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会主席的采访稿

学生会主席的采访稿

崇德尚法在民大知行相济话担当
——访民大法律青年敖颜思文
(记者施锓法学院2014级本科民大通讯社新闻与信息中心采访部)
“爸妈教育我说:多说点好话,别老得罪人。

我跟他们说:还是得罪人吧,不得罪人该得罪良心了!”他如是说。

个头不高,身材瘦小,非典型的东北人,一身黑风衣,眼神坚毅。

坚持,投入,专注,他就是敖颜思文,一名普通的法学院大三学生,一名普通的民大法律人。

先后服务于法学院团总支、志愿团的他今年当选为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在法学院成长的一路上,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现着新一代法律人对法治的追求与担当,诠释着何为有担当的民大法律人。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是担当的正气
“敢做敢为,敢于坚持自己。

”这是我听到对他最多的评价。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直试图传递一种意志,一种思想,或是生活方式:做自己。

”在他看来,做任何事首先得做好人,做好自己。

“我进过不少组织,做过不少事,也得罪了不少人,爸妈教育我说:多说点好话,别老得罪人。

我跟他们说:还是得罪人吧,不得罪人该得罪良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东北人身上的直爽在他身上展露无遗,他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我们当下法律人所需要的正气。

情系社会,舍我其谁,这是担当的豪气
组织“社区青年汇活动”,开设民事法律诊所,开展社区免
费咨询日,参加法律文化节,在法学院志愿团的日子里,他和同学们深入社区,宣传法律文化,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我们没有经验,就去摸索;没有专业的人才,我们就去学习;没有经费我们就自己拉赞助。

”在法律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他们在学习,在进步。

在法律咨询的过程中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所学还是太少,无法彻底解决当事人的问题,“但至少我们能给与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正是因为社会中有太多需要帮助的人,所以他们这些法律人才要不断地努力、奋斗,因为社会需要他们。

谈起志愿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他说“有一次在校外做法律宣传,我们请来了资深的老师,专业的律师,可是由于城管的阻拦,最终没有办成。

我们是在做利于社会的事,可是却得不到社会应有的支持。

”这样的经历,促使敖颜思文在刚刚结束的“依法治国与青年使命”全国法学院校学生研讨会上提出要高校加强合作,探索校际间的法律援助合作机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

“如果高校间合力协作的话我们遇到的社会阻力就会减小”这是他的设想,尽管面临困难重重,但作为一名法律人,敖颜思文和他的同志们依旧在法律服务的道路上坚持着,奋斗着,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敢于改革,锐意进取,这是担当的勇气
“我们也许曾经对我们的组织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当然会有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但是如果我们真要追究责任的话,
照照镜子就好。

当我们批评学生会的工作种种不利的时候,我们是单纯的抱怨还是思考应该提出的建议。

”大三,敖颜思文成为学生会主席。

“我希望学生会可以创造一种机制让我们广大的同学了解并亲身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

”这是他的目标,更是他的诺言,他用他的行动,践行他的诺言!和干事一起熬夜工作,全程参与院系活动,辩论赛、运动会、篮球赛,他的身影无处不在,给队员买水,送药,背包,“他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与鼓励。

”篮球队队长告诉我,“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他都一直陪在队员身边”。

而今年,法学院拿下了篮球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开会时爱开玩笑,还拿自己开涮……“这样不会没威信么?”我问道,“为什么要威信呢?”他反问,“威信不过是一种手段,我和我们的干事,部长一起工作,他们相信我,我也相信他们,他们有能力把工作做好,也愿意去把工作做好,这不是很好么?不仅我会这样做,我希望今年后每一届学生会都能传承下去。

”在他的倡导下法学院志愿团从团总支中独立出来,与学生会,团总支共同构成三大组织,“上一届学生会出台的章程是第一步,以后的步伐要靠在座各位来走,每一次变革不一定成功但一定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是他的竞选演讲稿中的一段话。

确实我们需要勇气去担当,去面对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去思考,去解决,这是我们法律人应有的胸怀与担当。

铁肩才能担道义,这是担当的底气。

他说“人可能会失败,被历史凐没,但是思想不会,几个世纪之后思想仍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作为一名法律人,他有着自己对社会的思考,“看了民诉和刑诉后,有一个感悟:我国的法治问题最主要不是立法问题,而是实施问题,在现存的法律基础上,能够真正的逐条落实,法治进程将迈进一大步。

”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法律人首先自己得信法,守法,有法律意识。

“我就曾亲眼看到过名校的学生会主席闯红灯”。

所以,他认为要形成全民的法治氛围只有从我们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鲜明导向,共同引导和感染全社会遵纪守法,总结说来,我想他所要表达的便是知法律于心,守法律于行的理念。

谈到依法治国,他这样说道:“依法治国,首先肯定是好事,但有几点要注意。

首先就是依的法是什么法,是良法还是恶法,是为什么什么目的而修订的法,是超前的法,还是滞后的法。

要想依法治国,就要保证法是良法,是具有前瞻性的法,是符合人民利益和习惯的法,而不是为了限制民意,方便强权的法。

其次,依法治国谁来治?当然是政府官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务员都是有意愿,有能力去‘依法治国’的。

为什么呢?因为公务员考试并没有考法律。

试想一下,让一群没有法律知识的人去‘依法治国’?效果和结果应该没那么乐观。


对于刚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他提了一点,在我看来
也是很朴实的一点,“人人都说十八届四中全会,但是看完全文公告的好像没几个。

所以,建议所有谈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人在张开嘴之前,先把全文看一遍。

如果没看懂,那再看一遍。

开会其实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开会能有什么样的效果。


在四中全会的公报中这样写道:法治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追求,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

而敖颜思文用他的实际行动感染着他身边的人,用他的视角解读着他眼中的法治中国,展现着作为民大法律人应有的担当。

而在民大还有众多和他一样的法律人,他们毅然担起当代法律青年应有的责任,描摹着他们的蓝图。

民大,有他们在,有法治的信念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