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护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对策措施2004年我部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9号)和2003年全国草原工作会议精神,我国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草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不断深入。
2003年以来,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监理机构始终把贯彻落实《草原法》和国务院19号文件精神,作为新时期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彻落实。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我部先后召开了草原保护与建设座谈会和《草原法》实施一周年座谈会;通过在电视台和电台开辟专栏,在报刊设立专版,组织新闻记者专题采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
二是开展普法教育。
我部组织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发出了《关于深入贯彻实施草原法的通知》、《关于禁止开垦草原和非法征占用草原的紧急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深入贯彻《草原法》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
三是加快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
我部以部长令正式发布了《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草原法释义》也正式出版。
组织起草了《基本草原保护条例》、《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和《禁牧休牧轮牧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规章,正在加快修改完善。
各地依据《草原法》的有关规定,加快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和规章。
二、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完善。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在牧区的基本政策和根本制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决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
通过草原围栏建设,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技术手段,明确四至界限,推动草原承包落实到户。
积极解决草原承包纠纷,依法保护了农牧民的草原承包经营权,确保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维护了社会安定。
一些地方加大了非牧民占用牧区草场的清理力度,使长期以来形成的非牧人员占用牧民草场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有效保护了广大牧民的合法权益。
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清理非牧民占用牧区草场和依法规范草场使用权流转的意见》,锡盟已清理非牧户1639户,占应清理非牧户的73%,收回草场853.9万亩。
三、草原保护建设的各项制度积极推行。
积极推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内蒙古等省区以乡为单位,划定基本草原,由当地政府予以公告,并设立了保护标志。
同时还出台专门的法规,严格基本草原的征占用审批程序,对擅自改变基本草原用途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
新疆、甘肃等省区把建立草畜平衡制度作为草原保护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积极开展草原载畜量的核定工作,强化草畜平衡管理,签订草畜平衡责任书。
各地不断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原改良,提高饲草料供给能力,帮助农牧民加快畜种改良,优化畜群结构,加快出栏,提高生产效益,有力促进了草畜平衡工作的开展。
宁夏、吉林、河北等省区不断加大禁牧休牧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制定补助政策,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禁牧休牧工作的顺利进行。
截止目前,全国禁牧休牧面积已超过5亿亩。
四、草原保护建设工程项目成效显著。
近年来,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2000~2004年,国家共投入资金70多亿元。
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牧草种子基地、草原围栏、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生态建设、育草基金、草原防火、草原治虫灭鼠等建设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草原植被得到恢复,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能力显著增强,项目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国家草原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地方对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20多亿元。
截止2004年底,全国种草保留面积达3.45亿亩,当年新增种草面积1亿亩;草原围栏4.4亿亩。
五、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逐步转变。
内蒙古等八个重点牧区省,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为契机,通过草原围栏、人工饲草料基地、牲畜棚圈等基础建设,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等科学的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初步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
各地坚持科技兴草兴牧,大力推广先进的饲草料种植和饲养管理技术,改良草畜品种,调整畜群结构,提高生产效率,使草原畜牧业增长方式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
六、草业发展步伐加快。
各地以农业结构调整和草原建设项目实施为契机,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把发展草业作为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完善政策,加大投入,促进了草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牧草种植、草产品加工、草种生产、草坪绿化、草原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草业体系。
一些地方积极引导草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方式,带动了草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牧民增收。
甘肃省把草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牧草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69个,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600多万亩,年加工草产品30多万吨。
七、草原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高。
为加强对草原火灾、鼠虫害、雪灾等各种灾害的防治工作,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我部和各地把建立和完善灾害防治应急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变灾后救助为灾前预防,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加强。
我部印发了关于加强草原防火、虫灾防治和鼠害防治等方面的通知,制定了《农业部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和《草原虫灾应急防治预案》,召开了全国蝗虫防治工作会议,积极协调落实草原防火隔离带、物质储备库建设资金和鼠虫害防治经费,在开展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的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去年以来,草原火灾受害面积和重特大草原火灾次数明显减少,未发生人员死亡的恶性事故。
八、草原监督管理工作明显加强。
2003年,经中编办批准,我部成立了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为正局级行政执法机构,编制40人,主要职责是草原执法监督、保护监测、防火防灾、项目建设指导和监督检查等。
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成立,是草原执法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是贯彻落实《草原法》的重要举措,是草原监理工作新的里程碑。
各地以《草原法》的颁布实施和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成立为契机,不断加强草原监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区先后设立了省级草原监理机构,全国不少市县也相继成立草原监理机构,初步形成了中央、省、地、县四级草原监理体系。
我部草原监理中心和各级草原监理机构忠于职守,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初步遏制了乱开滥垦、乱采滥挖、非法征占用草原等破坏草原案件上升的势头。
黑龙江富锦市草原监理机构与县公安局组成巡查组分片进行巡回检查,两年来,共查处草原违法案件109起,恢复草原植被2790亩,依法刑事拘留31人,其中有3人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宁夏自治区草原监理机构与公安部门协同作战,积极保护草原建设成果,基本杜绝了破坏草原围栏的现象,确保了全区禁牧封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草原资源保护与监测工作不断加强,制定了甘草和麻黄草保护和建设规划,强化了对甘草、麻黄草、苁蓉等草原野生植物采挖活动的管理,初步建成了草原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
内蒙古通过开展草原资源监测,指导全区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工作,效果很好。
各级草原监理机构还积极配合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在草原配套法规规章制定、草原家庭承包制落实、草畜平衡管理、草原防灾减灾和草原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当前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存在五个主要问题,一是草原退化严重。
全国90 %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每年还以3000万亩的速度增加。
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石漠化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二是草原建设投入不足。
尽管近几年草原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我国草原面积大,历史欠账多,投资依然明显不足,导致草原生态建设速度赶不上草原退化的速度。
三是草原超载过牧严重。
目前,我国北方草原平均超载36.1 %,草原得不到休养生息,生产力不断下降。
靠天养畜,粗放经营,草原利用不合理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四是破坏草原现象时有发生。
乱采滥挖、乱开滥垦等破坏草原的行为还没有根本遏制。
有的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借招商引资之名破坏草原,非法征占草原。
还有的地方为了争取项目资金,以退耕还林为名毁草植树。
最近,有些地方又出现了开垦草原种粮的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
五是草原监理队伍还相当薄弱。
目前,全国县级以上草原监理人员6300多人,平均近百万亩草原才有1名监理人员,而且执法手段落后,难以适应草原保护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2004年全国草原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工作的对策措施是:以《草原法》为法律武器,以国务院19号文件为政策依据。
一要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加快配套法规规章制订进程;二是继续推进和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已落实承包经营制的草原统一核发《草原承包经营权证》,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非牧户占用草原的清理工作;三是抓紧建立健全各项草原保护制度,在开展草原资源调查、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乡为单位,积极开展基本草原的划定工作。
积极开展载畜量的核定工作,强化草畜平衡管理,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
结合各项草原保护制度实施,切实帮助广大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四是进一步组织实施好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大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争取恢复中东部地区的天然草原植被建设项目,争取启动撂荒地退耕还草工程,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工作;五是不断加强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工作,加紧制定《全国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为中枢,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等单位为技术支撑,各级草原监测站为纽带,定位监测点为基础的国家级监测体系建设;六是认真做好草原防火防灾工作,要把草原防灾、减灾、抗灾工作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进一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对突发性灾害要早预测、早准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扑救,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七是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