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编写人:于玉梅审查单位:寒亭区开元街道张氏初中地理组【学习目标】1、根据世界语言分布图,说出联合国工作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阅读世界宗教分布图,知道世界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其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2、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信仰,树立无神论观念。
【课前探究】1、世界上有三大影响广泛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根据以往所学或上网查询与三大宗教有关的1—2个宗教故事。
2、上网搜集: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代表性建筑(图片)及其建筑风格、重要节日等基本特点。
(以上探究内容将在课堂展示并记入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
)【课堂导学】一、情境导入:(展示五大洲朋友欢聚上海世博会的图片)教师谈话导入: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一场世界科技的大博览,是世界居民的大聚会。
挽起来自五大洲的朋友,你该了解他们哪些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你会用哪种语言表述我们的诚挚热情?(学生回答)要了解这些,让我们从第三章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开始学起。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世界的语言1、自主阅读课本P.47-48图文,依据图3—9说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的分布地区和分布国家。
2、小组合作探究:(1)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各是什么?为什么?(2)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去掉没有文字的70%,有文字的语言也有六七百种,为什么将这六种语言作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3、巧学妙记:(1)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快速记住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与其分布情况(能结合地图说出)?(2)记一记。
(二)世界的宗教1、自主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三大宗教的宗教故事。
2、自主阅读课本P.49—50图文,结合课前查询所得,完成下表:世界三大宗教概况3、自主抢答:关于三大宗教,你还知道哪些?(如代表性建筑、重要节日、一些常见的宗教用语、宗教的主要思想、三大宗教在中国发展的情况等等,知道越多加分越多。
)4、小组探究(拓展提升):我们常说:人要有信仰。
这句话是说人一定要信仰宗教吗?如何与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平相处?5、环节小测:自主完成P.50活动题。
三、知识梳理与巩固:1、依据学习目标,自主进行知识梳理并展示(组长对个人知识梳理情况进行评价并打分)。
2、根据自己梳理并修正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巩固,初步自测。
四、达标测评(要求:自主完成;同位根据答案互相批阅。
)1、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A葡萄牙语 B 阿拉伯语 C 俄语 D 英语2、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主要原因是()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 英语是联合国的唯一工作语言D 英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最多3、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A 佛教道教天主教B基督教犹太教婆罗门教C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 D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4、中国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信仰的宗教是()A 佛教B 道教C 伊斯兰教D 基督教5、《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A 西亚伊斯兰教B 阿拉伯半岛基督教C 耶路撒冷犹太教D 古印度佛教6、读世界语言分布图,完成相关问题。
世界语言分布图1、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_______,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_。
(填序号)2、⑤是流行在西亚和北非__________语(填名称),这里的居民主要信仰哪一宗教?________(填名称),这种宗教的主要建筑是下图哪一种?_______(从ABC中选一个)【课后延伸】就本课所学世界宗教的内容,小组合作出一期手抄报(要做到人人有任务,时间一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评比。
导学案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编写人:于玉梅审查单位:寒亭区开元街道张氏初中地理组【课前探究】1、搜集一些世界典型民居的图片(最少三处),初步思考:这种建筑形式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课时用)2、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中国各地典型民居模型。
(如窑洞、蒙古包、傣族竹楼及福建客家民居等,上网搜集民居示范图制作。
每组选其中一种,人人有任务;各小组之间做好协调,所选的民居种类尽量不冲突。
第二课时用)3、搜集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4处以上,至少有中国的2处),知道该国家及其简况。
