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穴治近视眼疗法

耳穴治近视眼疗法

耳穴疗法概念:耳穴就是全身各部组织、器官与内脏依靠经络在耳郭上得特定反应点(区)。

它能反映机体各部得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所以,可利用耳穴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

一、耳郭解剖标志耳轮、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下脚与上脚)、耳屏、对耳屏、屏上切迹、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舟、三角窝、耳甲(耳甲艇、耳甲腔)、外耳门、耳垂、耳背沟。

二、耳穴分布规律耳穴在耳郭得分布规律犹如子宫内得胎儿倒置位:耳垂→头面部,对耳屏→头、脑、神经中枢,屏轮切迹→脑干,耳屏→鼻、鼻咽部、咽喉,屏上切迹→外耳,对耳轮体→躯干、运动系统,对耳轮下脚→臀部、坐骨神经,对耳轮上脚→膝部、小腿,耳舟→上肢,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膈肌,耳轮脚周围→消化道,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 屏间切迹→内分泌。

三、耳穴命名原则㈠、解剖名称:如眼、肺、小肠、子宫、膝、乳腺等。

㈡、神经系统:脑、脑干、丘脑、额、颞、顶、枕、交感、迷走神经(耳中穴)、坐骨神经、皮质下区、神门、兴奋等。

㈢、内分泌系统:脑垂体、内分泌、甲状腺、肾上腺、卵巢、促性腺激素、睾丸、胰腺等。

㈣、五脏六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等。

㈤、临床经验:耳鸣沟、平喘、饥点、快活穴、冠心沟、腹水区、过敏区、肿瘤特异区等。

㈥、其她:如耳中、屏尖、肝阳、轮1~6等。

四、耳穴定位常用耳穴:耳郭前面160余个,背面36个。

根据耳穴分布规律与耳穴图,都能找到。

为方便起见,再补充以下内容:㈠、耳垂九区划分法:自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再将第一条水平线分成三等分,从各等分交点向下作两条垂线,由上而下、由内向外把耳垂分成1、2、3、4、5、6、7、8、9等九个区。

㈡、轮1~轮6定位法: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五等分,自上而下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五、耳穴功能耳穴既可帮助定位诊断,又能治疗甚至预防病症。

但每个耳穴功能复杂,牵涉西医、中医知识与临床经验。

其功能通过“顾名思义”多可明了,如胃、神经衰弱点、便秘点、聪明穴、兴奋点等。

但也有例外,见下表。

特殊耳穴功能简表名称功能神门镇静、镇痛、消炎交感调节自主神经、扩张血管、内脏解痉止痛、止涎、止汗、止酸腹水点治疗腹水、浮肿、神经血管性及内分泌紊乱水肿、肥胖耳尖放血可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屏尖放血可退烧、消炎、镇静、止痛膈止血、解痉、镇静、止痒耳中又称迷走神经点、支点、零点。

调整内脏功能,治疗肝、胆、心血管病及糖尿病、夜尿症目1 治青光眼要穴。

还治视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睫状体炎。

目2 调节屈光不正治散光,消退外眼炎症肝阳刺出血治疗慢肝、迁肝导致得肝阳上亢证轮1 放血治疗肢端疾患:关节炎、麻木、皮肤病轮2 放血治疗肩周炎、网球肘轮3 放血治疗颈椎病、肩背痛、肩周炎轮4 放血治疗口腔疾患、颞颌关节炎及功能紊乱、颈肩痛轮5 放血治疗中耳炎、耳痛、耳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轮6 放血治疗咽炎、喉炎、扁桃体炎轮1~4 放血治疗全身痛症,多发性肌纤维组织炎耳尖放血,能退烧、消炎、镇静、止痛、降压、抗过敏、清脑明目。

提高免疫功能腹外肾结石脐脐疝、胆道蛔虫、泌尿系结石及感染、前列腺炎、腹痛、痛经上耳根鼻衄、神经系统疾病中耳根胆及胃十二指肠疾病、心动过速、偏头痛下耳根低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耳鸣、听力下降、眼疾身心穴快活穴控制大脑边缘系统,稳定情绪,缓解神经敏感、焦虑不安与倦怠乏力六、适应症及禁忌症㈠适应症:急慢性疼痛性疾病,急慢性炎症,功能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精神、神经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及催产、催乳、戒毒、保健、美容、减肥、抗衰老等200多种病症。

