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填空题1.实现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均来自的分解;间接能源来自食物中的分解代谢。
2. 糖在体内的分解形式有和两种。
3. 短跑以代谢供能为主,长跑则以代谢供能为主。
4.磷酸原系统通常是指由细胞内和等化合物组成。
5.无氧分解供能应包括和两种能量系统。
6. 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
二、判断题1.生物体内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是以ATP为中心进行的。
()2.剧烈运动开始阶段,可使肌肉内的ATP迅速下降,以后是CP迅速下降。
()3.人体内的能源物质,都能以有氧或无氧的分解方式来供能。
()4.ATP和CP分子都有高能磷酸键,其断裂释放出来的能量,都可被机体直接利用。
()5.在100m赛跑中,肌肉内CP含量在开始阶段迅速下降;而ATP含量变化不大。
()6.蛋白质在剧烈运动中的供能比例占有重要作用。
()7.当肌肉中糖原储量增加时,可以通过调节作用再进入血液使血糖水平升高。
()8.糖和脂肪都能以酵解方式分解供能。
()9.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比等量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多二倍多。
()10. 血糖的恒定有赖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释放进入血液。
()三、单选题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共同特点是:()A.生成乳酸B.产生大量的ATPC.生成H2O和CO2D.不需要氧2.骨骼肌在无氧分解代谢时,肌糖原最终分解为:()A.丙酮酸B.酮体C.乳酸D.H2O和CO23. 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A.CPB.乳酸C.水D.CO24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ATPB.CPC.葡萄糖D.脂肪酸5. .在剧烈运动开始阶段,骨骼肌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A.CP含量变化不大B.ATP含量变化不大C.ATP含量迅速下降D.CP生成增多6. 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物质利用的情况是:()A.主要是糖类B.完全依靠脂肪C.糖类利用多于脂肪D.糖类利用低于脂肪7.400m跑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供能系统是:()A.磷酸原系统B.有氧氧化系统C.糖酵解系统D.三者均衡8. 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属于()A.多糖B.双糖C.单糖D.上述都包括四、论述题1.比较三个能量系统的供能特征。
第二章肌肉活动一、名词解释1.阈值2. 时值3. 肌小节4.三联管5.运动单位二、填空题1.任何剌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_______关系,与收缩速度呈_______关系。
3.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与受脊髓前角________支配,慢肌纤维受脊髓前角______支配。
4. 实现运动神经与骨骼肌兴奋传递的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可与终板膜上的______结合,进而造成终板膜的去极化。
5. 在完整机体内,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________,它包括________连同所支配的________。
6. 在光学显微镜下,每个肌小节是由中间的_______带和两侧各二分之一的_______带所组成。
7. 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分子,而构成细肌丝的分子至少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8. 前臂弯举时,肱二头肌主要作_______收缩;用力握紧拳时有关肌肉主要做_______收缩;步行下梯时,股四头肌主要作_______收缩。
三、单选题1. 肌原纤维中粗肌丝是由()组成。
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C.肌钙蛋白D.肌钙蛋白2. 阈刺激值要求较低意味着该组织的兴奋性()。
A.越低B.越高C.不变D.改变3.评价神经肌肉兴奋性的简易指标是()。
A.刺激强度B.阈强度C.刺激时间D.时间阈值4. 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甲状腺素5. 肌肉收缩时的能量直接来源是()。
A.ADPB.AMPC.ATPD.CP6. 肌小节收缩时,下列()变化最为明显。
A.暗带B.H 带C.明带D.M带7. 终池中的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相结合。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钙蛋白D.原肌球蛋白8. 运动终板是指()。
A.运动神经末梢装置B.神经肌肉接点装置的总称C.神经肌肉接点区的肌细胞膜增厚部分D.分布于肌细胞膜上的突触装置9. 乙酰胆碱与终膜受体结合,可触发终膜的()。
A.对Ca2+通透性增大B.对Na+通透性增大和对K+通透性减小C.对Na+和K+通透性都增大D.对Na+通透性减小和对K+通透性增大10. 肌纤维中横管系统是()。
A.肌细胞的独立结构B.肌原纤维的延续部分C.肌细胞膜延续部分D.肌纤维的延续部分11. 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电传递B.单向性C.时间延搁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12.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时,终板乙酰胆碱的作用()。
A.持续较长时间B.直到下一次冲动到来C.很快被清除掉D.不发生变化13. 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运动单位14.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A.明带缩短,H带不变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C.暗带缩短,H带消失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15.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16. 位于横管两侧的终池是()。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B.Ca2+的贮库C.Ca2+和Mg2+的贮库D.Ca2+的释放库17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19. 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20. 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800m跑B.1500m跑C.10000m跑D.100m跑四、简答题1. 试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的传递特征。
