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3北师大版.doc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3北师大版.doc

黄河东流水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第二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1、通过看黄河流域图、黄河景观图、标识两岸文物古迹所在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2、通过交流收集资料、整理老师提供资料的并完成任务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深入了解黄河,掌握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黄河东流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沿着江河走下来》中的话题。

本课由两个话题组成,前一个话题是黄河东流水,主要围绕黄河进行了介绍。

另外,还安排了抗洪英雄李向群的故事。

两个话题共同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就憧得择水而居, 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

教学重点:通过识图,了解黄河流域和两岸文物古迹,认识黄河,激发热爱黄河的热情。

教学难点:能看憧景观地图,在上面找出黄河的相关特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五年级的孩了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于祖国的地形地势,对于黄河的所知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

他们很容易被黄河的气势磅礴、源远流长所感染,只要引导得当,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情感的共鸣,是会自主学习好关于黄河东流水的这节品社课的在本课教学时为了突破难点,我搜索了许多有关黄河及两岸风景名胜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黄河的磅礴气势以及两岸的文物古迹,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独特魅力五、教学过程:(一)、交流收集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作为礼物, 大家想不想一起去欣赏一下?欣赏《保卫黄河》)2、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板书:黄河】今天老师想带着全班同学继续沿着这条先辈们保卫的黄河走下去,去探寻黄河文明的渊源,去领略黄河沿岸的风光,大家想去吗?那我们要先了解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昨天老师特意去收集了一些,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3、(放课件,介绍资料)。

老师搜集的资料介绍完了,听说课前同学们也收集到了很多关于黄河的资料,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介绍?4、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知识。

5、刚才老师和儿位同学对黄河做了介绍,大家在听的时候,你又收获了关于黄河的那些知识?6、老师真高兴,我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在听别人的发言时也能得到这么大的收获,你们真棒。

(二)、整理学习黄河的方法1、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深入地了解一下黄河。

那么你认为了解一条河流,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生1:了解它的地理位置。

【板书:流程情况】生2:了解河流的历史(文物古迹)。

【板书:文物古迹】生3:了解河流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板书:河流的作用】生4:了解居住在黄河两岸的人。

【精神文明】2、大家说得真棒,看,了解一条河流就要从(引读)这几个方面去学习。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河,首先去了解他的流程情况以及灿烂的文明。

(三)、看图识黄河1、了解黄河的流程概况。

(1)、(出示黄河的流域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这是黄河流域图,橙色的线圈出的范围就是黄河流经的整个区域。

那黄河在哪里?谁来说说看?(2)、(课件展示黄河)这就是黄河。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51页,拿出笔在黄河流域图上沿着黄河流经的路线描一描,一边描,一边想: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途径哪些省、自治区,最后注入到什么地方?全长多少?全班交流黄河的流程概况。

(3)、书上有一首歌谣,简明扼要介绍了黄河的流经情况,我们一起来读读。

歌谣中的“青” 指的是我国的哪个省或自治区?只要我们记住了这首歌谣,就记住了整个黄河流程概况。

来,再来读一读、记一记。

(4)、谁想到前面指一指,如果你指对了,老师就破格提升你为“我们四合小学黄河旅游团的团长”怎么样?2、了解黄河在三级阶梯上的分布情况(1)、为了让大家对黄河有更清晰的认识书上还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方•式,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是52-53页的景观图,现在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拼出这幅图,然后看看你们在拼出的这幅图中能发现些什么?(2)、交流拼图发现。

(生1:河水的颜色不一样.)同学们,用你的手指沿着这条河流走一走,应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其实,古代的黄河河面宽阔,水流清澈。

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还有什么发现?(生3:黄河的形状弯弯曲曲的。

)是啊,所以有九曲黄河的说法,你们发现这个形状特别像咱们中国的汉字——(“几勺, 所以有人称之为“几字黄河”。

快速浏览一下,把你的发现读出来!(生4: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彦克拉山脉°)师点:就是高山积雪融化的雪水汇聚成黄河的源头。

