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射线工作总结

做射线工作总结

做射线工作总结篇一:x射线总结第一章 x线发生装置第一章 x线检查技术设备学1.简述x线管的作用与结构?阳极:主要作用产生x线并散热,其次是吸收二次电子和散乱射线,由阳极头,阳极帽,可伐圈,阳极柄组成。

阴极:作用是发射电子并使电子束聚焦,主要由灯丝,聚焦罩,阴极套,和玻璃芯组成。

玻璃壳:又称管壳,作用是将阳极和阴极固定在一起并保持管内的高度真空。

2.简述固定阳极x线管阳极的结构与各部分的作用?阳极头:由靶面和阳极体组成。

靶面的作用是承受高速运动的电子束轰击,产生x射线,称为曝光。

阳极帽:固定在阳极头上,并罩在靶面四周。

可以吸收一部分的散乱射线,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可伐线圈:阳极和玻璃壳的过度连接部分。

阳极柄:作用是固定x线管并将曝光时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

3.何为空间电荷?简述x线管的阳极特性?灯丝后端发射出来的电子,由于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和灯丝的阻挡作用,因此这部分电子滞留在灯丝后面的空间形成“空间电荷”空间电荷只能随着管电压的升高而逐渐飞向阳极。

阳极特性曲线:在一定的灯丝加热电流下,管电压和管电流之间的关系。

分为两段:第一段的管电流流随着电压升高而增大,这一段反应了空间电荷占主导作用。

也称为比例区。

第二段,电压不随电流升高而变化,此段称为饱和区。

4.简述灯丝发射特性?灯丝的发射特性:在一定管电压下,管电流和灯丝加热电流的关系。

在100kv获得的管电流比60kv时候大,而要获得同一管电流,100kv时要比60kv所需的灯丝加热电压小,由此,欲使管电流不随管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就必须对空间电荷进行补偿,补偿原则是:当管电压变高时,适当减小灯丝加热电流,反之,当管电压变低时,则适当增加灯丝加热电源,以使管电流不随管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5.简述高压发生器的作用与结构?作用:1)为x线管灯丝提供加热电压;2)为x线管提供直流高压;3)如配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x线管,还需要切换x线管。

结构:高压变压器灯丝变压器高压整流器高压交换闸(配两只或两只以上x线管时用)高压插座6.对电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可调管电流:能给x线管灯丝提供一个在规定范围内可以调节的加热电压,以改变x线管灯丝的加热温度,达到控制x线辐射强度的目的。

2)可调管电压:能给x射线提供一个很高且可以调节的管电压,使x线管灯丝发射的热电子高速运动以轰击阳极靶面产生x射线,达到控制x线质的目的。

3)可调曝光时间:使供给x线管的高压在选定的时间内接通和切断,以准确控制x线的发生时间。

4)第二章诊断x线机1.试画出程控x线机的电路构成方框图2.试画出高频x线机的电路构成方框图,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工频电源v0经整流,滤波后变为540v左右的直流电压v1,此电压经ipm逆变电路变为频率为几十千赫兹的高频电压v2,该高频电压送高压发生器内的高压变压器初级,经高压变压器升压后,将次级所获得交流高频电压再经倍压整流变成恒直流高压v3,为x线管提供管电压。

管电压的控制采用脉宽调制方式,在曝光过程中,管电压采样信号与设定值实时进行比较,产生的误差电压经脉宽调制后控制逆变桥导通时间,确保管电压实际值等于设定值。

工频电源v0经过整流,滤波,调整后输出直流电压v4,逆变后成为10khz的中频电压v5,该电压送灯丝变压器初级,次级输出作为x线管的灯丝加热电压v6,灯丝加热电流的调节也采用pwm模式,在曝光过程中,灯丝电流采样信号与设定值进行实时比较,经脉宽调制后控制灯丝逆变触发脉冲的宽度,确保管电流实际值等于设定值。

