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取样的方法及要求

矿山取样的方法及要求

异地取样,即从已采出的矿石中采取样品。 异地取样矿体的原始结构已遭到破坏,所以 被取样体积可以看作是一些互不相关的单元体积 的总体。品位变化性的估值只与体积大小有关, 将样品的体积增加n倍,会使样品的品位的方差 相应缩小 n倍。
原地取样由于相邻样品存在相关性,并
且大部分样品结构具各向异性。因此样 品的形状、规格及方向都对品位变化性 估值产生影响。在整个取样范围内,等 距离采集大量小体积样品比采集少量大 体积样品更为有利。
2)样品数量与间距的影响

样品的数量越多, 其取样代表性越好。
取样间距小,能反 映出小 尺度的内 部结构,随着间距 的增大,所反映的 变化性的尺度水平 也随之加大。

3) 样品体积的影响
样品体积对有用组分变化性估值的影响
极大。 如金刚石只占金伯利岩体体积的千万分 之一,为了保证样品中平均能有1个金刚石晶体, 样品体积应大于晶体体积的1千万倍。考虑到晶 体的大小不一和晶体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其 体积应数倍于此数。
2.露头及坑探工程中的采样 可具体分为下列方法:
刻槽法 剥层法 方格法 拣块法 打眼法 全巷法 小结

1) 刻槽取样方法
定义 按一定断面规格和长 度刻凿一条长槽,把从槽 中凿下的全部矿(岩)石 作为样品的方法。
⑴样槽布置原则
—样槽应沿矿石质量变化最大方 向布置,通常是沿矿体厚度方 向。
取样概念的扩展——由于用于确定矿石中化学组分含 量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的出现和应用,部分机械取样由自 然状态直接测定所代替。前者具不可重复性,后者是可重 复的。
2.取样的目的:是查明矿石和围岩的质量、矿物成分、 化学成分、分带性和内部结构、技术和工艺性质 的唯一有科学依据的方法。
3.取样的分类:
(1)材料取样中,根据具体采样位置不同可分为:
取样间距的确定
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类比法
矿 种 勘探坑道内 回采坑道内 2-4m 1.5-2m 1.5-2.5m 10-20m 1.5-2.5m 5-10m 4-6m 4-8m
1、多金属矿、铜、黄铁矿、砷 2、钼、钨、锡、金(脉) 3、硫化镍 4、铝土矿 5、汞、锑
类比法就是参考同一类型矿床取样的经验数据或参考 规范的标准选择取样间距。可以根据矿种来选择(如 上表),也可根据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来选择。

自然露头、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及矿石堆、矿车取 样等;
化学取样、岩矿鉴定取样、加工技术取样、开采技 术取样和地球物理取样等;
(2)根据取样目的任务不同可分为:

4.取样的一般程序:

样品的采集→加工处理→分析、测试鉴定、 试验等→结果的检查与评定。
5. 影响取样的有关因素
1) 原地取样和异地取样的不同影响



自然露头 钻探取样 坑探工程取样。
(一)样品的采集
对采样的基本要求是要保证样品的可靠性,否则,因“先天不 足”,而丧失了取样代表性和取样工作的全部意义。为此,对勘 探工程的矿体取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总体上,取样的方式方法首先应根据矿床(矿体)地质特点,并 通过试验证实其有足够可靠性的前提下,作出正确选择与确定; 其次,兼顾其取样效率与经济效益。 ②取样间距应保持相对均匀一致的原则,便于取样结果的利用和 正确评价。 ③取样应该遵循矿体研究的完整性原则。样品必须沿矿化变化性 最大的方向采取,即在矿体厚度方向上连续布样,而且应向围岩 中延伸一定距离;尤其对于没有明显边界线的矿体,要在穿过矿 化带的整个勘探工程上取样。 ④对于不同类型、品级的矿石与夹石,应视其厚度与工业指标, 系统地连续分段采样,以满足分别开采的需要;若有必要或混采 时可按比例进行适当的样品组合。
影响取样间距的因素: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矿体厚度的变化程度; 取样目的要求;
矿体规模大小。
取样间距的确定
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统计分析法 常用 的计算公式为 l = LP2 /(t2V2) 式中: l为取样间距; L为取样范围的总长; P为给定的精度要求; V为品位的变化系数; t为概率系数。 此外,用半变异函数的变程、自相关函数的影响范 围、趋势函数的半波长等均可作为确定取样间距 的参数。
常用的样长0.5—3m。用得最多的是1—2m。具体可
参考有关表格(教材P144表4-7)。
样槽刻取要求:

不崩散矿石,不混入杂土,保证可靠性;
必须在新鲜矿石上刻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取样间距的确定
沿矿体厚度方向采用连续取样;但沿矿体走向 (沿脉坑道)或倾斜方向(上、下山坑道)中采样 时,则常采用间隔取样,便出现取样间距确定的问 题。

