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 名词解释

建筑材料 名词解释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1.混凝土的碳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有水的条件下)作用生成碳酸钙的过程。

2.亲水性:材料表面可使水铺展开的性质(或材料表面可被水润湿的性质或润湿角度小于等于90°)。

其实质是材料对水分子的吸附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

3.碱­骨料反应:水泥(或水泥石)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或活性碳酸盐石)发生反应,在骨料表面生成复杂的碱­硅酸凝胶(或水镁石等),吸水膨胀,使混凝土开裂破坏。

4.纤维增强塑料(聚合物基纤维增强材料):以树脂(聚合物、塑料)为基体,以纤维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

5.乳化沥青:沥青微粒均匀分散在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所得到的稳定的乳液称为乳化沥青。

6.吸水性:材料在浸水状态下吸入水分的能力为吸水性。

7.比强度:单位体积质量的材料强度。

8.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是指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要的拌和水量。

9.混凝土砂率: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10.碳素结构钢的牌号Q235­B.F:屈服强度为235MPa的B级沸腾钢。

11.沥青的针入度:标准针以规定的试验方法贯入到沥青内的深度,以1/10mm为单位(1度)来表示。

(针入度指沥青材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经过规定时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

)12.气硬性凝胶材料:凝胶材料的一种,是是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能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材料。

13.合理砂率:在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坍落度达到最大的砂率。

14.混凝土徐变: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除产生瞬间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外,还会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非弹性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徐变。

15.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16.孔隙率(P):只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Vp)占材料总体积(Vo)的百分率。

17.混凝土和易性:指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种综合性能。

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8.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混凝土在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及使用条件下经久耐用的性能,即混凝土对受到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破坏作用的抵抗能力。

例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风化性、抗碳化性,以及预防碱­骨料反应等,统称混凝土的耐久性。

19.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所谓养护,即设法使混凝土处于一种保持足够湿度和温度的环境中进行凝结硬化。

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

20.混凝土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灌捣实过程中,随着较重的骨料颗粒下沉,较轻的水分将逐渐上升并在混凝土表面泌出的现象叫做泌水现象。

21.软水侵蚀:雨水、雪水、蒸馏水、工厂冷凝水以及含重碳酸盐很少的河水与湖水等均属软水。

软水能使水泥水化产物中的Ca(OH)2溶解,如为流动水即中使Ca(OH)2进一步溶解,并促使水泥石中其他水化物发生分解的现象称为软水侵蚀。

软水侵蚀又称溶出性侵蚀(软水使水泥水化产物中的Ca(OH)2溶解,并促使水泥石中的其他水化产物发生分解)。

22.混凝土减水剂:在保持混凝土流动性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少用水量,或者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能提高混凝土流动性的外加剂称为减水剂,也称塑化剂。

23.镇静钢:一种脱氧完全的钢。

它是除了在炼钢炉中加锰铁和硅铁脱氧外,还在盛钢桶中加铝进行补充脱氧而成。

残留在钢中的氧极少,铸锭时钢水很平静,无沸腾现象,故名。

24.低合金钢:除含有铁和碳之外,还含有一种至多种合金元素如硅、锰、铬、镍、钛、钒等的钢称为合金钢,当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时钢为低合金钢。

25.冲击韧性值:采用V型缺口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在摆锤一次撞击下进行弯曲冲击试验,以破坏时缺口处冲断面单位面积上所吸收的冲击功a k(J/cm²)表示,a k称为冲击韧性值。

a k越大,钢的冲击韧性越好。

26.低温冷脆性:冲击值a k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并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急剧下降而呈脆性断裂,使冲击值显著降低的现象称为低温冷脆性,与之相对应的温度(范围),称为脆性转变温度(范围)。

27.时效:钢材经冷加工后,随时间的进展,钢的强度逐渐提高,而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指冷拉后的钢筋经过一段时间后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将继续随时间而提高的过程)。

28.木材纤维饱和点:木材干燥时,首先失去自由水,然后失去吸附水,当木材细胞壁中的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内尚无自由水时的木材含水率称为木材纤维饱和点。

它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水率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其值一般取30%。

29.木材标准含水率:为了便于比较各种木材在不同含水量时的强度,采用含水标准值,我国和国际上都定为15%。

30.塑料老化:指在使用条件(阳光、氧、热等)作用下,塑料中聚合物(即树脂)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塑料性质恶化的现象。

31.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这是根据聚合物在热作用下所表现的性质不同而划分的两类。

