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支模支撑架施工方案

高支模支撑架施工方案

高支模支撑架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XX 建筑、结构施工图;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二、工程概况XX 工程位于盐田保税物流园内,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紧临明珠大道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园区北接惠盐高速,东接盐坝高速,可以方便直达惠州、东莞等物流高需求地区。

园区内设有专用道路直达盐田港码头。

XX 工程南接主干道1号路,北靠10号路,东临9号路,南北长约160m ,东西宽约130m ,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总用地面积21108.23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2768.88平方米,容积率2.5 ,总停车位95个。

建筑物地上为5层,地下一层地下室,建筑物总高度44.4米;本工程采用预应力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楼面框架主梁采用后张有粘结预应力。

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2776.6平方米,设为小车和货车库,可停66位,分四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小于400平方米,设备用房单独一个防分区。

首层:建筑面积为12660.50平方米,设周转仓库,有23个装卸车位,防火分区6个,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000平方米,且设一台消防梯。

二层:建筑面积为9085.4平方米,可停卸30辆货车,设周转仓库,防火分区6个,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000平方米,且设有一台消防梯。

三、四、五层:每层建筑面积为9679.7平方米,均为仓库主要依靠电梯垂直运输,防火分区6个。

局部6层为特殊仓库,建筑面积为716.2平方米。

高支模体系概况:本工程地下室层高6.20m ,一层层高为8.00m ,二、三层层高为8.50m ,四、五层层高为7.00m ,其模板体系为高支模体系,因架体较高,荷载较大,对支模体系要求较高,必须设置单独方案。

对于如上所述部位,其梁板截面情况如下:三、方案编制说明本工程高支模体系采用钢管扣件式支撑体系,模板采用180厚覆膜胶合板,立杆间距1000mm ,水平杆步距1500mm ,底部离地200mm 设纵横扫方向地杆一道,每隔2跨自底部至顶设剪刀撑,顶部采用双扣件, 主梁底设回顶杆间距500。

板底木方间距300mm ,梁采用Ф14螺杆对拉,其具体搭设如图所示:四、施工准备a 、材料准备Ⅰ)、细读施工图,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各类构件的数量及规格,为绘制配模图作好准备。

Ⅱ)、进场的木枋要经检验合格,对部分弯曲的木枋要用平刨机刨平,并保证木枋的横截面高度误差控制在2mm 内。

Ⅲ)、进场的钢管要调直,并根据现场实际楼层高度选择进场钢管的高度,配可调支座。

杆件材质要求:钢管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3293或GB/T3092。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和硬弯,两端面切斜的偏差0.50 mm ,且必须涂橘黄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

对于新管还同时必须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和钢管材质检验报告。

钢管上严禁打孔。

Ⅳ)、进场的扣件及时清洗,更换锈蚀或“咬死”的螺杆。

扣件为杆件的连接件,用可煅铸铁铸造,扣件不得有裂纹,并将影响其外观质量的粘砂、毛刺、氧化皮等清除干净;扣件与钢管的贴和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 mm;新进的扣件必须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专业检测单位测试报告。

扣件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GB1583,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

b 、施工工作面准备Ⅰ)、轴线和细部线测放完毕,办理完复核手续。

Ⅱ)、对偏位柱筋调整到位。

Ⅲ)、对前一层施工中的施工误差或错误进行检查,并出具处理措施。

c 、施工人员教育准备Ⅰ)、安全教育进场人员先必须经过项目安全常识系统教育,并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

现场施工队伍分派给工长并分配到工作面后,应由项目主管工长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及特点作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相应记录。

安全技术交底应有针对性,能针对施工过程中阶段性出现的特定性的安全问题及隐患作出明确交底。

Ⅱ)、技术教育通过项目的入场技术教育,施工班组应对项目的质量要求,有共性的质量通病的过程预防有感性认识。

在施工工作面的第一阶段作业展开后,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现场对一些具体的施工节点处理及质量通病的预防处理措施作现场交底,并形成记录。

五、钢管支撑体系参数1、楼板模板支撑立杆间距1000×1000;水平杆步距1500,扫地杆距楼地面200;纵横不超过5000mm 加设一道剪刀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或楼层面夹角为450-600。

2、梁模板1)、梁截面≥800×1100皆按以下方法进行施工。

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0.80米,立杆的步距h=1.00米,梁底增加4道承重立杆。

梁顶托采用10号工字钢。

2)、梁截面≤800×1100以下皆按以下方法进行施工。

梁支撑立杆的横距(跨度方向)l=1.00米,立杆的步距h=1.50米,梁底增加3道承重立杆。

梁顶托采用10号工字钢。

3)、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8000(梁截面≥800×1100)10002658500(梁截面≤800×1100)15001100六、超高模板工程施工工艺a 、基线复核及细部线测放测量员根据建筑物的控制线测放完轴线后,应做以下三种复核:首先,复核轴线与控制线间的关系是否正确,其次,复核控制线上下层间是否吻合,最后,复核边梁轴线与下一层的边梁轴线是否吻合,偏差是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在基线复核正确无误后,才能进行细部线的测放。