测定矿石的某些物理性质和选冶性能; 检查其他取样方法的取样效果; 对某些特种非金属(如云母、水晶、金刚石等)、 分布极不均匀的贵金属及稀有金属(如金、铂等) 确定其有用组分的含量和品级。
相 对 误 差 (%)
2m 3m
此法的实质是用试验来确定间距。如例,以相对误差10%为允 许界限,在A地段采样间距2m是可行的;C地段可采用3 m ;B、 D地段1 m。
2)剥层法
定义: 是在矿体上连续或间隔地均匀剥下一薄层矿石作 为样品的采样方法。 一般只用于矿化极不均匀,有用矿物颗粒粗大,用其他 采样方法(如刻槽法)不能获得可靠结果的矿床;或用其 他采样方法不能得到足够重量样品的薄矿体;以及用于 检查其他采样方法的可靠程度时采用。剥层深度一般515cm。样品可沿矿体按一定间距进行,也可连续采样。
5)
样品方向的影响
样槽的方向与矿脉 走向近于垂直时,最有 效地反映出矿体的变化 性;否则,若与矿脉走 向平行,则往往不能有 效地反映矿体的质量及 其变化性。
6) 矿产自然特性的影响
矿体各标志变化的方向性

变化大的方向和变化小的方向 结构复杂和结构简单
矿体的内部结构特点

有用组分品位分布的方差(均方差、变化 系数);
(4)确定样槽断面规格方法:试验法
试验法是在同一取样点 用不同规格采样,对 比结果,在保证可靠 性的前提下,选择最 小的断面规格。
试验方法是重叠刻取, 然后按面积比合并成 不同规格的样品。
(5)样槽的长度及刻取
样槽长度是指单个样品沿取样线的长度。样长过短会 增加样品数量。样品过长,会影响不同矿石类型和 品级的划分。
3)方格法
方格法是在矿体出露部分依 一定网格,在网格的交 叉点上采取大小大致相 同的小块矿石(份样) 合并为一个为样品的方 法。 每个样品由15-50个份样 组成,总重2-3公斤。 方格法适用于矿化均匀、矿 体厚度较大的情况。
4)拣块法
拣块法是用用做好的绳网 铺在矿石堆上,从每个网 格中取出大致相等的小块 矿石(份样)合并在一起 作为一个样品的方法。 每个样品重量数公斤 至数十公斤不等,视矿化 均匀程度而定。 采样应注意: 防止被围岩贫化; 防止人为偏富或偏贫。
5)打眼法
打眼法是在坑道掘进过程 中收集岩泥及岩粉合并起 来作为样品的方法。 优点是:

取样和坑道掘进同时进 行,不另费工时; 能对尚未被坑道揭露的 某些部分进行采样。

缺点是:不易分段取样。
6)全巷法
全巷法是把在矿体内掘进的坑道所采出的全部矿石作 为样品的方法。 采样的长度一般为2米。可在掘进方向上连续采,也 可间隔采取。 全巷法主要用于如下目的:
宽×深(cm2)
(4)确定样槽断面规格方法:经验法
矿体厚度 (m) 矿化均匀程度 矿化均匀(cm) 矿化不均匀(cm) 矿化极不均匀(cm)
2.5-2m 5×2 8×2.5 10×3
2-0.8m 6×2 10×2.5 12×3
0.8-0.5m 10×2 12×2.5 15×3
经验类比是根据同类矿床取样的经验数据,可以在有 关的规范上查到。上面所列表格就是确定金属矿床刻 槽取样样槽规格的参考表之一。
3)
样品体积的影响
样品的临界体积q与一个矿物晶体的平
均质量d(单位毫克)和在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平 均含量c(单位毫克/立方米)有关 q=k×(d/c) 式中: k为可靠性系数,一般取1.5—2。
4.)
样品形状和规格的影响
在原地取样时,不同形状的同体积样品计 算的品位值的方差相差可以很大。如上图,线 型的样品比立方体样品的方差小。
取样间距的确定
确定取样间距的方法:稀空法
计算项目 平 均 品 位 (%) 取样间距 样品分组 1m A 组(所有样品) 2m 3m A 组(1,3,5,„) B 组(2,4,6,„) A 组(1,4,7, „) B 组(2,5,8,„) C 组(3,6,9,„) A组 B组 A组 B组 C组 A 地段 B 地段 C 地段 D 地段 1.540 0.410 4.224 1.443 1.681 1.400 1.247 1.125 1.266 +9.1 -9.1 -17.3 -22.7 +47.1 0.482 0.212 0.565 0.307 0.359 +17.5 -17.5 +37.7 -25.0 -12.7 4.397 4.053 4.565 3.945 4.350 +0.41 -4.00 +3.7 -6.6 +0.3 1.443 1.857 0.862 1.710 2.322 -12.6 +12.5 -47.8 +3.9 +40.7

变化系数大与变化系数小
二、化学取样
定义:化学取样是指通过对采集来的有代表性 样品的化学分析,测定矿石及近矿围岩中的化 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工作。



化学取样是最基本最经常进行的取样种类,所以, 也常被人们称为“普通取样”。 意义:其结果用于圈定矿体边界和计算储量,确定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伴生有益组分、有害杂质的 种类、含量、分布状态与变化规律,为解决地质、 采矿与选矿加工等方面问题提供资料依据。 分类, 据取样对象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