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研期间如何准备出国

读研期间如何准备出国

读研期间如何准备出国
4.4.1. 科研成果是最重要的
对于想毕业后出国读博的国内硕士来说,科研成果是最重要的。

申请出国读博,特别是拿全奖,就像是找工作。

教授决定把offer给谁,完全是看谁的专业背景最能胜任该教授的研究工作,而不是看谁的GRE考的好,谁的TOEFL成绩高,或者谁的“优秀研究生”奖状多。

一般来说,北美博士的录取几乎完全取决于教授,而教授的决定又取决于申请人的专业实力和教育背景。

此外,假如自己硕士期间研究做的好,自然就会很了解国外各个大学和导师在自己领域的实力和进展。

日后申请时,就可以有依据地选择研究方向、导师、和大学,而不是像有些申请者那样,凭感觉,看排名,乱选一通。

4.4.2. 时间不等人
既然科研成果是最重要的,国内硕士入学后,就要早日进入研究正轨,争取早出成果。

考研成功后,大多数同学都会懈怠,想玩一段时间。

但出国时间表是不等人的。

对于两年半或者三年学制的硕士来说,研三一开学,就要准备和寄出申请材料,而所有发表论文、GRE和TOEFL考试成绩等等都要在此之前落实。

也就是说,在硕士开始后的两年的时间内,不仅要在硕士课程、GRE和TOEFL中取得好成绩,还要深入学习研究所需的各种知识,做出一些高水平研究成果,并且将这些成果写成若干篇英文论文,发表在国际会议甚至期刊上。

所以,假如想硕士毕业后出国读博,那么考研成功后,在大四下学期和暑假期间,就应该和导师进行今后研究方向的交流,了解硕士期间可选择的研究领域,并且开始看文献,学习相关基础知识,确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课题。

对于有机会保研到满意学校的学生,由于避开了考研,所以上述工作甚至可以提前到大四上学期就开始。

这样,在硕士第一学期开始时,就可以基本确定自己硕士期间的学习和研究计划。

选课时,尽量选择自己研究领域需要的课程,而不要随大流盲目选课,避免让那些目的性不强的课程耽误自己的宝贵时间。

4.4.3. 选择研究方向需要考虑哪些
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仔细思考这个方向:有兴趣么?有基础么?有灵感么?有前景么?毕业时就业机会多么?逐步筛选,找出自己的最合适的一个领域。

不要太贪婪,什么都想学。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能量才有效率,才容易取得较大突破。

此外,不要选择低水平重复的课题,重复别人已经进行过的研究,这样只能招致自己申请的国外教授的鄙视。

最后,为了在申请出国失败的情况下给自己留条后路,应该尽量选择那些国际上比较热门,而且国内也好找工作的研究方向。

这样,即使申请失败,也可以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专业对口的工作。

4.4.4. 做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看论文。

即使有语言障碍,也要读国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的英文论文。

因为很多中国论文造假和掺水严重,所以建议就干脆都不要看了,以免频频遇到学术垃圾浪费自己时间。

刚刚进入一个自己不了解的研究领域,可以从综述看起。

要了解清楚这个领域的历史脉络、研究现状、热门方向,搞清楚关键问题是什么,看看大师们在思考什么、思路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等等。

第二步,在研究领域普遍关注的具体问题中,结合自身基础和兴趣选择几个,然后再查阅相关论文,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找到自己创新的思想和方向。

第三步,通过试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分析试验中发现的新现象,讨论解决试验中暴露的问题。

第四步,将所有成果汇集成英文论文,发表到国际会议甚至期刊上。

假如导师支持,还能出国参加会议,和国外教授面对面交流。

这无疑可以大大增加日后申请出国读博成功的概率。

4.4.
5. 关于发表论文
假如想申请出国读博,就不要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因为这对出国申请读博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害,浪费精力和版面费。

国外教授不懂中文,看不懂你到底做了什么;也不会关注中文文献,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的学术水平很低,即使你的论文真的很有价值,也会被歧视而直接扔进废纸篓。

在电子和计算机领域,IEEE会议论文比期刊论文容易发表。

IEEE会议论文只要有一些创新点和初步的试验结果就可以,不要求有很严密的讨论。

但IEEE期刊评审论文,不论内容还是格式,都非常严谨,所以难度较高。

另外,要避免参加一些IEEE的假“国际会议”,也就是一些以IEEE名义在中国召开的,其实与会者绝大多数都是国内人参加的“国际会议”。

4.4.6. 作自己科研工作的主人
在研究课题方面,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其实只是建议,而不是命令。

学生不要存在依赖性,机械地遵从导师的建议,而是要以主人翁姿态,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导师进行有创造性的互动。

火花只能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而机械听命行事将只能是一潭死水。

4.4.7. 科研v.s. 实习
至于硕士期间到公司实习,我认为不如发高水平论文有价值,除非是国际知名大公司。

实习期也就是一年,学到的知识大多是工程应用,重复熟练掌握一些工具而已,获得的不是研究所需的创新能力。

同时,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成果很难像发表论文那样容易作为申请材料完整地呈献给国外教授,所以国外教授很难评价申请者实习期的表现。

这就相当于,实习期的经验可能直接就被教授忽略了。

4.4.8. 科研v.s. 出国英语考试
很多硕士申请者面临如何协调考GRE、TOEFL和科研的问题。

如前所述,国外教授花钱招学生读硕博,不是为了找人口语聊天或者帮忙背GRE单词,而是要学生帮他出科研成果,所以申请者的科研经验是第一位的,而不要让准备英语考试占了太多时间。

英语考试要速战速决,拿一个够用的分数就可以了(多少才算够用,去看目标大学的目标院系的网站)。

由于发表论文时,审稿往往要等待几个月,所以可以考虑先集中精力做科研**文,然后在等待审稿的同时准备英语考试。

例如,可以考虑大四下学期、暑假、和整个研一做出一些研究成果,发送出去,然后等待审稿的同时,在研二上学期考掉TOEFL,然后研二寒假开始准备GRE,春季开学后参加GRE机考作文,然后六月GRE笔考,暑假拿到GRE 成绩,研三开学后开始正式申请。

在准备英语考试的过程中,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多做些研究,和国外教师电邮讨论一些问题,继续为研三开学的申请铺平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