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地理概论,主要是从不同的地理要素出发,了解中国的整体特征。

而这学期主要是认识中国不同的区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

【问】这学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上学期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P2潘博士—→学法指导
活动:中国四大地理单元
【看谁观察最仔细】P5图5.1“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可分为哪四个地区?
【生答】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1、形成四大单元的原因
【问】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形成四大区域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

2、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
【活动】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完成P3活动。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②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③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海拔。

【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北方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4.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
活动一: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问】读P4图5.2“北方地区图”,注意下面的问题:
1、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什么部位?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2、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区和所临的海?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

(10个)
◆渤海、黄海
3、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比例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4、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5、说一说本区的平原分别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
◆东北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辽河、乌苏里江、黑龙江冲积而成;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面。

6、本区的气候特征?
◆冬夏季节差异大,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7、本区的经济状况?
◆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以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承转】本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表现在“肥沃的黑土地”和“干旱的
黄土地”。

活动二:黑土地和黄土地
【温故知新】根据已学的知识阅读课本P5的内容,完成下表。

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能够发现不同的自然条件会产生不同的农业生产行为,因此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协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活动三: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农业:气候寒冷,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降水较少,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等旱地作物为主。

◆建筑业:冬季太冷,无法施工。

◆交通:冬季大雪会造成交通堵塞,不利于人们出行。

◆居住:居民墙厚,有火炕,一般室内有取暖设施,如暖气等。

◆衣着:冬夏差别很大,冬季要穿棉衣,羽绒服,穿棉鞋,戴棉手套。

活动四: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治理
【承转】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典型地区,不仅黄土高原本身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它还严重地影响着流经黄河以下游的华北平原地区。

因此,黄土高原也是中国国土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问】黄土高原的形成?
【生答】黄土高原是由盛行西风从中亚、蒙古等地区的荒漠吹过来的黄土长期推积而形成。

【读图】从P5图5.6,直观地看到沟壑纵横、缺乏植被的景观,那么人类在此环境下如何生存、如何治理改造这种环境?结合P6活动2案例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概括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生答】(1)建淤地坝,拦蓄泥水。

(2)增加蓄水,发展灌溉。

(3)利用大坝修道路,改善交通,发展经济。

(4)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

(5)发展特色种植、养殖。

【课外练习】地理填充图册P1~4
【中考辅导】
1.关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的面积广阔
B.山脉主要有大兴安岭、秦岭、阴山等
C.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
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北方地区的地形。

我国的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阶梯,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面积广阔,主要的山脉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脉等。

且在北方地区的华北地区,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黄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B或D,对阴山的位置及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划分不熟悉。

克服这一思维障碍的办法是将我国三级阶梯的划分界线与北方地区的范围界线进行对比掌握。

【答案】A
2.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京津唐地区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辽中南地区以轻纺工业和电子工业为主
C.黄河中下游地区有我国重要的棉花基地
D.东北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思路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北方地区的工业和农业情况。

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
重要的产棉区之一。

北方地区有两大工业区,一是辽中南工业区,在其丰富的煤、铁等资源基础上,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二是京津唐工业区,在其丰富的资源煤、铁、石油、便利的交通和雄厚的科技实力的基础上,形成了发达的轻重工业,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逐项分析题干的四个备选答案,叙述错误的应为B。

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几点:北方地区的工业基地及其特点;北方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基地的分布;主要题干的题法“错误的是”。

【答案】B
3.关于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
B.华北平原长期遭受旱、涝、碱和风沙的威胁
C.黄土高原林草丰茂、环境优美
D.东北平原黑土肥沃、水土保持良好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

北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由于长期的垦殖开荒,东北平原已经有大面积黑土流失,华北平原长期遭受旱、涝、碱和风沙的威胁。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林草丰茂,环境优美。

然而,由于长期的滥伐滥垦,水土流失,如今已是黄土裸露、沟壑纵横。

分析四个备选答案,选项B符合题意。

解答本题常见的错误是选D。

错误的原因是对黑土地肥沃的特点了解多,但对长期的垦殖造成的黑土流失了解少。

克服这一思想障碍的办法是要注意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过度垦殖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B
【其他资料】
黑土地
黑土地是分布于我国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2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中国东北黑土区在近百年的大面积开发垦殖过程中,亦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

这些水土流失问题带来的不仅是黑土资源的流失问题,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如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和收入问题。

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专家警告说,如果再不抓紧防治,“黑土地”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史名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