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论文

高等学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论文

做学生的贵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结业论文摘要:今天的我,以一名大学教师的身份接受了半个月的专业培训,对教师的职业从之前的敬仰到喜爱,从陌生到亲切,印象最深刻的是《职业道德修养》一课,专业精进与品性修养相长,自我成长与教书育人同步,这快乐的工作更让我坚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做每一个学生的“贵人”,帮助他们成长,建构正确的人生目标,掌握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态度贵人行为师生关系奖惩理想追求健康发展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热爱专业自我修养健全人格在我的记忆深处中,一直立着一位贵人,他是一位台湾的慈祥的老人,出现在我踏出校门的时候,那一年骄傲的我懂得了谦虚,幸运的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和方向。

他是我第一份工作所在公司的总经理,我更喜欢称呼他温老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天傍晚培训课的结束语,要求大家分享自己最骄傲的一件事情,出乎意外的是他一字未提那显赫的职涯资历,他只开心拍了拍胸脯!说:“这辈子让我最自豪的事情是我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从来没有拿一分不该自己得的钱,我的今天全是自己打拼得来的。

”说完,灿烂的笑了。

那一刻,我想起遥远的小时候,老师对我讲的春蚕到死丝方尽,雷锋叔叔和赖宁哥哥的故事;想起妈妈从小教我勤奋学习,善待身边人;他们拥有着一样高尚的灵魂和饱满的人生,他们传递着阳光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明的“贵人”,让人心生向往。

而今天的我,以一名大学教师接受了半个月的专业培训,对教师的职业从之前的敬仰到喜爱,从陌生到亲切,印象深刻的是《职业道德修养》一课,专业精进与品性修养相长,自我成长与教书育人同步,这快乐的工作更让我坚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做每一个学生的“贵人”,帮助他们成长,建构正确的人生目标,掌握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而今天的我,以一名大学教师接受了半个月的专业培训,对教师的职业从之前的敬仰到喜爱,从陌生到亲切。

印象深刻的是《职业道德修养》一课,专业精进与品性修养相长,自我成长与教书育人同步,这快乐的工作更让我坚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做每一个学生的“贵人”,帮助他们成长,建构正确的人生目标,掌握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以下就我自己的体会,从教师的角度对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发表一点浅见-一、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师生关系疏远与冷漠。

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成因:其一,网络和多媒体逐渐成为大众生活和沟通的主流方式,无形中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学校园作为信息和流行的前沿阵地,受到的影响更甚;其二,大学的特殊生活、学习环境使师生之间的接触主要发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实际交往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够顺畅;其三,学校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褒奖优秀,惩罚不足的措施,令教师灰心放弃,不尽职。

老师偏爱,处理学生问题不公。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问题一般源于老师。

每个人都是有偏好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自己的偏好。

特别是处理优差生之间的矛盾,如果表现得非常突出,不分青红皂白,全是差生的错,给优生一种优越感,却给差生带来了自卑感,逐渐对学习失去自信心,成为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人。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培养人才的基地,如果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变成物质利益覆盖了本应的知识,思想,情感,老师的天平就会失衡。

师生关系对立与冲突。

从学生方面,正处在热血澎湃的青春期,心理上体现为不安,焦躁,易怒;从老师方面,由于家庭、社会、或学校的原因,导致教师情绪苦闷、焦虑、急躁,在教学中把它带入到课堂上来。

双方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常常会表现为公开冲突或者隐性的对抗。

二、如何构建良好的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热爱工作。

我国汉代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解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将“教”与“育”联合起来使用,可以理解为上对下、成人对儿童的影响,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器、成善、成人。

德国现代文化学者普朗格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在于:将人性引入文化体系中,通过传递文化、体验文化,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并能创造文化价值的人格,促进文化生命个体的形成。

教师从手执教鞭的那一刻起,已经肩负神圣的职责和历史使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世人对这一职责无比的褒奖,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

热爱学生。

教育即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使人类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使个人得以教化和成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教师做到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一视同仁,毫无保留的大爱,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认可和尊敬,这是真诚沟通的前提。

教育规律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才能找到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育方式,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大学是启迪、开发、创造、解放人性的藏所,大学生充满悟性,有韧性,有理想,有思想,教师只有充分发展每个人的能力和个性,才能为发展的社会提供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热爱专业。

哲学家亚斯贝尔指出:“对一切人文的或社会性的职业来说,大学教育奠定了两个基础:一是种下了未来一生思考、求职的科学幼苗,而是在求知时会关注一切可知的想象。

”大学教师是学生学术的引路人,大学所教授知识具有高深性、前沿性和探索性,只有成为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专家,具有广博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组织与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带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路,开掘学生的智力,形成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继续不断地学,才能继续不断的教。

”教师应该有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专业精神。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好的人格和品性是可以产生共鸣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养人类德行,他要为它贡献出自己整个心灵,它牢牢地约束住教师。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人生态度,行为准则。

上行下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孜孜不倦,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风范,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自古有“贵人”相助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注定就是那个告诉他人生真谛的贵人。

努力,杨老师!参考文献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冷余生解飞厚《高等教育学》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摘要: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教师便是树人的人,它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要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本文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探索,揭示了职业道德修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校;素质教育;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社会生活实践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及其结果。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冥思苦想中进行的,而是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

道德是一种时间精神,道德不是单纯的、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空洞乏味的理念和说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如此,如果师德宣传不能给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关系的实践活动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则就有可能被人指责为是一种虚伪的说教和宣传。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才能不仅视教师工作为一种职业、为谋生的手段,而且将教师工作视为事业、视为生活和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而孜孜不倦地奋斗和追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专业化特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必然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化,专业化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专业化职业素养的构成要素。

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应具有鲜明自主的个性,成为独立判断与选择能力的道德主体。

只有成为职业主题、道德主体的教师,才能拥有更广阔的个性发展自由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事创新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只有具有自主意识的教师教师论文,才会有稳定的职业定向与坚定的职业信念,能够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监控,即便是在逆境挫折中也能积极、主动地进取。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终身化特点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此后这一思想迅速得到世界各国认同,演变成为一股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是个发展的概念,道德修养终身化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个人道德修养领域的运用,它体现了终身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陈旧率逐渐加快,作为一名教师,即使受过很长时间的教育,对道德有自己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也需要更新认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教师必须坚持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其职业道德品质才能日臻完善。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教师的责任重大,也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

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教师要有时代精神教师除了具备基本条件,符合教师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外,为使教师的工作更有开拓性,更适合时代的要求,还需确立时代精神。

要走出高墙深院,主动接触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计划,使教学、科研工作与实际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式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要有创新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时代,教师要能跟上发展步伐,敢于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变封闭型思维为开放型思维,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目标,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

要有竞争意识,敢于参与竞争,敢于打破铁饭碗。

特别是在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下,更要确立正确的求实观念、价值观念、义利观念等。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摘要]当代教师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职业道德遇到新的冲击与挑战。

文章以新的视角来思考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如何对待教师职业、如何对待教育对象、如何对待同事他人、如何对待知能结构、如何对待生命健康这五个方面,探讨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要求,对于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师德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及其道德品质的总和。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塑造,而且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