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1 二次函数4-苏科版
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1 二次函数4-苏科版
板书
设计
5.1二次函数 例题:………………练习:…………
定义:
一般形式:y=ax2+bx+c(a≠0,a、b、c为常数)
教学
反思
一般地,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通常,二次函数的自变量x可以是任意实数,如果二次函数的自变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某个量,那么它的取值范围受到实际意义的限制.
定义教学二
生活中有许多二次函数的实例,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例题精讲
例1:已知函数
课题:5.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过程,会用数学式子描述某些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3.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感受函数的三要素和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教学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例3:已知二次函数
当x=2时,y=-8.
当x=-8时,求y
回顾已学知识,尝试写出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表达形式.
写出C、S关于r的函数关系式,观察比较两个函数关系式之间的差异.
学生知道正方形时最大,但大部分学生无法说明原因.个别学生会设长方形的长为xm,从函数关系式y=-x2+8x入手,用配方的方法加以说明.
多媒体
教学内容(问题设计)
活动设计(师生)
备注
情境创设
1.回顾我们学习过的函数有哪几种?你能分别写出它们的表达形式吗?
2.水滴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周长C、面积S分别与半径r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这两个函数关系式有何差异
探索活动
实践探索一
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你能说清其中的道理吗?
实践探索二
一面长与宽之比为2:1的矩形镜子,四周镶有边框,已知镜面的价格是每平方米120元,边框的价格是每米30元,加工费为45元.总费用y(元)与镜面宽x(米)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在这个问题中镜面、边框的费用分别与什么有关?有哪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
自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纳
定义教学一
观察所列式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讨论:y=240x2+180x+45
学生归纳总结二次函数的概念.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二次函数的实例.
解:1.由题意
得: 解得:m=-3.
(1)
是二次函数;
(2)
,是二次函数;
(3)
是二次函数.
3.由题意得:-8=4a ,解得:a=-2;
当x=-8时,y=-2×(-8)2 =-128
回顾已学的函数知识,为二次函数的出现做准备.
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例2: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1)圆的面积y(cm2)与它的周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2)某化肥厂10月份生产某种化肥200t,如果11、12月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求12月份化肥的产量y(t)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求菱形的面积S(cm2)与一对角线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过学生举例,进一步明确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所描述的关系,感受二次函数是描述一类现实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例题的解析,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课堂小结:
1.二次函数的定义;
2.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3.会化一般形式,确定a、b、c
学生讨论总结
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全面的展现。
作业
设计
课本P8习题5.1第1、2、3题
由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很自然地引入二次函数.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关注的是周长一定的长方形,其形状、面积各不相同.通过相互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用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的过程,感受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基本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明确二次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