细部线测放时需有工长现场指导及跟班复查。

柱模线弹好后,应在外围200mm 处弹出参考线,以利于支模后的模板位置校核。

b 、模板的配置及发放梁支模方式采用侧模包底模的的方式,故梁侧模与底模均同梁标注尺寸。

绘制配模图:参考模板模数与梁板净空尺寸,对梁板进行组合配模,以求最大限度的保证材料使用率,减少浪费。

配模采用专人,并设置专门的木工车间,采用合金钢锯片配模,保证锯路的平直。

配置成型的模板需用手电刨将锯口边缘刨平整、光滑,以保证模板拼接时的接缝严密、不漏浆。

模板配置完毕后应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

模板半成品投入使用时,实行按量配额发放制度,做到材料出入有记录。

最大限度减少浪费。

c 、钢管架搭设Ⅰ)钢管使用前要调直,保证支模的平整度。

Ⅱ)钢管支模架的搭设应根据轴线统一规划,为保证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观感,本工程要求钢管立杆纵横应通线,水平杆应高低一致。

立杆在梁两侧的间距可适当缩小。

Ⅲ)支模架搭设注意事项:必须使用合格材料,在回填土地基上支模时,应保证地基夯实平整。

间距必须按方案进行,不能加大间距,立杆必须在同一垂直线,水平方向纵横成线。

梁底加密钢管的位置和尺寸必须按照方案进行。

立杆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

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

如遇底层无混凝土面时,为保证地基土夯填密实,需铺垫模板或木枋增大立杆接触面积,木板至少为0.3*0.4m(大于0.1m2),保证无沉降。

必须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

①剪刀撑应纵横两个方向设置。

②剪刀撑顺主梁方向搭设,两个剪刀撑中留一个空挡。

③每组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º~60º之间。

④剪刀撑斜杆应尽量与立杆进行连接,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严禁悬空。

⑤剪刀撑斜杆的连接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0.5M ,设置2个旋转扣件。

搭设架子必须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按50%错开接头,所有立杆必须落地,不得在水平杆上加悬空立杆。

扫地杆必须按要求进行搭设,两根立杆之间的扫地杆下面必须垫至少一个木枋和木楔,并使之直接承重。

同时,木枋和木楔下面必须垫木板或木枋,至少为0.05平方米。

根据层高选择立杆,并配以可调支座来调节高度,水平杆必须扣接在立杆上,不得相互扣接,扣件螺帽一定要拧紧。

立杆竖接和水平杆横接一定要采用直角扣件,保证竖向传力和水平观感。

增设扫地杆时,应尽量将扫地杆置于混凝土梁或其他混凝土结构上。

加密斜撑,将端头斜撑在混凝土底板或基梁上,增强整体抗变形能力,必要时,搭设支模钢珩架提高支模架抗挠曲能力。

d 、模板支设Ⅰ)、梁底板模支设梁底板模支设时,必须通线,保证梁底平顺。

梁底板模标高要严格按设计标高控制。

梁底板模支设时要严格按要求起拱。

梁底板模接缝应在木枋上面,避免漏浆。

梁底木枋中心间距控制在20cm. 。

在梁底模板1/3处设置一块长约40cm 的小板,作为模板快拆体系回顶板。

Ⅱ)、侧模支设梁侧模板接头宜留在梁中,利于加固。

梁侧模板接口应平顺、严密。

梁侧模与底模拼缝应严密,不漏浆。

梁侧模板支设时,上口应通线,保证侧模垂直度。

处理好梁柱接头:梁侧模相拼接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出拆模的先后顺序,再确定其相交及叠合方式。

Ⅲ)、平台模板支设平台模板是在梁侧模通线后及垂直度检查无误后开始铺设。

平台模板铺设之前应先检查侧模是否加固到位。

平台模板使用前应进行对角线拉尺检查模板是否方正,保证模板拼接时的严密。

平台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规格检查,并将尺寸(长、宽及厚度)有偏差的模板划分成大、小类别使用,保证拼缝的严密。

平台模板铺设应特别注意与侧模拼接的拼缝的严密。

模板拼接时,相邻两块模板高低差不得大于2mm ,拼缝宽度不得大于2mm 。

Ⅳ)、梁模加固梁截面高度大于800mm 时,应采用对拉螺杆加固,至少两道,螺杆间距600mm ;梁截面高度大于600mm 低于800mm 时,设一道螺杆,并用斜撑加固。

低于600mm 时,使用一道撑加固。

Ⅴ)、斜撑加固应注意:梁侧模拼缝处应用斜撑撑牢。

梁侧模背枋接头处或端头必须用斜撑撑牢,且侧模背枋端头间距不得大于100mm 。

斜撑间距不得大于600mm ,斜撑必须有足够的刚度。

外边梁与柱模交接处应加密支撑,杜绝用铁丝拉固。

梁侧模锁口枋应与侧模上口平齐,为平台模的加固创造有利条件。

模板验收通过后,应在梁底模块板下增顶快拆立柱。

Ⅵ)、板模加固板模底木枋间距应控制在300mm 。

每块板平台木枋截面高度应一致。

木枋底部水平承重钢管必须用顶托顶紧,杜绝无承重钢管支模或将木枋的一端支撑在侧模背枋上。

平台模应控制好承重木枋在靠梁侧模处悬挑长度。

e 、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前,工长必须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拆模时间、拆模顺序、拆模要求、模板堆放位置等。

平台结构模板拆除时,工长必须书面申请,接到拆模通知单后方可拆模。

Ⅰ)、模板拆除顺序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纵墙模板后拆横墙模板,先拆外墙模板,再拆内墙模板。

Ⅱ)、模板拆除要点(1)柱模板:常温下,砼浇筑后8小时或砼达到终凝后,即可松动连接螺栓,一般10小时后可成组拆除,吊走柱模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