(第二课时用)4、阅读两则补充材料(见后面),思考材料后的问题(第二课时用)。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举例、分析说出聚落的建筑(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学习重点)【课堂导学】一、情境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看几幅图片(①肯尼亚的乡村、②中国的小城镇、③、英国的中等城市、④美国的纽约),之后教师提示: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示了乡村、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景观,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用途,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地方都是供人类生活、居住、从事生产活动的地方。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聚落的的形式(形态)、形成与发展1、自主阅读课本P.51一、二段,结合新课导入中出示的图片,说出: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小组合作探究:作为乡村孩子,你更向往享受现代文明给城市带来的哪些便利与生活情趣?(如交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3、自主思考:在我们享受城市文明的便利时也发现城市存在很多乡村没有或少见的问题,你认为有哪些?4、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先完成P.52的活动1,之后结合P.52活动1的完成情况和生活实际,说说乡村与城市有哪些不同?(二)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两人互助探究:人们在选择定居点时,总是趋利避害,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等,因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世界民居。
请看课本P.50活动2—5,讨论完成其中的问题。
2、自主展示:课前搜集的民居图片,说说这样建造的地理因素是什么。
3、小组合作深入探究:(1)如果任意让你选择定居地,你会首先考虑什么地理条件?(2)制约聚落建筑(民居)形成与发展的四大地理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原地区聚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聚落少或无。
4、环节小测:请在下列各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定居的地方(适合的打对号),并说明理由。
(1)漠河青岛(3)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2)天津乌鲁木齐(4)青藏高原华北平原三、知识梳理:依据学习目标,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梳理一下本课内容,之后展示。
(组长对个人知识梳理情况进行评价并打分)四、达标测评(要求:自主完成;同位根据答案互相批阅):1、下列地形中,分布聚落较多的是()A 高原B 平原C 盆地D 丘陵2、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比较少B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与环境关系不大C在高山、荒漠少有或没有聚落D聚落是指人休息的地方3、俄罗斯民居屋顶高耸是因为()A 使民居高大、壮观B 俄罗斯冬季积雪很厚,高耸的屋顶不容易积雪C 俄罗斯北部降水多,强度大,高耸的屋顶有利于排水D 减小大风对屋顶的破坏4、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B 聚落是工业最发达的地方C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聚落D 城市聚落是由乡村聚落演变而成的5、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聚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2)左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_________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____。
【课后探究】小组合作:继续制作中国各地典型民居模型(如窑洞、蒙古包、傣族竹楼及福建客家民居等,上网搜集民居范图制作。
每组选其中一种,人人有任务;各小组之间做好协调,所选的民居种类尽量不冲突。
第二课时用)。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继续了解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学习重点)【课堂导学】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一)中国民居缩微展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成果:中国特色民居模型展示。
(二)世界文化遗产知多少1、自主阅读课本P.54—55图文,说出:(1)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2)归纳世界文化遗产的介绍方式。
2、自主展示。
用自己的方式展示所搜集到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中国)图片,并简要介绍。
(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1、环节小测:下面的做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理由。
(1)有人在古代建筑上刻写“×××到此一游”(2)敦煌博物院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的人数。
2、你知道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在遭遇了哪些问题吗?请举例说明。
3、小组合作探究:读补充材料一(丽江古城的尴尬境地)说说文中丽江古城遭遇了哪些遗产保护中的尴尬?假设你是政府官员、当地原住民、外来人口、游客、遗产保护学者,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各小组选一种角色讨论)二、拓展提升:读补充材料二(山东曲阜三孔门票涨价已定联票将涨至185元),说出你的观点:如果你是听证会的代表,你支持涨价还是反对涨价?你会在听证会上说些什么?三、总结与回顾:1、自主思考总结:了解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过去和现在,你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了哪些理解?2、本章(第三章)我们学习的是世界人文..地理(前面两章主要是世界自然地理)的内容,经过四节课的学习,你在学习世界人文地理方面有了哪些收获和心得?小组内互相谈一谈,之后展示交流。
四、课外探究(以下活动为二选一,即只完成其中一个活动即可。
完成情况将计入个人课堂学习环节成绩表):1、将搜集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整理下来,建立世界遗产小档案(要求:题目自拟,篇数最少一篇,内容不与课本重复,图文并茂,每篇文字150——200字左右)。
2、整理本课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事实与观点,写成小论文(200字以上)。
丽江古城的尴尬境地云南省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纳西族的故乡。
古朴和谐的自然风光、“传统音乐的活化石”——纳西古乐以及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让游客纷至沓来。
这里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异常兴旺,数百万游客参观古城带来的商机,使大批外地人进入丽江古城租房开店,使原来的生活街区演变成了商贸旅游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古城内的主要街道上,约有近百家小店都是由来自四川、广西、福建、湖南的外地人经营,共同出售着大同小异、毫无特色的旅游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