有效率83~99% 。

㈡禁忌症:耳穴治疗方法多,比较安全,无绝对禁忌症,但应注意以下问题:⒈耳郭局部炎症、溃疡者,可先治外耳疾病;⒉习惯性流产者禁忌针刺;妊娠5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可轻刺激,但不宜刺激子宫、盆腔、腹、卵巢、内分泌;⒊高度贫血、血友病者禁用针刺与放血法,可用贴压法;⒋严重心脑血管病者不宜强刺激;⒌过度饥、饱、醉、累及消瘦、年迈、紧张者不宜针刺与放血。

七、取穴原则㈠、同侧取穴:患侧取穴。

但肝右叶、胆及阑尾在右侧;心、肝左叶、脾、胃及乙状结肠在左侧。

㈡、同面取穴:身体前面及脏器得病变在耳前面取穴;身体后面及神经系统病变在耳后面取穴。

㈢、解剖名称:如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

可定位诊断,治疗时为首选穴位。

㈣、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痛取膀胱。

㈤、西医理论:如糖尿病取胰腺,消化道疾病取消化系统皮质下。

㈥、穴位功能:如降压点,耳鸣沟,过敏区,生殖线,速听经,腰三角,情绪轴。

㈦、实践经验:神门、枕可镇静、安眠,禁用于腹胀;交感可扩张血管、抑制胃酸(禁用于萎缩性胃炎),升高血糖。

㈧、轻症可取一穴,复杂严重者可取多穴。

㈨、特定组穴:⑴三抗一提高穴:过敏区、肾上腺、内分泌与耳尖能抗过敏,抗感染,抗风湿与提高免疫功能。

⑵四大止血穴:脑垂体、肾上腺、脾、膈再配相应部位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

⑶四大升压穴:脑垂体、肾上腺、升压点、内分泌再配心、肝可治疗低血压。

⑷五大活血穴:交感、心皮(心血管系统皮质下)通全身(全身血管病),耳大神经通肩背(颈肩综合症、上肢血管病),枕小神经通肢末(四肢及末端循环障碍),热穴通下肢(下肢循环障碍)。

八、耳穴治疗方法首先用耳穴压痛棒﹙火柴头代替﹚或耳穴电测仪在病变投射区认真寻找、选定最明显得压痛点。

然后再根据病情与条件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㈠、点按法—用钝性细棒点按与疾病有关得相应穴位,每穴点压1~2分钟,压力由轻到重,以局部有胀热痛感为宜。

