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小学生"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诚信伴我成长活动主题:诚信伴我成长活动时间:2012年4月10日活动目的:1.使学生明确"诚信"的基本含义,理解"诚信"对他们自身发展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2.使学生崇尚"诚信",远离虚伪、欺诈,把"诚信"作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3.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及社会现象的"诚信度"具有初步的评判能力,懂得"诚实守信"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落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活动准备:1.让学生查找有关"诚信"方面的感人故事;2.收集自己身边关于"诚信"的事例;3.将自己对"什么是诚信"的理解整理成文字材料;4.编排有关"诚信"的诗,朗诵;5.制订班级"诚信公约"。
活动过程:一、班主任请同学们讨论什么是诚信:(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二、班长管彤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诚信:杨娇: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为人之德的核心。
王玉龙: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刘志幸:诚信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杨晓荣:诚信是忠诚老实;诚信是重信用、守承诺、讲信誉。
杨玉洁:诚信是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
杨浩:诚信包含"诚"和"信"两个方面。
诚是讲诚实、诚恳、实事求是;"信"是信用、信任。
"诚实和守信"是相互联系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
三、班长管彤请同学们讲述关于诚信的故事:杨志滨:清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蔡磷,很讲究情谊,注重信义。
他的朋友将一千两银子存放在他这里,两个人并没有立下字据。
不久,朋友死去了,蔡磷便把朋友的儿子找来,将银两如数还给他。
年轻人不知道有这回事,很是吃惊,坚决不肯接受,说:"不行,不行。
哪有这样的事,存在老伯这里一千两银子而不立字据的!再说,先父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蔡磷笑笑说:"字据虽然没有立在纸上,但却立在心中。
你的父亲知道我的为人,所以才没有和你讲。
"他还是把一千两银子交给了年轻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现诺言,是一种信义。
而信义是做人的根本,不是表面文章。
杨娇:我来讲讲《宋庆龄的故事》。
在宋庆龄奶奶小的时候,一天早晨,一家人正准备去李伯伯家做客。
突然,她告诉父母:"我和小珍约好,今天上午我要教她叠纸花,我不去李伯伯家了。
"爸爸说:"以后再教吧!明天再和她解释一下,再说,李伯伯家有你喜欢的鸽子,你不去会后悔的!""不会,"宋庆龄想了想,说:"你们去吧,我在家等她,我不能失信。
" 妈妈想了想,说:"就按她的意思吧!有句话说:'言必信,行必果'。
一个有道德的人要讲信用,不能自食其言。
"就这样,宋庆龄一个人在家等小珍。
11点了,小珍还没来,宋庆龄十分失望。
中午,父母回来了,听宋庆龄说小珍没来,爸爸说:"唉!要知道她不来,就不等她了。
"宋庆龄却说:"不。
没有来,我也要等。
虽然没有等到,但我心里很坦然。
" 宋庆龄就是这样,从幼年起就要求自己恪守信用,决不自食其言。
孟威:诚信是全社会的美德,世界各国均重视国民的诚信教育。
让我也来讲一则。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游人来到碑前祭奠亡灵。
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
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
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
那是一座极小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
它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
在墓碑和旁边和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
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的时候,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
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
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
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
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
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
又一个一百年后,1997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
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王守瑞:长辈的言行,对培养我们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下面我来讲一个故事:《梁国志教子》。
梁国志是明朝乾隆年间人,他擅长书画,谁要是得到他的书画作品,都当作宝贝收藏起来。
