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式膜结构
以钢构构成的屋顶骨架后,在其上方张拉膜材的构造形式。
下部支撑结构安定性高,因屋顶造型比较单纯,开口部不易受限制,且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广泛适用于任何大,小规模的空间。
张拉式膜结构
以膜材、钢索及支柱构成,利用钢索与支柱在膜材中导入张力以达安定的形式。
除了可实践具创意,创新且美观的造型外,也是最能展现膜结构精神的构造形式。
张拉式膜结构
以膜材、钢索及支柱构成,利用钢索与支柱在膜材中导入张力以达安定的形式。
除了可实践具创意,创新且美观的造型外,也是最能展现膜结构精神的构造形式。
充气式膜结构
充气式膜结构是将膜材固定于屋顶结构周边,利用送风系统让室内气压上升到一定压力后,使屋顶内外产生压力差,以抵抗外力,因利用气压来支撑,及钢索作为辅助材,无需任何梁,柱支撑,可得更大的空间,施工快捷,经济效益高。
膜材料用于膜结构建筑中的膜材是一种具有强度,柔韧
性好的薄膜材料,是由纤维编织成织物基材,在其基材两面以树脂为涂层材所加工固定而成材料,中心的织物基材分为聚酯纤维及玻璃纤维,而作为涂层材使用的树脂有聚氯乙烯树脂(PVC),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
织物基材——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耐热性,耐久性,防火性。
涂层材——耐候性,防污性,加工性,耐水性,耐品,透光性。
二、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基础
墙或柱
楼地层
六大基本组成
楼梯
屋顶
门窗
特有构配件:阳台、坡道、雨篷、女儿墙、台阶、花池等
基础
是墙和柱子下面的放大部分,它直接与土层相接触,
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重量
一起传给地基。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在建筑物地面以
下,属于隐蔽工程。
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建筑物的
安全问题。
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基础极为重要。
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不是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
地基承受建筑物
的全部荷载,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
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墙(或柱)
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的外
墙,其作用是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内墙主要
起分隔空间及保证舒适环境的作用。
框架或排架结构的建筑
物中,柱起承重作用,墙仅起围护作用。
楼板层
楼板是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按房间层高将整幢建筑物沿水平方向
分为若干层;楼板层承受家具、设备和人体荷载以及本身的自重,并将
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同时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因此要求楼板
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
地坪层
是底层房间与地基土层相接的构件,起承受底层房间荷载的作用。
要求地坪具有耐磨防潮、防水、防尘和保温的性能。
楼梯
是供人们上下楼层和紧急疏散的垂直交通设施。
具有足够
的通行能力,并且防滑、防火,能保证安全使用。
屋顶
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构件和承重构件。
抵抗风、雨、雪霜、冰雹等的侵袭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又承受风雪荷载及施工、检修等屋顶荷载,并将其传给墙或柱。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防水、保温、隔热等性能。
门窗
门主要供人们出入内外交通和分隔房间作用;窗主要起通
风、采光、分隔、眺望等围护作用。
外墙上的门窗又是围护构
件的一部分,要满足热工及防水的要求。
三、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为了建筑设计构件生产以及施工等方面的尺寸协调,从而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降低造价并提高房
屋设计和建造的质量和速度,建筑设计应采用国家规
定的建筑统一模数制。
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
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
的基础。
根据我国制订的《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我国采用如下模数制:
1、基本模数:
数值为100mm,用M表示,即M=100mm。
2、导出模数
(1)扩大模数:
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
30M、60M共六个,其相应的数值分别为300、600、1200、1500、
3000、6000mm。
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
(2)分模数:
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
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和构配件截面等处。
4、几种尺寸
标志尺寸: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
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
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构造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一般
为标志尺寸减去缝隙尺寸。
实际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实有
尺寸。
实际尺寸和构造尺寸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规定。
定位轴线
是用来确定主要承重构件(墙、柱、梁)位置及尺寸标注的基准。
定位轴线为细点画线。
编号注写在轴线端部的圆内。
轴线编号圆φ8~10,细实线(0.25b),横向或横墙编号为阿拉伯数字,从左到右;竖向或纵墙编号用拉丁字母,自下而上。
注意I、O、Z不得作轴线编号,避免与1、0、2混淆。
四、建筑常用术语
横墙:沿建筑宽度方向的墙。
纵墙:沿建筑长度方向的墙。
进深:纵墙之间的距离,以轴线为基准。
开间:横墙之间的距离,以轴线为基准。
山墙:外横墙。
女儿墙:外墙从屋顶上高出屋面的部分。
层高:相邻两层的地坪高度差。
净高:构件下表面与地坪(楼地板)的高度差。
建筑面积: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层数。
使用面积:房间内的净面积。
交通面积:门厅、走道、楼梯间等联系设施所占的面积。
结构面积:墙体、柱子等所占的面积。
绝对标高:青岛市外黄海海平面年平均高度为±0.000标高。
相对标高:建筑物底层室内地坪为±0.000标高。
层高与净高
要点:参考面应一致
净高:室内地面至顶棚下皮的高度
参考面一:楼地面
参考面二:1、楼板底面
2、梁底面
3、吊顶底面
开间与进深
开间——两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两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