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特征与问题研究

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特征与问题研究

图 5 主要国家高技术产业 R&D 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比重
3 企业研发投入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1 企业发展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虽然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研发强度偏低,但是依然有人认
—8—
为我国企业实际研发投入并不低。其依据在于,我国企业从计划 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研发基础薄弱,在实践工作中把研发活动 转移到了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其实不然。2010 年,大中型工业 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中流向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经费总量 为 156.6 亿元;研究机构和高校研发经费中来自企业的经费合计 为 232.7 亿元。可见,即使取最高值 232.7 亿元,将其都作为我 国企业对研发的投入,研发投入强度也仅为 0.98%〔3〕,依然不高。 可见,我国企业研发强度低是不争的事实。当前,我国开展研发 活动的企业比例低,设立内部研发机构的企业少。截至 2010 年, 我国依然有 72%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没有开展研发活动,平均每 3 家企业仅拥有 1 家研发机构。整体来看,我国企业还属于依靠要 素成本低、资源环境成本低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企业发展方式还 是处于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发展阶段,整体没有进入内生增长、 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企业家在能够通过低成本要素投入和资本运 作就获取较高利润时,没有承担着较大的失败风险去开展创新活 动的动力。
从产业构成看,传统产业仍然主导着我国企业研发投入,高 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在发达国家企业 研发投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主导国家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如 美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制造业的 67.3%,英国为 62.8%, 韩国为 58.7%,而中国目前则仅为 25.7%(见图 5)。发达国家企 业为了争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纷纷加大对高技术领域的研发投 入力度,而且从研发活动分类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 研究)的比重很高。虽然高技术研发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表 1 2010 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最高的 5 个省市
地区
全国 广东
地区 R&D 经
企业 R&D
企业 R&D 经费
费 支 出 ( 亿 占全国 R&D 经费支出 占全国企业 占地区 R&D 经
元)
经费的比重 (亿元) R&D 经费的比 费的比重(%)
(%)
重(%)
7062.6
100.0
5278.9
100.0
3.2 企业技术水平和制度设计未给科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研究) 比重偏低,既有我国企业自身发展原因,也有制度设置方面的原 因。首先,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 大差距,绝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技术追赶型、而不是技术领先型 企业。企业研发的目的更多的在于跟踪、掌握和应用国内外已有 的先进技术。其次,企业开展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人才资源储备,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调研报告
第1期 (总第 1672 期)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013 年 1 月 7 日
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特征与问题研究
玄兆辉 宋卫国
摘要: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企业已经成为 我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企业研发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民营企业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强。 然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没有真正确立,其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研发活动中仍存在 着许多关键性的结构问题,包括研发强度低、科学研究的比重低、高技术研发占比低 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科技工作应努力的方向。
—6—
图 4)。我国企业科学研究经费占全国科学研究经费的 14%,而 发达国家这一比重一般都在 35%以上。
图 4 主要国家企业 R&D 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布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对事物原理和客观规律的研究,是原 始创新的基础、自主创新的源泉。企业研发经费中科学研究比重 偏低意味着企业把主要精力用于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意味着企业原始创新不足。这是制约我国企业创新 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2.3 高技术研发占比低
入的主体力量。据统计,在我国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 出中,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从 2003 年 46%上升到 2010 年的 55%, 同期三资企业从 23%上升至 26%,而国有企业则从 31%下降至 19% (见图 2)。很多创新型企业已依靠科技创新走向世界。以华为、 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不但在产业规模上迅速崛起,而且在 创新投入上迅速提高,已跻身世界企业研发千强行列。
我国企业与创新型国家企业研发投入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 企业 R&D 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合称科学研究)比重严重 偏低,企业 R&D 活动几乎全部为试验发展。2011 年,在我国 6579 亿元企业 R&D 经费支出中,科学研究经费为 198 亿元,仅占 3%。 与“十一五”末期的 2005 年相比,虽然经费规模提高了 41%,但 占比却下降了 5 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世界主要国家企业 R&D 支 出中科学研究所占比重普遍在 20%以上,如美国为 24%,日本为 25%,德国则高达 56%,俄罗斯和韩国也分别达到 17%和 28%(见
区。改革开放以后,在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迅 速发展。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企业创新投入大幅 提高,推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改变了国家 科技发展格局。2010 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规模最大的五个省份 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上海。 五省市全部研发经费占全国的 47%,而其企业研发经费则占全国 的 55%(见表 1)。企业已成为支撑其地区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
〔2〕本文中国有企业指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为内资企业中的“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 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民营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以外的全部企业。
—3—
图 2 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按所有制分布
1.3 企业成为支撑区域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科技资源布局更多的分布在内陆地
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大幅提高,已经成为研发经费投入 的主体。然而许多学者和科技管理者依然认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 力并未得到显著提高。2012 年 9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1—
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中明确指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其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研发投 入还存在许多关键性的结构问题。本文试图从科技统计数据 〔1〕 的角度,对当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特征进行分析,希望对进一步 认识这一问题有所裨益。 1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 1.1 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居世界前列
74.7
808.7
11.5
758.8
14.4
93.8
—4—
江苏
857.9
12.1
723.6
13.7
84.3
山东
672.0
9.5
624.5
11.8
92.9
浙江
494.2ຫໍສະໝຸດ 7.0444.38.4
89.9
上海
481.7
6.8
330.6
6.3
68.6
5 省市合计 3314.6
46.9
2881.7
54.6
86.9
—7—
但研发成果一般都具有原始创新特点,创新成果附加值高、市场 竞争力强,为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多年来,我国仍然 依赖传统产业拉动企业研发经费的快速增长,企业研发活动集中 在技术水平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其研发活动中原始创新活动较 少,而以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为主导,一般都是 试验发展活动。
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占制造业比重比主要发达国家低 15—45 个百分点,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技术产业仍然是高度国际分 工的产业部门,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多处于价值链低 端环节,研发投入需求不足。这一点与传统产业有很大差别。我 国的高技术产业是随着加工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的,从发 展之初就具有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性质,高度依赖国外市 场和国外技术,没能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条。至今为止,我国高 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从业人员占比仍高达 59%,创造的总产值占 63%,出口交货值占 89%。政府在发展高技术产业过程中过度重视 生产规模指标也导致了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例如,在国家科技发 展“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均提出了高技术产
〔4〕 2012 年 3-4 月,针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及相关问题,科技部计划司、科技部基础司及科技部战略院 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中石化、中国铁科院等企业和转制院所进行了专题调研。
— 10 —
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这类指标,看似比重指标,实为 规模指标。2000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居世界第 7 位,到 2007 年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 位。2010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 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 13%,已与德国(12.8%)、法国(14%)及 日本(15.4%)的水平相当。只重生产、不重创新的发展模式已经使 我国的高技术产业进入发展瓶颈阶段。
〔1〕本文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全国科 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及 OECD 主要科技指标数据库和研发数据库。
—2—
图 1 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及世界排名(2000-2011 年)
1.2 民营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 从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构成看,民营企业 〔2〕已成为研发投
注:表中企业数据含除政府研究机构和高校外的其他事业单位数据,这部分数据
在统计中没有剥离出来,但所占份额不大,仅占研发经费的 1%左右。
2 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强度低 虽然我国企业研发经费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企业研发
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增长乏力。国内外研究表明, 企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企业 R&D 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 评价一个国家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反映企业转型发展 的重要指标,正因为如此,《意见》中提出,到 2015 年,我国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要提高到 1.5%, 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创新的高度重视。然而数据显示, 当前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R&D 经费投入强度仅为 0.93%,而美国、 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则普遍在 2%以上,其中日本达到了 3.57% (见图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