3.简述桥式逆变工作原理直流逆变分为三种:1)桥式逆变;2)半桥式逆变;3)单端逆变;图中k1~k4为电子开关,z为负载阻抗。

本电路的基本特点是适当控制四只电子开关的通断来实现直流到交流的变换。

若电路上能确保四只电子开关按以下顺序通断,则在负载z上的电压波形就为正,负交替的矩形波。

T1时间段:k1,k2闭合,k3,k4断开,电流i1,z上电压为eT2时间段:k1,k2断开,k3,k4断开,电流问哦0,z 上电压为0T3时间段:k1,k2断开,k3,k4闭合,电流为i2,z 上的电压为-eT4时间段,k1,k2断开,电流为0,z上的电压为0T1~t4为一个周期,然后周儿复始,适当控制四只电子开关的切换频率,就可以获得不同频率的正负交替的矩形波交流电。

4.简述x-tv的优点,构成与工作原理,全电视信号包括哪些信号。

优点:1)图像亮度高。

2)医生和病人受照剂量小。

3)图像清晰。

4)通过x-tv获得的视频图像信号通过a/d转换,计算机图像处理后,可获得数字图像。

5)图像可方便的保存,远距离传输。

构成:1)。

是将想线图像转换为荧光图像,并使荧光图像亮度增强的器件。

2)摄像机头。

简称摄像头。

是将荧光图像转换为视频电信号装置。

3)控制器。

对tv图像信号进行控制,处理。

4)监视器。

是图像显示器件。

主要作用是进行电光变换。

5)自动亮度控制装置。

是使监视器图像亮度稳定的自动控制装置。

通过它可以调整x线的“质”,“量”以保证对病人不同部位的透视时,监视器图像亮度稳定,最佳。

工作原理:穿过病人的透射x线照射到的输入屏上,获得亮度较弱的荧光图像,再经增强后在输出屏上获得一个尺寸缩小,亮度比输入屏上的亮度强数千倍乃至上万倍的的荧光图像,输出屏上的荧光图像经光学系统或光纤传输到摄像机靶面或光敏区,从摄像机输出的视频电信号经预放大器放大,再经控制器进行控制,处理和放大后获得全电视信号,输送到监视器,在监视器荧光屏上获得亮度较高的x透视图像。

5.简述ccd摄像机的构成与光敏元件的工作原理。

构成:由光电转换,电荷存储,电荷转移,信号输出构成。

光敏元件的工作原理:6.简述干式激光相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结构:由控制板,片盒,供片滚动轴,激光成像组件,热鼓显像组件,机壳等组成。

工作原理:激光束通过多棱镜的旋转进行扫描式的打印,在全部曝光过程中滚筒和激光束做精确的同步运动。

第三章数字 x线设备1.简述cr的读出原理。

存储在psl荧光物质中的潜像是电子数目多少的模拟图像,要将其读出并转换为数字化信号,需要采用激光扫描系统,随着高精度电动机带动ip匀速移动,激光束由摆动式反光镜或旋转多面体反光镜进行反射,对ip整体进行精确而均匀地扫描。

受激光激发而产生的psl荧光被高效导光器采集和导向传输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阴极上,经光电倍增管进行光电转换和放大后,再经a/d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一过程反复进行,扫描完一张ip后,得到一副完整的数字图像。

2.简述非晶态硅型fpd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穿透病人被检部位后的x线光子,照射到非晶硅fpd上,由碘化铯晶体层将x线图像转换成荧光图像,荧光沿碘化铯针状晶体传递到由非晶硅光电二极管构成的探测器矩阵,将荧光图像转换成信号电荷的多少图像。

计算机控制读出电路,依次读出各像素信号电荷信息,在经a/d转换后,获得数字图像信号,传送到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和存储后,在监视器上显示。

