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综述【摘要】创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受到创业者本身创业能力的制约,也受到外部创业环境的影响。

本文从不同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创业环境评估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创业环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环境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业活动开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创业带来了技术创新和组织突破,为社会提供了新的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大学生是市场经济急需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创业可促使具有创造性潜能的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与突破,有利于高校科技知识、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创业氛围,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

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创业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创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受到创业者本身创业能力的制约,也受到外部创业环境的影响。

而作为影响创业的外部环境包含的因素非常复杂,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身的文化、经济与政治环境的差异,在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有较大差异。

如何在借鉴其他国家创业环境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查,构建我国特殊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创业环境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创业环境研究是创业研究的一个关键领域,创业环境对推动区域创业活动和创业理论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球创业观察(gem)提出创业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等。

shane(2006)认为创业的环境方面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包括收入、资本税和财产税,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的经济条件。

政治环境包括自由、法律和财产保护措施、地方分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对创业的社会尊敬、创业的压力和特定的文化信仰;蔡莉、崔启国和陈巍(2006)将创业环境概括为科技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

叶依广等(2004 )认为,创业环境是政府和社会为创业者创办新企业所搭建的一个公共平台。

张玉利和陈立新(2004)则将创业环境定义为:在创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组合。

池仁勇(2002)认为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及其企业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创业文化、政策、经济和技术等要素构成,是多层面的有机整体。

从创业环境的影响因素来看,annika(2001)认为通技术渠道的多样性、技术转移的畅通性等对创业企业的绩效有积极影响。

陈琪和金康伟(2008)认为融资环境对创业企业有重大的影响。

hyungrae 和lee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对创业具有积极影响,有较高教育程度的创业者比低教育程度的创业者更有可能成功。

davidsson (2003)认为税收和其它优惠措施对创业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standish kuon(2000)等学者通过对阿根廷、菲利宾、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比较研究,认为区域文化影响该区域创业活动。

webster (2002)认为,公众对创业的态度影响创业者的信心,公众对创业的负面态度使创业者气馁。

从创业环境的绩效与评价研究来看,创业环境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创业环境现状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评价和完善,其实质是对创业环境优与劣进行评价,包括环境评价影响因素、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模型(朱燕空等,2008)。

郭元源(2006)依据城市创业环境框架,构建了由经济、环境、科教、服务、文化、创业企业现状6个指标作为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赵观兵等(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和spss软件,对2001年江苏13个省辖市的创业环境进行了评价,并得到了13市的创业环境排名。

张玉柱等(2009)采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王鹤听等(2009)对ahp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创业主体分为生存型创业主体和机会型创业主体,定量分析各环境要素对两类创业主体的贡献并构造决策矩阵,确定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体系。

李春晓等(2008)则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筛选出中小企业创业环境评价指标,建立对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在统一的标准下建立了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综合评价模型。

朱至文(2009)则将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的分为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体系,显示性指标从城市创业环境的产出表现上,测量城市创业环境;解释性指标从城市创业环境的投入构成上,测量城市创业环境。

三、简要评述从目前创业环境的研究现状来看:(1)在理论上,创业环境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多数文献是在分析具体城市或区域的创业环境现状,并给出相应改善创业环境的建议和对策,而对创业环境的基本概念、特性、功能、理论框架的理论研究缺乏。

而且,在创业环境的具体指标的选择上,理论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2)在实证研究上,创业环境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比较缺乏,难以对理论研究的结果提供强有力的实证支撑。

因此,要把创业环境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必须把创业环境纳入企业管理的内生变量,借助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如战略选择理论、新制度理论等,结合各国和地区的特殊经济文化背景,对创业环境的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边界、构成要素、与新创企业之问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创业环境的分析与评价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构建比较完整创业环境研究框架,推动创业环境理论的发展;在实证研究上,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应当结合我国创业环境特点探索适合国情的新的思路和研究工具,进一步通过更多的深入的案例跟踪研究,把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证的统一,这将是创业环境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从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来看,正好体现了这一研究趋势,其在gem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案例跟踪等方法,获得反映创业环境因素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和微观计量方法,具体的分析了创业环境中的某个特定要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

如:edward和william(2008)分析了当地的工业条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

silvia和annamaria(2008)研究了政府管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

simeonetal(2009)则分析了公司所得税对创业活动的影响。

因此,本课题试图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gem模型,通过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建立一套反映我国特定经济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采用理论演绎、模型构建、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对中国大学生的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创业环境提供政策参考。

参考文献:[1]stott shane.where is entreprenemship research heading [r].conference paper on technological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emerging region of the new millennium,2001.[2]蔡莉,崔启国,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07(1).[3]叶依广,刘志忠.创业环境的内洒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04(9).[4]张玉利,陈立新.中小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与创业环境分析[j].经济界,2004(3).[5]池仁勇.美日创业环境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9).[6]annika. r. assess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an innovation system[r].paper prepared for the nelson and lyinter conference arranged by druid in aalborg,2001.[7]陈琪,金康伟.创业环境问题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8]hyungrae jo,jinjoo le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entrepreneurs background and performance in a newventure[j].tecnovation,1996,16 (4).[9]davidsaon.the of doma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somesuggestions[m].uk: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2003.[10]朱燕空,郑炳章,王伟.我国创业环境研究综述[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2).[11]郭元源,陈瑶瑶,池仁勇.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方法研究及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12]赵观兵,万武.江苏省区城高新技术创业环境与规模的综合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4(1).[13]张立柱,等.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区城创业环坑评价方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9(3).[14]王鹤听,赵策,王相敏.城市创业环境优势要素识别系统分析模型[j].工业技术经济,2009(6).[15]李春晓,霍晓霞,胡绍兰.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8).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处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20102204)《基于gem模型的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