT应用情况调研6、确定IT未来发展的体系架构(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和运营管理模式7、评估企业IT系统和管理现状8、对现状和未来的体系架构和管理模式进行差异分析9、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配备和软硬件资源上如何实现目标10、形成满足未来需求的实施计划2.2实施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管理所包含的内容有商业软件实施、软件开发、硬件部署等方面的内容。

所有的实施内容一般情况都符合项目的定义。

因此在实施管理中项目管理是重要的管理方法,具体的项目管理方法在PMBOK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图3给出了PMBOK中描述的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架构。

无论软件为主的项目还是硬件和网络为主的项目实施管理一般的管理过程都包含在图3中。

对于不同侧重点的项目,管理方法上会有所差别。

例如: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和商业软件实施上的项目管理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2.3运维管理运维管理的重点是保障已经实施的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各种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和安全运行。

在系统出现各种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尽快恢复系统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下。

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维管理的基础,需要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人,确定每个人在信息化运维过程中的角色。

企业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建设作者将另外进行详细讨论,在这里从略。

IT运行和维护管理可以参考ITIL的管理标准,如图4所示。

作者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各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现状,确定如何分步实施,切不可盲目地追求完美,导致由于人们主观上的抵制而导致ITIL最佳实践运维管理流程的失败。

最后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随着企业信息的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安全管理逐渐受到重视。

关于如何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可以参考BS7799。

2.4评估和IT业务监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评估和IT业务监察。

评估一般是在企业内部执行,业务监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也可以是企业外部的。

IT规划管理可以考虑每季度评估一次,IT实施和运维管理的评估可以每月一次。

IT业务监察频率可以为每年一次,业务监察最好由经验丰富的外部机构来进行,这样可以防止企业内部“熟视无睹”的现象发生。

职业规划中的PDCAPDCA原本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来的质量管理理论,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其实PDCA 的管理理论不仅仅可以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宏观的看,其实它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论,可以广泛地运用于职业规划、学习、生活当中,是一个从计划、实施、检验到行动往复循环逐步提高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一种行动模式,具体到职业规划当中来看:其一、计划(Plan)。

一个职业生涯成功的人,在其每个职业阶段中应该都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从低阶职位迈向高阶职位。

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其第一份工作肯定有他的憧憬,但是造化常常弄人,一个看似好的计划其结果证实并不一定成功。

计划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打击士气,太低了起不了激励作用,不利于自己进一步成长。

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呢?首先要对自己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即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 (威胁)。

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

我们在作职业规划的时候同样可以借用SWOT分析检查您的技能、能力、职业、喜好和职业机会的有用工具。

如您对自己做个细致的SWOT分析,那么,您会很明了地知道自己的个人优点和弱点在哪里,并且会仔细地评估出您自己所感兴趣的不同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所在,在次基础上制定的计划就一定能够作到有的放矢。

第二、执行(Do)。

好的计划归根到底在于执行,对于行从古至今有很多的说法:言行一致、讷于言而敏于行,说的就是行的重要。

行动贵在坚持,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也就是常言讲的“说着容易,作着难”,许多人都懂得这一点包括笔者自己,但能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人很少。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是这样看的,执行不能坚持很大的原因再于当初制定的计划不切实际,比如自己本身的长处在销售,但偏偏希望在技术方面有所发展,这会让自己非常痛苦,在追求技术的道路上也不能走得更远;再比如一个程序员职业生涯的头两年要求自己熟练掌握Delphi、C#、Java,这本身执行起来就有困难。

因此对职业生涯的某一阶段,我们所制定达成目标的行动必须是让我们感觉到快乐的,有兴趣,同时也是比较合理的过程,那我们才能坚持到底。

第三、检验(Check)。

对于检查,需要确定时间点和标准两个因数。

通常某阶段生涯规划的大目标下可能分好几个子阶段,其每一子个阶段都可以作为一个检查点。

检查的标准以当初设定的计划为标的,如果完成了计划,那么执行是成功的,相反就不成功。

第四、行动(Action)。

对于检查不成功的目标进行判断,是计划有问题还是执行有问题,如果计划有问题,就应当调整计划进入一个新的PDCA循环,如果执行有问题,应该分析自己在时间、精力、金钱上的投入是否不足,方法上有没有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