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复习资料1.什么叫体育史。
研究的是体育的历史,即体育从起源到发展至今的全部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筹。
2.体育史的研究范围。
是体育的自身组成,是体育的社会其他现象的连接。
3.“体育”一词。
Physical education(体育)和gymnastics(体操)两个词形成于欧洲。
4.“physical education”和“gymnastics”的重要时间和事件。
体育1762年卢梭《爱弥尔》的Physical education1876年日本民治维新推行西式教育,统一为“体育”1897年中文第一次出现《日本书目志》中提到了《体育学》一书1899年第一次在中文报刊上使用《清议报》上一篇评论文章体操1872年日本颁布的新学制小学课程中称之为“体术”1878年美国人成立了日本体操传习所(今日本体育大学)1887年傅云龙参观日本人呢高等女子学校后的日记中称“体操为学校通则”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中,提倡“办新学、习体操”。
5.原始体育的起源。
(1)、体育产生的动力:人本能的需要(表现在适应社会生产和人本身的需要)。
(2)、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表现在军事、劳动等方面)。
(3)、原始体育与娱乐、宗教祭祀活动相互交融。
6.原始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1)、渔猎生活中的生产工具及使用。
(石球、弓箭)(2)、原始教育中的体育因素。
(示范和模仿是基本的教育形式。
)(3)、原始娱乐活动。
(四种舞蹈:生产舞、巫舞、战争舞、性爱舞。
游戏:击壤、踏鞠、弈棋。
)(4)、原始战争及军事训练。
(随着生存压力的增大,原始部落之间的冲突逐渐增多,并最终发展为战争。
)(5)、原始医疗保健活动。
(意识到某些身体活动能起到健身祛病的作用,如保健舞蹈。
)7.原始体育的特征和性质。
特征:模糊性、神秘性、朴素性、平等性、地域性。
性质:原始性、原始平等性。
8.弓箭、石球、《马球图》、《引导图》的出土遗址是什么。
弓箭:在2.8万年前的山西峙(zhi)峪(yu)文化遗址中。
石球:最早出土于约10万年前的丁村文化遗址中,4万年前的徐家窑遗址大量出现。
《马球图》:出土于1972年陕西咸阳乾县。
《引导图》:1973年,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
9.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包括奴隶时期、封建前期、封建中期、封建后期四个时期的学校体育、军事体育、娱乐体育和养身体育的各自特点)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学校体育军事体育娱乐体育养生体育原始社会由于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所以主要通过体育来实现教育的目的。
到原始社会后期,逐渐发展成为以广场为中心和以大房子为中心两种主要的聚落形式。
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由于生存压力的增大,体育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方式。
体育是原始人抒发自我感情,表达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的需要。
包括舞蹈(生产舞、巫舞、战争舞、性爱舞)和游戏(击壤、弈棋等。
)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意识到某些身体活动能够达到健身祛病的作用。
舞蹈就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奴隶社会时期私学中开始出现各种体育教育的形式,各位思想家都纷纷提出自己的体育教育思想。
其中以孔子最具代表特征。
由于这个时期以步兵作战为主,主要以增强步兵自我的作战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
如拳勇、角力、举鼎、拓关、跳跃、投石、习剑等。
娱乐体育主要内容有投壶、蹴鞠、竞渡等。
西周提出了五福、六极的养生思想。
卫生保健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这个时期所提出的基本保健思想,对后世养生思想的形成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封建社会前期(先秦两汉时期)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确定,使学校教育朝重文轻武的方向发展,导致了学校体育的衰落。
包括内容的减少以及文武分家。
军事武艺的普及、重文轻武的发展以及作战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艺的发展与提高。
如骑射、手搏等成为当时发展较快的项目。
通过节日、节令习俗开展体育活动已成为我国古代主要的体育组织形式之一。
在众多的节令习俗活动中,大多内容不是与驱邪防病有关,就是与祈求长寿、秦汉三国时期,导引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由于医学取得进步,使导引在医疗方面更受到重视。
汉代医家对导引临床作用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使用导引疗法的范围也愈益扩大。
秦代以后,导引在养生方面的应用也有新的进展。
主要体现为“却谷服食”“导引图”“五禽戏”欢娱身心相联系。
如踏青、竞渡、驱傩、舞龙等。
封建社会中期(魏晋隋唐时期)由于封建社会重文轻武的发展,学校体育在这时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武举制的推动下,开始设置武学教授。
在中央设武学的童试,地方也出现了武学和武术私塾。
武学的出现,标志着军事体育的教育化,也是身体活动规范化教育的雏形以及最早尝试。
射艺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并且由于寺院作为当时独立的一个经济实体,以及僧徒健身的需要,开始出现少林寺武功。
由于魏晋隋唐时期属于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形成了生动活泼、游乐的社会风气,以致这个时期娱乐体育发展迅速。
如击鞠、蹴鞠和围棋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养生理论有一定的发展,养生术,特别是医家导引术与道教养生理论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出儒、释、道、医相互渗透发展的趋势。
玄学代表人物:嵇康道学代表人物:葛洪医学代表人物:陶弘景孙思邈封建社会后期(宋元明清时期) ①封建社会后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一直很尖锐,各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武备,这对当时的学校体育有一定影响②理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学校教育中重要的思想内容,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③颜元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第一次明确了体育具有教育的意义,使明清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出现新变化。
