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范文当前小学家庭教育面临的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于搞好家庭教育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认识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主动而不是被动、积极而不是消极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存在,一方面可能与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不足有关,更多的是因为家长缺乏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的指导。
所谓家庭教育观,是指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总看法和指导思想。
这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成败的关键所在。
家长的教育行为不能不受到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 * 。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家庭教育的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教育孩子的各项工作中。
因此要迎接时代的挑战,搞好家庭教育,首要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1、要树立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而教育子女的观念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希望。
遗憾的是,从许多实例可以看出,不少家长往往是站在个人或家庭的立场上来教育子女的,而未能从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角度来教育孩子。
这样的家长,恐怕也就很难做到正确而严格地要求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
许多家长凭自己的个人意愿安排子女的命运,众多的儿童在家中没有独立的人格。
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往往是“一厢情愿”,有些家长把子女看成是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工具,在孩子身上相互攀比,比考试分数,逼着孩子学习钢琴、美术。
总之,别人的孩子会什么,我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甚至还要超过他们。
孩子并没有作为具有独立生存价值的个体受到尊重,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个性,是父母的隶属物。
单纯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子女,把子女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容易以“自己”的利益作为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而排斥甚至对抗与己无关的各种事物。
有的父母不是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而是总把自己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要孩子替自己实现自己过去由于某种原因而没有实现的愿望,以作为精神上的补偿。
比如,有的父母没有上过大学,就非得要孩子上大学;有的父母没有,就千方百计要让孩子;有的父母由于小时候的条件限制,想学钢琴未能如愿,就不管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能力,非要孩子学钢琴不可。
而且容易在教育子女时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为所欲为,把教育子女看成是个人的私事,认为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其实,一厢情愿地强制孩子做他们难以做到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不仅父母的心愿往往无法实现,弄不好还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这也是导致目前家庭教育出现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孩子既是家庭的同时又是社会的,特别是未来社会的公民,要从人类社会进步和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自私的爱不是真爱”。
因此要将教育孩子看成是社会和国家赋予每一个家庭的光荣职责和应尽义务,把教育子女当成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密切相关的大事来认真对待。
教育孩子应该以孩子为本位,是为了孩子在将来能够更好地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的良好公民,为国家为社会发挥自己酌能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2.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有用之才,但是,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才,不能由父母说了算。
正确的思想应该是从孩子的实际可能条件出发,并且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确定人才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将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人的健康发展应该是一种和谐、协调、整体性的发展,而小学阶段应该是打基础的阶段,更应该是一个和谐、均衡、协调发展的阶段,如果是畸形、片面的发展,会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带来负面 * 甚至造成终生的危害。
家长的成才观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家长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才算是人才;二是孩子 * 成才。
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红烧肉”的信条,再加上曾经很流行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这些一直是中国父母对子女“劝学”的最好依据。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试图通过孩子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把孩子作为自己理想的寄托。
再加上一段时间以来有着广泛影响的应试教育,所产生、积累的负面效应延伸到家庭。
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重智轻德的培养模式,“智力开发”成了家庭教育的主题词。
因此,在目前的小学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片面重视“智力发展”的分数教育思想,而忽视孩子的道德人格、心理健康,造成了目前不少孩子片面的智力发展,在生理、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方面出现不少缺陷。
父母往往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开始”神童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孩子进行各种各样的补课、训练,毫不留情地扼杀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童年的自由。
一些家长的智力发展计划并来有明显的效果,有些是适得其反,甚至出现了家庭教育的悲剧。
如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事件,就与其母亲长期以来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而严重忽视孩子的道德品行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直接有关。
其母从小学起就给儿子规定了一条分数线:每门功课的成绩不能低于97分。
低了不是打就是骂,还有一条就是拉着徐力到学校找老师“说清楚”,完全不顾及孩子也有自尊。