他的儿子受他的感染,很小的时候就对书画产生了兴趣,吵着让梁国志教他画画儿。
一天,儿子又拿着画笔来找父亲,还弄得满脸都是墨汁。
梁国志见了就想笑,帮儿子擦了擦脸,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学作画之前,要先学会做人,没有人格的人永远也不会成为优秀的书画家。
"儿子抬起幼稚的小脸,很疑惑地问爸爸:"画画儿就画画儿呗,和做人有什么关系?"梁国志说:"一个真正的画家,是用心在画,而不是用笔在画。
如果你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君子,你的画也就会充满正气,让人一看就觉得充满灵气。
"儿子眨眨眼睛,好像还不是很懂,于是梁国志就讲了宋朝大奸臣秦桧的例子。
他说:"秦桧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的书法相当好,可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品行十分恶劣。
他死了以后,人们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咬牙切齿地骂他,没有人愿意收藏他当时留下的书法作品,都认为留着他的字会带来灾难,他的作品不是被撕毁后扔到粪坑里就是让人用火烧掉。
他的字现在留下的已经很少了,人们讨厌他的字其实是讨厌他这个人。
"儿子点点头,好像听明白了。
梁国志又说:"诚信是做人的第一步,不说谎话、讲信用的人,才会挺起胸脯光明磊落地做人。
"儿子听了,牢记父亲的教导,一生坚守诚信的品格,后来他真的成了当时很受人尊敬的著名画家。
我曾经为了3分的得失而犹豫不决,但最终我还是选择失去。
事情是这样的:期中考试的数学卷子发下来了。
一个同学问我:"你数学考了多少分?""89分。
"我忐忑不安地答道。
可那分数是否完全真实呢?在成绩还没有出来前,我算算已经扣了几分,为什么??为什么还有89分呢?再看看那道疑惑不解的计算题也莫名其妙的对了,这是怎么回事啊?"叮铃铃??"这一节是数学课,"请大家把卷子拿出来,现在从第一道开始讲,答案是??"到了,终于到了,老师在黑板上写的答案和我的截然不同,可老师是不会错的啊,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啊,是老师把我的试卷批错了--老师多给了我三分。
这时脑子里最先闪过的念头就是,该不该和老师说呢?如果说了,那89分就不再属于我了,我应该这样吗?我反复的问自己。
勇气终于战胜了虚荣心,我举起手来,老师亲切地走过来,我支支吾吾地说:"我这一题是不是错了?"老师仔细看后就拿起红笔打了一个"×"。
顿时,我的心里感到一种莫名的惋惜。
是为了那个"×"?还是为失了分?但在同时,我也感到无比的轻松。
看着那个鲜红的"×"我就知道我的决定是对的,我更不会后悔。
诚信一词,也许人们认为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拥有,但我认为它是可以毫不费力就做到。
所以我们要处处讲诚信,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我能讲诚信,所以我很快乐。
王立:我讲一个小故事《曾参杀猪示诚信》:曾子又叫曾森,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市场上买菜,这时,曾子的儿子啼哭不止,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对孩子说:"孩子,不要哭,妈妈一会给你杀猪吃。
"当妻子买菜回来的时候,却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很奇怪的问曾子:"你为什么要磨刀呀?"曾子说:"杀猪给儿子吃。
"妻子十分纳闷,问道:"为什么?"曾子说:"不是你说的吗?"妻子才想起刚刚说过的话:"那不是逗逗孩子,你怎么当真了?"曾子十分严肃的对妻子说:"做父母的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像你这样言而无信,不就是等于在教孩子说谎吗?"曾子的妻子羞愧的低下了头,掳起袖子和曾子一同把猪杀了。
曾子是一个多么讲信用的人呀!四、班长管彤请同学们讨论怎样做到诚信。
(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五、班长管彤请同学们回答怎样才能做到诚信:杨旭:诚信要讲诚实;讲信用,守承诺;赵陆鹏: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王志远: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尽自己的义务做好每件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不贪小便宜。
杨玉:在学校里,我们要做到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
刘志幸:做错事要勇于承认,坚决改正。
杨娇:做事要认真细致;敢于承担责任。
王玉龙: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马永康: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是要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将以上发言整理制定为"诚信公约",并张贴在教室,号召大家自觉遵守。
六、朗诵诚信的诗歌:孟威:一个人可以没有财富,只要他活得坦荡;王立:一个人可以没有名望,只要他问心无愧;杨晓荣:但一个人不能没有诚信,否则他就会一无所有了。
管彤:诚自心,信自行,心行合一。
杨志滨: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王玉龙:信变成清晨你窗前一缕温暖的阳光,杨玉:让诚信成为小鸟的清啼在你耳畔吟唱,王志远:诚信成为你寒冷时身边红红的炉火,刘志幸:诚信变成烈日下你头顶的一片绿荫。
马永康:是立身之本。
齐:呼唤诚信,拥抱诚信,为你的人格涂上一层亮色!呼唤诚信,拥抱诚信,让世界因诚信而春意盎然,五彩缤纷!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七、班主任总结:"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做人的道德根本,是我们每一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