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4月)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4月)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由此可知A. 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B.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顺D. “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答案】D【解析】“治国必先齐其家者”说明做好“家君”才能做好“国父”,即“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故D项正确;擦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故C项错误。

2. 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

以上变化反映了A. 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B. 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C. 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D. 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汉宣帝和曹魏时期否定“父子别居”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重视家庭人伦亲情,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家庭有利于赋税的征派,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优劣,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本题的现象是:由推行“异子之科”到否定“异子之科”,这反映的是本质是:儒家思想取代法家思想。

3. 宋代历朝皇帝不仅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

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印刷技术日益进步B. 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C. 理学强调格物致知D. 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君臣读书风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宋政府“重文”的基本国策,故B项正确;印刷技术的进步、理学强调格物致知以及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是宋代君臣读书风气形成的客观原因,故ACD错误。

4. 1393年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850多万顷,到了1502年,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为422万多顷。

由此可以推知明朝A. 人口大量锐减B. 工商业很发达C. 土地兼并产重D. 国库极为空虚【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明代全国缴纳田赋的土地锐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朝土地兼并严重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明代中期人口大量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工商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国库空虚,故D项错误。

5. 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

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据此,该“课程计划”A. 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B. 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答案】B6.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此可推知A. 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 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 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答案】A【解析】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的“出谋划策”下,各省才纷纷独立,这说明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各派力量合力促成的,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此时民主共和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此时的立宪派力量还很强大,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主旨信息。

本题的主旨信息是: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的“出谋划策”下,各省才纷纷独立。

由此判定答案。

7. 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 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B. 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C. 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D. 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强调了东北地区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这为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首选东北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这一思路的提出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故D项正确;ABC均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重视东北地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由此判定答案。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

这反映了A. 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 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C. 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 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答案】D【解析】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属于科学技术,因此这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故D项正确;我国的新兴产业还没有成为经济主导,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产业,故B项错误;1992年,中国才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C项错误。

9. 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

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

“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A. 早期的罗马祛体系过于繁杂B. 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C. 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D. 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答案】C【解析】因为早期罗马法没有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规定,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来解决此问题,这充分说明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法律的发展是基于社会发展的,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规避法律,故D项错误。

10. 17至18世纪的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低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

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A. 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 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C. 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D. 积极发展与东方的海外贸易【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说明当时的英国生产力水平较高;“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说明英国人消费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B项错在“开始”;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不能说明贵族与平民的界线日益模糊,故C项错误;D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选项和材料一一对应,找出符合材料主旨的选项即可。

11. 马塞尔·杜尚在1919年创作完成《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须》时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这反映出A. 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B. 浪漫主义重视感情C. 现实主义批判社会D. 现代主义突出自我【答案】D【解析】“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

”体现出作者突出“个人的精神”的强烈愿望,这是现代主义的突出特征,故D项正确;新古典主义出现于17、18世纪,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流行于19世纪前期,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流行于19世纪中期以后,故C项错误。

12. 麦克阿瑟主导的对日改革,以1948年为界,前一阶段以激进为主,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刷新内政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8年后减缓了政治改革,转向经济复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美国和苏联冷战冲突加剧B. 战后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C. 中国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D. 配合马歇尔计划正常实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后美国减缓了对日本的政治改革,转向经济复兴,开始扶植日本,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美苏冷战的加剧,故A项正确;B项不是美国政策转变的主要原因;中国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是在1949年,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开始于1947年,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1948年”,然后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清政府实行了鼓励垦荒,建立农牧垦殖公司、农业学校和农业试验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大量农牧垦殖公司应运而生。

历年注册的农牧垦殖公司民国元年共有171家。

农牧垦殖公司主要分布在江苏的盐垦区、东北新垦区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绝大部分公司由私人集股,合伙投资,在经营上推广近代工业中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从1860到1910年的这半个世纪内美国经历了一次农业革命,其中包括着农业机器的发明和科学耕种方法的日益推广,也产生了政府迅速和不断地对农业加以注意和协助,以及农业教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由于受到“宅地法案”的鼓励,农业区域便向西部推进,直到许多可用的土地都被优先占领。

186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是三千万人,到了1910年,住在农庄和乡下为农业所养活的人口就达到了五千万,农庄的数目由1860年的二百万个增加到1910年的六百万个。

在这半个世纪的时期以内,曾经有五亿亩以上的新土地被用于耕种;这个巨大的区域,为千百万人提供了新的住处,为欧洲与美洲不断增长的工业阶层提供了粮食。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大量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20世纪早期和美国1860到1910年期间农业发展条件的相似性,并分析美国“农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外国在华设厂及中国近代企业兴起,对中国经济作物及粮食需求扩大;清政府采取鼓励垦荒、兴农学的政策;西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2)相似性: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都有一定的待垦新地和荒地;采用近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

(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美国人口的增殖;加快了美国城市化进程;为欧美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19世纪末,清政府实行了鼓励垦荒,建立农牧垦殖公司、农业学校和农业试验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大量农牧垦殖公司应运而生”得出清政府采取鼓励垦荒、兴农学的政策;西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外国在华设厂及中国近代企业兴起,对中国经济作物及粮食需求扩大等。

第(2)问,“相似性”,根据二信息“包括着农业机器的发明和科学耕种方法的日益推广,也产生了政府迅速和不断地对农业加以注意和协助,以及农业教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