①军事训练的各种形式和手段的变化促进了训练和军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②练兵的理论和实践也在迅速发展。
③武术理论和武术流派的形成,是武术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①都市体育活动的兴盛,出现了专门性的娱乐场所以及体育社团的产生。
②宫廷娱乐由原来的观赏性逐渐转变为竞技性活动和戏剧性表演。
①中医理论和养生研究十分活跃和繁荣。
出现了金元四大家。
②北宋至清代的众多养生和医学著作,整理、刨编了大量导引术式,最有代表性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八段锦和易筋经。
10.六艺的内容包括哪些。
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射、御与体育有关。
)11.孔子的地位以及孔子的体育思想。
孔子是第一位在我国体倡体育的教育家。
孔子的体育思想:(1)、勇武观以及德智勇力的教育内容。
(2)、礼乐观及其射御的教学实践。
(3)、寿天观及其动静结合的中庸三道养生理论实践。
(4)、嬉戏观及其休闲娱乐的游戏活动。
12.名词解释:《鞠城铭》、驱傩、却谷服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鞠城铭》:东汉李尤所写的一篇以球论政的铭文,文字虽不多。
涉及到场地、球、裁判、规则和道德作风等诸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蹴鞠的规范程度,是我国竞赛制度的最早记载。
驱傩:古代驱疫防病活动。
却谷服食:通过服用某些食物或药物来祛病强易的养生方法。
五禽戏: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将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某些动作提炼出来创编而成的套路健身操,开创了导引套路式的先河。
八段锦:按其活动形式,可分为文八段和武八段两种,文八段取坐式,以行气叩齿、漱咽、按摩、集精等方法为主,配合简单的头颅、躯干、上肢的活动。
武八段取站立式,从肢体活动为主、辅以呼吸或咽津,是对早期引导的继承。
易筋经:改良和增强肌肉运动功能的方法。
13.唐代蹴鞠的革新主要表现。
(1)、皮球可以充气。
(2)、使用了高球门。
14.魏晋时期,围棋发展较快的原因和体现。
(1)、多次举行大规模比赛。
(2)、按棋艺高低将棋手分为不同的等级。
(3)、出现了十九线棋局。
(4)、围棋理论趋于成熟。
(5)、出现了一批围棋高手。
15.武学的出现。
标志着军事体育的教育化,也是身体活动规范化教育的雏形和最早尝试。
16.魏晋时期,为什么寺庙是个特殊的实体。
(1)、政治动荡、战争频仍、大量流民为寺院提供劳动力。
(2)、佛教盛行,上层社会的佞佛施舍之风,使寺院形成强大的财力机会。
(3)、寺院享受经济特权,寺院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独立于国家编户之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是重要原因。
(4)、佛教就与商贸活动密切相关,寺院自身参与商贸活动。
17.玄、道、医与养生的代表人物以及养生思想。
玄学代表人物:嵇(ji)康“寿天之来,在于善求。
”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内修外养的综合。
(内修方法: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外养:导引行气,炼丹服食。
)医家代表人物:A.陶弘景提出“引气攻病”,“六字诀”的吹、呼、嘘、呵、唏、呬(xi)的行气方法。
B. 孙思邈 a.创立了中华传统老年医学体系。
b.对导引、行气、按摩等都作全面的整理研究。
18.理学思想的含义以及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创始人:周敦颐集大成者:朱熹含义:A.在教育中,理学家强调“关门闭户,静坐读书”。
B.理学把佛、道思想引入修养术中,对养生理论与功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C.古代体育中的泛道德价值倾向也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19.颜元在体育教育思想方面的贡献。
第一次明确体育具有教育的意义,是全面教育思想的早期尝试者。
20.武术体系形成的标志。
是武术理论和武术流派的形成。
21.古代奥林匹克的起源。
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古代奥林匹克祭典共举行了293届,历时11168年。
22.斯巴达体育。
在公元前720——公元前576年的144年间,斯巴达人共取得81项奥林匹克竞赛中40项优胜。
23.雅典的体育特点。
雅典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和发展的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24.古罗马前期教育中的体育。
军中严格的训练使青年人具有帝国必需的道德品质、强健的身体和军人素质。
25.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使体育发展受到限制的表现以及影响。
表现:A.体育的全面衰退。
B.没有体育的教会学校。
C.对民间体育的阻挠。
影响:A.体育的衰退和苦修的兴盛直接造成人民体质的普遍衰弱。
B.体质的下降和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助长了传染病的流行。
26.外国近代体育的特点。
(1)、近代体育思想经历了萌发、改革、最终形成为近代体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以德国、瑞典体操和英国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的近代体育手段也逐步形成。
(3)、随着近代体育的传播和发展,体育运动项目更加完善和丰富。
现代奥运会的诞生标志着近代国际体育竞赛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4)、近代体育科学体系和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
(5)、近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三种国际传播形式:欧洲的移民、资本主义的改革、帝国主义的侵略。
)27.外国近代体育思想的人物:维多里诺、夸美纽斯、约翰洛克、古茨穆斯、杨氏、施皮斯。
维多里诺:第一个现代体育教师。
夸美纽斯: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约翰洛克:首次把学校教育明确区分为德、智、体三方面。
提出三育并重、体育为先的绅士体育思想。
古茨穆斯:德国近代体育之父。
(提倡8项运动)杨氏:德国国民体操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