热塑性聚合物指加热时软化甚至融化,冷却后硬化,而不起化学变化,不论加热和冷却重复多少次,均能呈现这种性能的聚合物。

而加热即行软化,同时产生化学变化,相邻的分子互相连接(交联)而逐渐硬化,最后成为不融化、不溶解的物质,即热固性聚合物。

前者为线性机构,包括所有的加聚物和部分缩聚物,后者为体形结构,包括大部分的缩聚物。

32.塑料:以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制成型,且在常温下保持产品形状不变的材料。

33.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立方体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34.石灰陈伏:石灰加水消解后,在贮浆坑中保存14天以上,这个存放过程称之为石灰的陈伏。

35.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单位表观体积(实体体积+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36.缓凝剂:是指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37.石料吸水率: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石料试件吸水饱和的最大吸水质量占其烘干质量的百分率。

38.单体:可以聚成高聚物的低分子化合物。

39.工作性:指新拌混凝土具有的能满足运输和浇筑要求的流动性;不为外力作用产生脆断的可塑性;不产生分层、泌水的稳定性和易于振捣密致的密实性。

40.软化系数: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和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41.产浆率:是单位质量的生石灰经消化后,所产石灰浆体的体积。

42.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凝胶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

43.水泥净浆标准稠度:是采用稠度仪测定,以试杆沉入净浆,距底板距离为6mm±1mm时的水泥净浆。

44.表征水泥硬化后体积变成均匀性的物理性能指标。

45.凝结时间是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46.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粗细集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在一定的条件下硬化成为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一种人工石材。

47.碱­集料反应: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碱与某些碱活性集料发生活性反应,可引起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集料反应。

48.砂率:是指砂与砂石的质量比。

49.基准配合比:指根据初步配合比,采用施工实际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调整材料用量,所提出的满足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

50.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51.缓凝剂:是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的外加剂。

52.混凝土掺合料:是在混凝土拌合物制备时,为了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性能、调节混凝土强度等级而加入的天然的或人造的矿物材料。

53.沥青材料:是由一些极其复杂的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氧、硫、氮)的衍生物所组成的混合物。

54.溶胶型结构:指当沥青中沥青质分子量较低,并且含量很少,同时有一定数量的芳香度较高的胶质,这样使胶团能够完全胶融而分散在芳香分和饱和分的介质中的胶体结构。

55.环球法软化点:是沥青试样在规定的加热速度下进行加热,沥青试样逐渐软化,直至在钢球荷重作用下,使沥青滴落到下面金属板时的温度。

56.针入度指数:用以表示沥青温度敏感性和划分沥青胶体结构的指标,表达公式:PI=30/(1+50A)-10。

57.沥青老化:是指沥青在热、阳光、氧气和水分等因素作用下,化学组分发生了转变,使其塑性降低,稠度增大,逐渐脆硬,直至失去使用功能的过程。

58.延性:是沥青材料受到外力的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

59.闪点:指沥青加热挥发出的可燃气体,与火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

是沥青安全指标。

60.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是指沥青混合料中的矿料是按级配原则,从大到小各级粒径都有,按比例相互搭配组成的混合料。

61.骨架-空隙结构:指当采用连续性开级配矿质混合料与沥青组成的沥青混合料,这种矿质混合料递减系数较大,粗集料所占比例较高,细集料则很少,甚至没有。

按此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可以相互靠拢形成骨架,但由于细集料数量过少,不足以填满粗集料之间的空隙,因此形成“骨架-空隙结构”。

62.高温稳定性:是指沥青混合料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经车辆荷载长期重复作用后,不产生车辙和波浪等病害的性能。

63.热塑性树脂:指可反复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树脂。

64.稳定度: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采用马歇尔仪测定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达到最大破坏的极限荷载。

65.沸腾钢:是脱氧不充分的钢,在浇筑或钢液冷却时,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逸出,钢液呈激烈沸腾状。

66.合金钢:是为改善钢的性能,在钢中特意加入某些合金元素(如锰、硅、钒、钛等),使钢材具有特殊的力学性能。

67.屈服强度:是指钢材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产生大量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

68.伸长率:是指钢材拉伸试验中,钢材试样的伸长量占原标距的百分率。

69.冲击韧性:是钢材在瞬间动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70.冷弯性能:是钢材在常温条件下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的能力,并且是显示钢材缺陷的一种工艺性能。

71.纤维饱和点含水率:指湿材放置在空气中干燥,当自由水蒸发完,而吸附水仍为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

72.吸声材料:是一种能在较大程度上吸收由空气传递的声波能量的建筑材料。

73.沥青的组分: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74.软化系数:吸水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f w与材料在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f比值,用K表示。

75.砂的颗粒级配:砂子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互相搭配的比例情况。

76.钢材的冷脆性:钢材的冲击韧性随温度降低而下降,幅度较小,当温度降至某一温度范围内时,冲击韧性急剧下降,钢材脆性断裂。

77.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程度指标M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