(生5:黄河的第一级阶梯在这里。

)你说到了我国三种最主要的地形。

那么,透过这几种地形,你看到了什么?黄河的哪一段在我国第一级阶梯上,哪一段在第二、三级阶梯上?请同桌合作,借助52页的文字介绍在图上找一找。

(学生活动。

)黄河在哪里跃下第一级阶梯。

(课件出示书上的文字,生齐读后回答。

)……分别说一说各阶梯的特点。

读第二自然段提示: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黄河有多长?黄河的归宿是哪里?(3)、师小结:由于我国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因此黄河流水自西而东,注入渤海,所以我们常说:黄河东流水。

【补充课题:东流水】通过刚才的指一指、描一描、再进行观察和对比,你们己经掌握了黄河流域的相关知识, 你们具有很强的识图能力,我们的瞬时记忆能力如何呢?谁能看大投影填空?填完齐读。

(4)、大家说得真不错,奖励给大家一段视频,我们亲自到黄河的发源地去看一看。

(四)、了解黄河两岸的文物古迹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清楚地知道了黄河的流程情况。

让我们再次走近黄河,透过两岸的文物古迹,去感受它的灿烂文明。

你知道黄河两岸有哪些文物古迹?2、老师也收集了黄河两岸的文物古迹,接下来,请仔细听老师的介绍,一边听一边想:这是哪一处文物古迹?它在什么地方?你能把它的序号写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吗?活动开始。

3、交流活动情况。

%1检查第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将某组完成的填图投影出来,全班共同判断填图情况。

%1你们课前也有同学收集了黄河两岸的文物古迹,可以像老师这样来让同学猜一猜吗?(五)、总结提升1、了解了这么多的文物古迹后,你对黄河有了什么样的认识?(生回答)对,透过古迹,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沉淀。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也陶醉于此,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课件)这是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

2、古往今来,黄河不但受到了诗人的关爱,还备受歌唱家的青睐。

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课件《黄河颂》)3、这就是我们的黄河,一条拥有着灿烂文明的河流。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4、小结:你们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也想亲日去看一看,可是,我们准备的还不够充分, (指黑板)不过没有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走进黄河人、了解黄河精神,以及黄河的功与过,你会对这条河流有更全面的了解。

也预祝我们的旅行能早•日启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板书设计:黄河东流水流程情况文物古迹精神义明发挥作用《黄河东流水》的教学反思黄河东流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一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沿肴江河走下来》中的话题。

木课由两个话题组成,前一个话题是黄河东流水,主要围绕黄河进行了介绍。

后一个话题是长江的诉说。

两个话题共同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

在认真阅读教材后,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看黄河流域图、黄河景观图、标识两岸文物古迹所在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2、通过交流收集资料、整理老师提供的资料并完成任务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深入了解黄河,掌握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为学生口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图片、视频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我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在导入阶段,我从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保卫黄河》的歌曲入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师生共同介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同时用“在倾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用心倾听能力和快速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接下来我带领学生整理了学习黄河的方法,这样以后无论学习哪一条河流学生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去了解,对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

在进行第三部分看图识黄河时,我通过黄河的流域图、景观图、歌谣、文字资料一步步引领学生发现黄河的奥秘。

并引导学生学习读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地图中表达的与木主题相关的信息。

既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又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读图能力,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造就华夏文明的黄河”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看黄河流域的风景、文物古迹图片、视频,旨在给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表象,让学生知道黄河与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同时拉近课本内容与我们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也开阔学生的视野。

接下来我设计了看资料在黄河流域图中的恰当位置填风景、古迹的名称,这样的设计意在巩固学生对地图的使用情况,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

总结提升时我通过一些诗词歌谣,激起学生亲自去看,去体验的愿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最后教师的总结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再有,我从一开始就给学生设定了一个“老师和同学一起去游黄河的情境,并将这条线贯穿始终,如为旅游准备资料,从务个方面深入的去了解黄河,要想去旅游就先要会看并使用地图,要学会合作等。

这样一方面将木节课的知识点连接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知, 同时也拉近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就在我们身边,为学生能将知识学以至用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