对疼痛性、功能性病症能立即见效。

另外还可以手指、手掌对耳郭或其局部进行提、拉、掐、按、揉、搓等,按摩耳郭如同做全身按摩,可激发精气,通经活络,调理脏腑,补肾聪耳确有预防、保健、养生之效。

㈡、贴压法—用胶布固定贴压物﹙油菜籽、莱菔子、王不留行籽﹚于压痛点,嘱病人自行按摩2~3次/日,贴压物放置3~7天取下更换穴位,贴5次为一疗程。

休息1~2天再作下一疗程。

此法简便、安全、有效、价廉,患者易于接受,最为盛行。

㈢、耳毫针法—用毫针对准耳穴刺入软骨,“得气”(多有刺痛,少有酸、麻、胀感)后留针半~一个小时。

体壮得急、热、痛、瘀、实症用泻法(深刺加捻转,长时间留针),体弱得慢、虚症用补法(浅刺,不捻转,短时间留针)。

7~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5天。

㈣、放血法—用针头在耳穴或静脉处穿破血管,通常放血5~10滴,对痛、实、热症可放20~30滴,3~7天一次。

该法能镇静止痛、降压、消炎、退烧、化瘀、抗过敏、清脑明目。

另外还有埋针法、电针法、注射法及艾灸法等。

九、治疗中常见得反应㈠、耳郭反应:红润,发热,刺痛(得气),均为正常反应。

㈡、患部反应:感觉温热,舒适,功能改善。

㈢、经络反应:部分病例酸、麻、蚁行感沿经络传导(膀胱、胃、胆经阳性率高)。

有经络反应者疗效更好。

此反应多见于强刺激手法。

㈣、全身反应:精力旺盛,免疫力增强。

㈤、闪电反应:当刺准耳穴时,有得患处(多见于疼痛部位)突然有触电感,此时疼痛立即消失。

㈥、连锁反应(又称额外收获):其她病症与所治疗得病症同时好转或治愈。

这就是大脑整合调节,促使功能恢复所致。

也就是藏象经络理论得体现。

㈦、延缓反应:因体质虚弱致反应迟钝,或刺激量不够显效较慢,应坚持治疗或加大刺激量。

㈧、适应反应亦称“耐针性”:慢性病应按疗程间断治疗,坚持下去。

㈨、迟钝反应—即无效,见于垂危病人。

㈩、反效应:症状反见加重(一时性反射变化),属治疗不当或患者精神紧张,应查找原因,及时调整。

十、常见病症治疗举例耳穴治疗病症广泛,现仅举常见病症列表如下:病症取穴食管炎食道、贲门、消皮下、交感;配神门、枕、小肠胃炎胃、脾、消化系统皮质下。

浅表性配交感,萎缩性配胰、胆、内分泌消化不良胃、贲门、小肠、大肠、直肠、脾、消皮下;神门、枕、耳尖放血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消化系统皮质下、贲门、脾;配穴:交感、神门肝胃不与型配肝、三焦;胃阴不足型配胰、内分泌(都促进胃液分泌)急性胃肠炎耳尖放血、胃、大小直肠、下焦、脾、交感;配贲门(止呕、止吐、止酸要穴)胰腺炎胰、胆、脾、十二指肠、内分泌(抗炎,增强免疫功能)、消皮下便秘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肺、乙状结肠。

膈肌痉挛膈、胃、贲门、神门、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肝;配耳迷根。

慢性肝炎肝、脾、三焦、内分泌、消皮下、肾上腺;配耳中(治黄疸)、肋缘下及耳肝点(缓解肝区疼痛)、腹胀区支气管炎耳尖放血、气管、支气管、平喘、神门、肺;配枕、内分泌、脾、大肠支气管哮喘肺、支气管、交感、肾上腺、平喘、过敏区、内分泌;配神门、枕、肾、前列腺、胸、心血管系统皮质下、耳尖放血。

感冒耳尖放血、肺、内鼻、咽、喉;配穴:发热时取耳尖、屏尖、肾上腺点刺放血;头疼取额;偏头疼取外交感、颞;后头疼取枕、晕区;头顶疼取肝、顶;全身疼取快活点(相当于口穴)、脾、肝;咳嗽、咳痰取气管、支气管、平喘;胸闷、胸痛取胸三角、交感、胸、心血管系统皮质下;胃纳不佳、腹胀、便秘取胃、大肠、腹胀区。

高血压耳尖放血、降压点、心、额、心脾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配阴阳两虚型配肾;头晕配枕、晕区。

低血压肾上腺、升压点、脑垂体、内分泌、肝、肾、心冠心病心、小肠、心血管系统皮质下、交感,配胸、肝。

能改善症状,心电图改变不明显。

心律失常心、小肠、胸、心脾下、降率穴配神门、枕、小肠;心动过缓:取心、交感、肾上腺、胸、心脾下,配肝。

心肌炎心、胸、小肠、神皮下、内分泌;配降率穴神经衰弱耳尖放血、神门、心、神脾下、枕、神经衰弱区与点;睡眠深沉穴(注明:神经衰弱点得背面)。

多梦(多梦区)多梦耳尖放血、心、神皮下、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多梦区;配肾治心肾不交,配脾治心脾两虚,配肝胆治肝郁气滞头痛耳尖放血、相应部位、神皮下。

配穴:前、偏、顶、全头痛取外交感,后头痛取枕小神经点(来自颈2、3,布于枕部)头晕耳尖放血、晕区、肝、枕、外交感。

配穴:内耳眩晕取内耳、贲门、脾;贫血取脾、三焦;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取取交感、神皮下;供血不足取脑、心皮下脑震荡后遗症耳尖放血、肾、脑、脑干、神皮下、相应部位、心;配枕小神经点、神门三叉神经痛耳颞神经刺激点、三焦、神经系统皮质下、脑干、神门、枕、相应部位。

配外鼻、外耳、大肠。

面肌痉挛三焦、口、神经系统皮质下、脑干、肝、脾、相应部位;配大肠、神门、枕。

面神经麻痹三焦、相应部位、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配脾、肝。

癫痫癫痫点、脑干、神皮下、脑、神门、枕、肝、肾;配枕小神经点、耳颞神经点。

癔症心、神皮下、神门、额、肝、脑干、身心穴、快活穴;配咽喉、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