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地理基础知识重记(背诵)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基础知识重记(背诵)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基础知识重记(背诵)资料班级:姓名: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有○1海边看船○2“站得高,看得远”○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卫星照片⑤月食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km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 4万km ,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3.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度数范围经线半圆相等东西方向0°—180°纬线圆(两极为点)不相等南北方向0°—90°4.南纬与北纬的分界线为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为本初子午线,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和160°E。

5.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南纬度越大;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北纬度越大;东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东经度越大;西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西经度越大。

6.写出下列特殊纬线或经线的纬度或经度。

北极 90°N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 0°本初子午线 0°南极 90°S 南回归线 23.5°S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和160°E 7.低纬度是指:纬度0°—30°;中纬度是指:纬度30°—60°;高纬度是指:纬度60°—90°。

8.列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

方向周期地理现象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公转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中填出四节气名称并完成下表。

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昼夜长短北极圈内昼夜长短春分 3.21 赤道春季昼夜等长昼夜等长夏至 6.22 北回归线夏季昼最长,夜最短极昼秋分9.23 赤道秋季昼夜等长昼夜等长冬至12.22南回归线冬季昼最短,夜最长极夜10.读教材第14页五带示意图,将五带的名称、分界线名称及相应纬度填入上图中并完成下表。

11.地图的三要素是指: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

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以指向标定方向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以经纬网定方向 ③一般地图,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 。

12.比例尺等于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

用一句话描述比例尽的大小与地图所表示内容的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尺大围小内容详” 。

13.海拔是指 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 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

14.等高线具有如下特点:①等高线都是 闭合 曲线,可以重叠但一般不会交叉;②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 海拔高度 相等;③等高线上所标注的数字表示海拔 高度;④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我们称之为 等高距 。

15.等高线越密集表示 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 坡度越缓 。

等温线越密集表示 气温差异越大 。

16.写出以下地形的等高线特点(第25页):山峰: 闭合等高线的中心,数值内高外低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低突脊)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高突谷) ;陡崖: 等高线重合之处 ;鞍部: 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 。

17.读右等高线地形图,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山峰B. 鞍部C. 山脊D. 山谷E. 陡崖18.列表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第27页图)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海拔高度 低 高 高 较低地面起伏 小 较小 很大 较大 四周高中间低19.可以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地形剖面 图。

名称纬度范围地理现象 热带23.5°N —23.5°S 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 北温带23.5°N —66.5°N 四季分明,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 南温带23.5°S —66.5°S 北寒带66.5°N —90°N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南寒带 66.5°S —90°S二、陆地与海洋20.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三点)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3.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1.按面积由大到小给七大洲排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按面积由大到小给四大洋依次排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请在上图中标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七大洲中主要位于东半球的有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是非洲;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非洲与欧洲。

23.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呈“S”形分布的是大西洋。

亚洲的东侧是太平洋,南侧是印度洋,北边是北冰洋;西连欧洲,西南是非洲,东南与大洋洲、东北与北美洲隔海相望。

24.(读教材第33页图2.7)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由北向南依次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

25.(教材第37页)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26.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27.(第41页)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的一块,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8.(读42页图)指出右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 非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亚欧板块D 太平洋板块E 美洲板块F 南极洲板块。

29.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主要属于印度洋板块。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30.请在左图中标注以下山脉或海洋的名称,并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以下山脉或海洋形成的原因。

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与无名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分离地带。

31.地球上两条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是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它们在分布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点?处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32.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等,其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特点是较稳定。

33.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熟记第49页天气符号)。

34.(第51页)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该指数以 50 为一个分级区间。

例如:污染指数6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为良。

35.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14时/午后2点,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是 7 月份,最低气温是 8 月份;海洋最高是 2 月份,最低是 8 月份。

南半球则相反。

36.一般来说与沿海相比,内陆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都比较大。

37.在等温线图中,判读规律:①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②任意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相同;③等温线呈闭合状,气温四周高,中间低,表示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④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反之为气温差异小。

38.(读第56页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A: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B:同纬度地区,夏季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C:在山地和丘陵,海拔大致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从以上规律可以得出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39.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量雨器。

40.世界“雨极”是位于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40.(读第60页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具有如下规律:A、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D、山地和丘陵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从以上规律可以得出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41.(读第65页图)完成下表相关内容,并将各气候类型对应的字母标注在下面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

A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分布规律:赤道附近典型地区: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B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典型地区: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C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分布规律:亚洲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D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和中部典型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维多利亚大E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典型地区:地中海沿岸F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典型地区:中国东南部(将上表中各气候类型对应的字母标注在右图中。

)42.影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较低纬度地区,光沙漠G 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冬暖夏凉, 全年降水均匀 分布规律: 南、北纬温带 地区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 欧洲西部 H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分布规律: 南、北纬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内部、北美洲大陆内部I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规律:亚欧大陆东北部J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气候特征: 全年寒冷干燥分布规律: 南、北极地地区典型地区: 南极大陆热多气温高;较高纬度地区,光热少气温低。

纬度因素②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多,气温差异小;内陆地区,降水少,气温差异大。

海陆因素③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地形因素四、居民与聚落43.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死亡率,该数据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快慢;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其单位是人/平方千米千米,它反映的是人口分布的疏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