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咏物言志诗总结与范例 PPT
咏物言志诗总结与范例 PPT
• 范诗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 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外在 特征)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的人 之形象(内在品格)。
答案示例
•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 打的形象;(步骤一)
• 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 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步骤二) (外在特征)
注:骆宾王当时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下狱 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指囚犯③玄鬓:指蝉
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 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 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蝉儿啊, 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 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 风声掩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 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 廉洁的心呢?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 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
阅读步骤与要点
1. 明确所咏之物,读懂全诗。 2.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
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 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咏物言志诗总结与范例
1、总结归纳咏物诗的特点。 2、把握所咏之物的内外特点。 3、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咏物诗
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
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 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
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 “形似”。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 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五更以后疏落之声 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 芜杂草埋没脚胫。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 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分析形象
• 吕诗中写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 毫不在意,逍遥自适,(外在特征)是豪 迈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内在品格)。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 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 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 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 依靠秋风。
蝉 虞世南 垂緌①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示例一: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意蕴)比喻非常新 颖,点燃的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 里却说未燃的蜡烛“冷”、“绿”,“冷”使人感 到那紧紧蜷缩的芭蕉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 意;“绿”则给人美丽的联想。(效果)
示例二: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峭春 寒中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 的少女,由于为寒意袭人的环境所束缚,只能暂时 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 (意蕴)“怯”字不仅 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蜷缩不舒 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还把未展芭蕉宛若少女 娇怯羞涩的神情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效果)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
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 备,不即不离。
咏物诗的特点
1. 实写形态特征,及所处环境,求其 “形似”。(曲尽其妙)
2.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 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示例三: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未展芭蕉像 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 的秘密。 (意蕴)“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 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 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 (效果)
咏物诗范例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前者象征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 后者象征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 象。(步骤三) (内在品格)
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 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 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分析形象
• 冷烛、绿蜡、芳心、书札都是对芭 蕉叶子没有展开时的形状的刻画, 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用
1、“露重”“风多” 比喻 什么 ? 2、“飞难进”“响易沉”分别比喻什么 ?
1、比喻环境的压力 2、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 和 言论上的压制
3、“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的本义和实际含义是什么?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 食人间烟火呢? 这句诗是诗人的自我辩 白,是说他具有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还被诬陷入狱,无人肯为他表明心迹。
4.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 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
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 在神韵、品格。
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 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 “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 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