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2篇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2篇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2篇近年来,xx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特别是近两年以来,以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突出做大做强花木产业,着力打造高效农业板块,全县特色农业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

按照“区域调特、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突出花木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放大特色,彰显效益。

20xx年以来,xx 县花木种植面积平均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2.4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鲜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拥有各级、各类花卉企业610多家,花卉从业人员18万多人,花卉经纪人8000多人,年产各类花卉18亿株,花卉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产品行销27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花农年均收入达7000多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全省林业生态县”,成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花木产业作为xx县生态农业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特别是20xx年8月筹建的占地65000亩的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坚持走花木、生态、旅游联动发展之路,通过科学规划、土地流转、企业运作、配套设施、开展农民培训、引进项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独具xx 县特色的花木园、生态园、休闲园,建成标准化生产区、集约化示范区、名优花木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新农村建设实验区。

目前,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已有来自省内外的59家企业入驻,共落实花木面积36600亩,栽植花木6200万株,总投资达3.48亿元。

同时,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规模、联片发展”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投入,畜牧业迅猛发展,规模养殖成为主流。

建成各类养殖小区48个、规模养殖场20xx个,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畜牧强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

瓜菜面积发展到18万亩,特别是三樱椒面积发展到13.8万亩。

相继建成20xx亩的莲鱼共养基地,1000亩的大枣基地,20xx亩的樱桃采摘基地。

加快基地建设,实施龙头带动。

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已建成50万亩花木生产基地、5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

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搞好示范带动。

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6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带动农户10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完善市场体系,扩大销售网络。

一是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加强对季节性农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改进交易方式,促使产业、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流通优势。

目前,全县已建起农产品交易市场50个,年成交额达7.5亿元。

重点培育和建设了沿311国道两侧及花卉主产区内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场、马栏棉短绒交易市场、只乐生猪交易市场、陶城旱鸭交易市场、柏梁活鸡交易市场。

同时,通过举办花博会等重大花事活动,扩大了花木等农产品的销售。

二是积极鼓励、引导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的农民从事农产品购销服务。

目前,全县各类购销服务组织已达1500多个,农民经纪人达7000多人。

三是以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

目前,已建成xx县农业信息中心和花木信息交易中心,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中长期的农产品市场预测,构筑农业信息平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

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重点发展花卉、粮食、蔬菜、棉短绒加工等经济组织,创办属于农民自已的行业协会,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供销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狠抓科技投入,实现上档增效。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与北京林大、河南农大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协作关系。

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具有本科以上文凭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来鄢工作,很多已成长为我县农业发展的科技骨干。

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实用技术培训。

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花卉新品种引进培育、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目前,北方花卉集团已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两个863计划项目,采用组培技术规模化生产名、特、优、新苗木品种30多个,其中四倍体刺槐、冬枣、樱花快繁及脱毒技术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组织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30多项,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落实惠民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认真落实种粮直补、农业税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加大对农村科技、教育、医疗等基础投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针对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的用工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市场、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实现劳务输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xx县特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还不够强。

个别地方发展特色农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够,客观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现象。

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还未能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二是特色种植业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

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

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始终未能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

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带动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产销两头在外,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

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是人才和技术与特色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

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跟不上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

三、几点建议1、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新目标。

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点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进一步做深、做细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2、进一步突出园区建设,构筑发展新平台。

重点建设花卉苗木、有机农业、蔬菜立体种养和特精设施栽培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

畜禽业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

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土地流转,每年新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努力达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积万亩以上。

3、进一步放大有机特色,增强发展新优势。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确保有机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万亩以上。

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筹建有机食品交易市场、有机食品检测中心。

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拓展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寻求突破。

4、进一步强化农业招商,增添发展新活力。

一是充实农业招商专业机构。

进一步整合全县农业招商的工作资源,坚持定点招商与流动招商相结合,积极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途径。

二是强化农业招商责任。

把农业招商引资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体系,加大专项考核力度,形成狠抓农业招商引资的强大动力和合力。

三是农业招商与工业招商有机结合。

5、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打造发展新体系。

一是培强龙头。

重点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群体,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每个产业都有产销过亿元的企业,全县产销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0家以上。

同时,对申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行奖励等各项政策扶持,力争每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及国家级1家以上。

二是建立现代农业流通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民经纪人和销售大户,培育2—3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强对高效农业发展的拉动能力。

第2篇: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的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发展特色农业,推动边贸口子镇经济发展——胡家营镇落实“一区两带”农业规划论文报告胡家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汤建明2010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总体发展战略的关键年,也是促进胡家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创新工作,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围绕一区两带建设,实施“123”工程。

一是以土地沟为中心建设一个万亩桑蚕核心园区;二是以胡家营镇为平台建设“汉江源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和“木瓜批发交易中心”。

5、在洞沟、白塔等村开展农家鸡、牛、羊养殖等绿色生态产业,在洞沟等村发展牛、羊2000头,在白塔等村发展土鸡散养10000只。

二是整合资源活经济。

围绕“绿色生态桑蚕产业名镇、边贸物流名镇”目标,大力发展以桑蚕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建设,根据“一村一策”原则,科学实际地结合各村区位优势,适时适地的发展蔬菜、木瓜、药材、养殖等富民产业。

以发展汉江沿线生态经济为总的指导,以胡家营铁路货运站、十天高速等便利交通为平台,重点建设好“汉江源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和“木瓜批发交易中心”两个中心,为胡家营经济发展提供助推平台和产业发展孵化器,以此促进郧西沿江乡镇、白河县,五峰、鲍峡等江南产业区域经济互动式发展,提升胡家营镇地跨两省三县的边贸口子镇政治经济地位和作用。

规划在思维,践行在实践,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胡家营镇将会走向更辉煌的明天,为郧县的发展添上艳丽的一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