曝光5秒后即可快速浏览图像。

3.简述dsa的特殊功能。

1)特殊dsa,旋转dsa是在c形臂旋转过程中注射对比剂,进行曝光采集,达到动态观察的检查方法。

2)岁差运动dsa,类似于旋转dsa的另一种运动形式。

利用c臂和托架两个方向旋转,精确的控制器转动方向和速度,形成了x线管焦点在同一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增强器则在c形臂的另一端做反向圆周运动,从而形成岁差运动。

3)3d-dsa4)Rsm-dsa5)步进dsa6)自动最佳角度定位系统7)C形臂ct成像8)3d路径图检查技术学一,x线摄影条件感光效应:称x摄影效果,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统(探测器)感光的效果。

公式E=其中v代表管电压,i代表管电流,t代表摄影时间,s 代表探测器的感光效率,z代表靶物质的原子序数,z代表被检体的有效原子序数,p代表被检体的密度,r代表被检部位的厚度,n代表管电压的指数,k代表常数。

管电压(v):控制影像的对比度,高管电压会降低对比度,增加灰雾,减少运动模糊。

管电压超过100kv进行的x线摄影称高千伏摄影。

能显示解剖结构多,减少被检者剂量,提高影像清晰度,减少运动模糊。

但散射线增多,物体对比度降低,量子斑点或噪声增多E=感光量和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n随着管电压升高而下降。

N值变化范围是2-6,不用增感屏时,n在2以下。

管电流量(mas):对于照片的对比度没有直接影响,x 量增加照片密度增加,使低密度部分影像对比度增加。

摄影距离:焦点到探测器为源像距,焦点到胶片为焦片距。

选择摄影时间还必须考虑被检体的动度情况,摄取活动的组织器官影像时,应选用短时间曝光。

滤线栅:x线摄影时,被照体产生散射线,使照片影像上形成灰雾,使影像的对比度减小,减小散射线到达胶片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滤线栅。

栅比(R):铅条高度与相邻两铅条间距的比值栅比值越高其消除散射线作用越好。

滤线栅的曝光系数B表示x线强度在用滤线栅和不用滤线栅的比值。

B越小越好,在2~6之间。

照射野: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被照体的曝光面的大小称为照射野。

使用滤线栅的注意事项:1)不用将滤线栅反置2)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要在允许的焦栅范围内3)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线,左右不要偏移3厘米4)倾斜球管时只能与铅条排列方向平行5)滤线栅的铅条对有用X线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因此使用滤线栅摄影时,需要增加管电流量。

散射线:X线管发射出的原发射线穿过人体及其他物体时,可产生许多方向不定、能量较低的散射线,它主要来自康普顿散射。

散射线形成无用影像,使照片发生灰雾,影响照片对比度二.摄影条件制定变动管电压法主要内容:把摄影中各种因素作为常数,使管电压随被照体的厚度而相应的变化。

V=2d+C特点:被检体厚度增加1cm,管电压增加2kV或增加25% mAs(拇指法则)固定管电压法定义:在X线摄影中管电压值固定,用管电流作为照片密度的补偿的方法。

效果:管电压增加10~20kV,mAs成倍降低。

一成法则:管电压增加一成, mAs减少一半X射线常用术语摄影用距离:焦~片距:X线管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

焦~物距:X线管焦点至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的距离。

焦~台距:X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间的距离。

物~片距: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至胶片间的距离。

为了提高照片影像的锐利度,在X线管容量规格允许负荷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小焦点,以减小几何模糊。

较薄肢体和不易活动且照射野比较小的部位摄影时,应选择小焦点摄影;较厚肢体和呼吸不易控制的部位进行X线摄影时,则应选用大焦点摄影;若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也可选用小焦点进行摄影。

焦~片距选择的原则是在X线管负荷量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大焦点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一般肢体摄影时,焦~片距取75~100cm。

胸部摄影焦~片距常采用150~200cm,婴幼儿胸部焦~片距可减少至l00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