2. 试述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特征、代谢特征和生理特征3. 试述机体内肌肉收缩—舒张的全过程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一、名词解释1. 运动单位2.神经递质3. 姿势反射4. 牵张反射5.受体二、判断题1.大α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纤维,小α运动神经元支配快肌纤维。
( )2.运动愈精细的肌肉,大脑皮质对支配该肌肉的下运动神经元具有愈多的单突触联系。
()3.一个神经元通常具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树突可将细胞体加工、处理过的信息传出到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 )4.运动区定位从上到下的安排是按躯体组成顺序进行的,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在皮质顶部,下肢肌肉的代表区在皮质底部。
( )5.在神经细胞任何一个部位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均可传播到整个细胞。
( )6. 电突触主要是单向传递的兴奋性突触;化学突触则是双向传递,并且既有兴奋性的,又有抑制性的。
7. 兴奋性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效应,产生的后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8. 肌梭是张力感受器,而腱器官是长度感受器。
( )9.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为交叉性支配,即左侧皮质支配右侧肢体,而右侧皮质支配左侧肢体。
( )10.大脑皮层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越精细越复杂,其功能代表区就越小。
( )11.视网膜是一种光感受器,它包含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 )12.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及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 )13. 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和球囊。
( )14. 旋转加速度的感受器是半规管壶腹嵴。
( )15. 小脑对调节肌紧张、维持姿势、协调和形成随意运动均起重要作用。
( )三、简答题1. 人体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起的作用。
2. 试述牵张反射的分类和意义。
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一、名词解释1.内分泌 2.内分泌系统 3.激素 4.第二信使二、单选题1.内分泌系统固有的内分泌腺体有( )A.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B.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D.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胰岛。
2.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A.生长素B.性激素C.甲状腺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3.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的()A.胞膜受体结合B.胞浆受体结合C.核受体结合D.兴奋型G-蛋白结合4.肾上腺皮质激素属于()A.氨基酸类激素B.肽类激素C.类固醇激素D.蛋白质激素5.类固醇激素发挥作用是()A.通过与细胞膜受体结合B.通过PKCC.通过C蛋白D.通过与细胞核受体结合6.内分泌是指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A.通过血液传送B.通过细胞外液局部传送C.通过细胞外液邻近传送D.直接作用于自身细胞7.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腺垂体合成、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生长素D.催产素三、简答题1. 简述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2. 简述激素受体的主要特征。
3. 简述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五章血液一、单选题1.内环境稳态是指:(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 血氧饱和度取决于:()A.红细胞比容B.血液的温度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氧分压3. 剧烈运动时,下列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A.乳酸B.非蛋白氮C.血浆蛋白D.碱贮备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球蛋白B.白蛋白C.纤维蛋白原D.无机盐5.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葡萄糖B.Na+和Cl-C.K+D.白蛋白6.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水肿,其原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7.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A.血红蛋白与O2结合需酶催化B.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作用C.血红蛋白有缓冲作用D.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作用消失8. 最能反应内环境稳态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B.淋巴液C.血浆D.尿液二、简答题1.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2.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第六章呼吸一、名词解释1.肺泡通气量2.肺活量3.肺通气4.肺换气5.内呼吸二、填空题1.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和。
2.在完成需胸廓固定的动作时,应以呼吸为主,在完成需腹肌紧张的动作时,应以呼吸为主。
3.憋气时,胸内压呈,导致困难,心输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