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

文言文虚词复习与整理
一、考点聚焦
(一)了解虚词的特点和分类
(二)了解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初中阶段要求同学们掌握的文言虚词主要有:之、以、而、其、则、乃、然、于、为、焉、乎。

但“之”
“其” “以” “然”“为”均具有实虚两种词性。

二、复习要点
中考所考虚词一般来源于课本中要求掌握的虚词,而且是初中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因此,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对常见常用的文言虚词进行细致的归类复习,以便化繁为简,要以课本为依托对每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归类,通过对典型的、熟悉的例句
中虚词的掌握,起到举一反三、提高识记效力、增强运用能力的作用。

从历年中考题来看,往往采用分组比较的方式,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以判断同一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是否相同。

这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说它简单,因为一个字有几个义项,记住就行;说它复杂,则是因为其间存在一个必须会辨别,即善于发现知识内部或知识之间的细微差别的能力,否则不可能做到对知识内涵的准确把握,况且还有一个语境的问题,即上下文。

于是放开眼界认真找寻,仔细审查并进行判别、比较、推断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D.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以彰其咎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 为坛而盟
(2 )不足为外人道也
(3) 则以甘搏之
(4 )河曲智叟亡以应
A. (1 )与(2) 相同, (3) 与 (4) 相同
B. (1)与(2) 相同, (3) 与 (4) 不同。

C. (1 )与(2) 不同, (3) 与
(4)
不同
D. (1)与(2)
不同, (3) 与 (4) 相同。

【例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受任于败军之.际
C.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D. 故克之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以”
“之” “
(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辍耕之垄上 苛政猛于虎 故五月渡泸
于”“故”四个词意思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
A 组中两个“以”,其一为介词“因为”,其二也为介词“用 ;C 组中两
个“于”,其 D 组中两个“故”均做连词,译为“所以”。

此题,一定要结合语境加以理解。

来”;B 组中两个“之”,其一为助词“的”,其二为动词,译为“走到” 一为介词“在”,其二也为介词表比较,译为“比”;
答案
【例2】
D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二世杀之.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百姓多闻其.贤
D. 项燕为楚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之”
解析 况。

“之”主要有四种用法,做代词、 凭借;连词,表目的、结果等。

“其” 名词,还可做语气词。

解答时要掌握这四个虚词的不同用法, “以” “其”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杀之以应陈涉 惧其不已也 皆次当行,为.屯长
“为”四个常用的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情
结构助词、动词和音节助词。

“以”常做介词,表存现、 多做代词和语气词。

“为”可做介词、动词,也可以做 更要分清它们在不同
句子中的 B 组中“以”前者用做
作用。

A 组中“之”前者做代词,指扶苏;后者也做代词,指愚公。

C 组中“其”均做代词,前者指扶苏, ,后
者译为“担任
介词“用、拿”;后者做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后者指愚公。

D 组中“为”均做动词,前者译为“是” 答案 B 四、实战演练
1.选出加横线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 遂许先帝以驱驰

临崩寄臣以大事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选出与“吾恂恂而起”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句(
) A. 人不知而不愠 B.广起,夺而杀尉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下面横线上的 字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其真无马邪
B. 吾恂恂而起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世
C.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钱帅登之
D.
又安敢毒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之”字,用法与“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中的“之”相同的 ( )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何陋之有
“拔山倒树而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下面语句中与“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B.辍耕之垄上
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事列《神仙》之传
下列各组句子中横线上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丕染
D.
祗辱于奴隶之手 吾欲之南海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戴朱缨宝饰之帽 D. 醉翁之意不在酒
F 列语句中横线上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何不试之以足
B. 以激怒其众
C. 然得而习之以为饵
D. 水落而石出者
何陋之有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黑质而白章
3. 4. 5.
6. 一项是
7.
8.
9.
10. 11.
12.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1. D
2. C
3. D
4. D
5. B
6. B
7. C
8. B
9. A 10. C 11. A 12. B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A. 黑质而白章
C.吾恂恂而起
下列句中横线上的“然”与其他三句中
A 、则弛然而卧 C.杂然而前陈者
B.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人不知而不愠
“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吴广以为紅
A.当余之从师也 C.岂他人之过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