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二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散文二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5 散文二篇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人生的感悟。

2.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
导入新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们该如何理解生命呢?“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这样追问自己。

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你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二篇》去寻找答案。

一、预习自测
1.识音记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注意加“□”字的写法)
臼.齿( ) ( ) ( )
凋.谢( ) 遏.制( )
( ) 濒.临( )
呼号.( )
2.词语积累(解释词语的意思)
(1)臼齿:
(2)茸毛:
(3)蔓延:
(4)凋谢:
(5)洗涤:
(6)遏制:
(7)飓风:
(8)濒临:
(9)俯瞰:
(10)深不可测:
3.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4.背景链接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的热情回报生命。

二、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2.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解难答疑
1.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四、拓展延伸
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

【学习反思】
【作业】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预习自测
1.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他是一个极富鼓动能力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

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主义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

因他“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做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

2.背景链接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

罗素作为作家、哲学家,用文学的笔法,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了响亮的回答,通俗而生动地亮出了自己的思想。

二、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

2.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3.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三、精讲答疑
1.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2.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
3.从作者的追求中,可以看出罗素是怎样一个人?
四、拓展延伸
以“司马迁”和“屈原”为写作对象,以“人为什么而活着”为话题,以“人生短暂,犹如一个匆匆过客”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短文。

短文要包括所给出的人物,并且体现出你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思考。

【学习反思】
【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