徐力的悲剧,不仅是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根本的还在于她在儿子的成才观上的片面性所致。
孩子与母亲长期处于隔阂甚至严重对立的状态,以致上演那一幕人间悲剧,实在值得人们深思。
这种一味重视智力而忽视其他的做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家庭教育观与现代人的发展多元化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
家长主观地把孩子纳入自己希望的轨道,违背了人的多样性、生命的多样性和生命潜能发展的多样性。
片面追求认知的发展,过分重视智力教育,严重违背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有害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健康。
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语言符号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主要是靠感官来接触世界,认识判断外部世界。
并且每个孩子的潜能不同,有些孩子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家长和老师都会投以赞赏的目光,而一些学生动手能力很强,或肢体语言很强 (比如跳舞、体育,就是肢体语言),却有可能因为语言能力不强,被认为是不够聪明的学生。
人有不同的天分,正如一位意大利教育家所说,孩子的语言有100种,但我们现在只利用其中1种,丢掉了其他99种,那99 种就给浪费了,都让成人给牺牲了。
孩子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每一个方面都可能有所发展,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只要他{她)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某种能力,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肯定,这样就会令其获得自尊和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才能和表现方式,所以都应该由此获得本应拥有的充分的自尊,充分的自信,充分的自爱。
孩子只要有了自尊、自信和自爱,就完全可以自我发展,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出处:江苏人民出版社]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家长最关心的是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参加家长会的目的就是通过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共同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生儿育女是每一对年轻父母的骄傲,同时也给70后80初的年轻父母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了,父母笑了;孩子今天在学校挨批了,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了,父母烦了。
特别是在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一方面独生子女骄生惯养,是温室中的花朵,很难经受风吹雨打;而另一方面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加大,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做到内外兼顾,这是摆在我们这一代父母面前不能回避的话题。
现在学校有良好的现代教育环境和让我们信任的老师,在家里,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现在的家庭中,孩子是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孩子的生命授之于父母,父母就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
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觉我们这一代人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家庭教育环境很重要,我觉得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培养孩子,要有平凡的意识,孩子就是孩子,他有他儿童的天性,不要把孩子想像成“天才”、“状元”,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然、自由、自在的家庭教育氛围。
下面我就家庭教育方面谈点个人的观点。
1、如何分配业余时间的问题?在保证自身合理睡眠时间的基础上,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和特点,我希望孩子能无忧无虑地和小朋友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体质,又能学会与小朋友和平相处的能力,让孩子感觉不到孤独,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其它比如看电视和玩电脑,我的观点是在特定时间内给孩子自由,每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看电视,前提是完成家庭作业,主要看“少儿频道”,“少儿频道”本身就是为儿童打造的,传播的信息量很丰富,“看电视”既可以让孩子得到学习之余的放松,又可以接受到家长和老师不能传授的知识,这有什么不好呢?玩电脑游戏我比较限制,因为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等发现孩子上瘾后再想改变现状就很难达到目的。
2、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的家长大多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能太在意成绩,特别是小学阶段,考试成绩的好坏一方面体现孩子本阶段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真程度往往直接左右着考试成绩,我相信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考100分,前提是认真。
人是一种有感性的动物,总会有波动,成绩好的时候,家长要学会鼓励,成绩不好了,要看问题出在那儿,不要去责怪孩子,要认识问题的根本,其实孩子根本就没有错,成绩有波动这是正常现象,错的是父母,没有正确认识孩子的波动。
其实每个孩子都想考100分,小孩子最想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认可,所以说每次做题或考试孩子肯定都是很尽心尽力了,谁不想把最好的一面表现给老师和家长呢?只是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疏忽大意而丢掉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分数,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怎么办?是用简单的错一罚十让孩子记住本应避免的失误,通过强化训练被动的接受题海战术,还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求知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首先,我不反对强化训练,因为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马虎的孩子不范同样的错误,但那是被动的,是带有惩罚性质的,孩子接受起来往往存在抵触情绪,久而久之,效果就会越来越差,进而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我看来,做好这一切首先要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让学习向孩子的兴趣点靠拢,通过形象化的比喻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灌输知识,较前一种方式应该更容易达到目的。
3、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既轻松愉快又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开始重视学习的结果,重视老师、父母、同伴的表扬、赞许,对鼓励的语言感兴趣。
如果孩子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找她的闪光点,不要放过每一个表扬的机会。
在现代教育方式中,我比较认同赏识教育,小学阶段赏识教育是比较合情合理比较科学有效的有人情味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