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点解决课件..

焦点解决课件..


主要技术:评估咨询、正向建构图表
“那现在看看这些策略,你分别给这些策略打几分? 你觉得自己最应该做的是哪些方面?”
对SFBT的简要评价
优点:
1:传统疗法耗时冗长、花费巨大,因此其短期内快速解决 问题是其最关键亮点和优点。
2:它以后现代哲学为理论依托,认为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
专家,以此加强了来访者治疗的“主动性”。 3:不把追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当作前提,从而把咨访关系一 步定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上,历史性地超越了原因探索为心 理咨询所设的漫漫鸿沟。
“是什么事情把你带到这里来的?” “人的情绪有起伏,每个人都会遭遇情绪的低谷 期,这很正常” “我们假设,今天你回去睡了一觉,明天醒来, 奇迹发生了,你拥有了一个10分的朋友,别人会注 意到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案例四
咨询背景:来访者是一位8岁孩子的妈妈,自述总
是不能控制地给儿子太多的关注,有时候孩子可能 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她都会考虑半天、引发担心、 忧虑。这种情绪经常会引来自己无端对孩子及家人 发脾气,也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13.因应询问(coping questions)
•使用原则
1.当来访者无法确认任何例外时,可以使用 因应询问,以发现来访者在此困境之中做 了什么得以走过来。 2.应用在长期、慢性困扰的来访者。
13.因应询问(coping questions)
•范例
来访者:我每天还是那么抑郁,做什么事情 都没有兴趣。
咨询师:我能了解你有很多理由使你感到忧郁, 但我很惊讶,
你是怎么生活过来的, 你是怎么能够做到每个早上起床面对 新的一天的?
案例一
咨询背景:
来访者是一位中年男性,因睡眠困难的问题前 来求助于咨询师。在首次咨询中咨询师对其大致问 题、咨询目标进行了了解。本次是第二次咨询。
主要技术:
1:“在你的生活中有无好的现象发生”
辛苦的,不是吗?
(R:增强) 4.咨询师:其它,还有什么是比较好的? (S:再次询问、探索例外)
13.因应询问(coping questions)
•假设
人具备解决自己问题的力量与资源
•相关概念
1.咨询师导引来访者去看自己做了什么使 情况没有变得更糟,其中,即隐含来访 者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 2.看出、找出来访者在逆境中的生命力、 韧性
6、从正向的意义出发
强调来访者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们的缺陷; 强调他们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失败;
7、雪球效应
看重小的改变,当小的改变发生,系统就和原来 的不同了,只要维持小改变,就会累积成大改变。 咨询员要引导求助者看到小改变的存在、看到 小改变的价值,从而使求助者愿意促进小改变 的发生和持续。
•咨询员——解决问题的专家; •求助者——最了解问题的专家; •若两者合作,就易使问题迎刃而解。
4、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的所在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不当的解决方法才会导致问题 出现。
5、来访者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强调个体自身的资源,更强调尊重个体自身解决 问题的能力,咨询员只是“引发”个体运用自己 的 能力去改变,而不是“制造”改变
2、“问题症状”有时也具有正向功能
问题的存在,不见得只呈现出病症或弱点,有时也 存在有正向功能。
3、合作与互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咨询中,求助者和咨询员一直处于积极的互动 关系中,通过倾听,咨询员进入求助者的世界 进行积极的行动引导,然后求助者的同意,进 一步促使求助者改变,同时协助求助者搜寻新 的意义,想法和行为。
例外询问 2:“非常棒” 振为自己平时饮酒过多 的问题前来求助。此次是其继电话预约咨询后与咨询师的首 次面谈。
主要技术:
1:“自从上次打电话预约后,你是怎么做,让自己喝酒比 较少的?” 咨询前的改变询问 2:“当你完全不喝酒的时候,你猜你女友会说你有什么不 一样?” 关系询问
2.结局式问句
如果这是最后一次的会谈,当你离开这个 会谈室的时候,你会希望看到自己
变成怎么样?
9.关系询问(relationship questions)
•范例 来访者:我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 咨询师:当你的心情好一点的时候,
别人(或你的好朋友)会注意到你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或别人会看到你在做什么?
人不能单纯地被视为环境中的被动反应者 , 人要有能力 把自己视为主动创造者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策略不应该以问题为焦点,应该以 问题解决为焦点。
(三) 系统观的影响
1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方面。1937年, 贝塔朗菲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初步框架。20世纪 60~70年代受到人们的重视
2
任何事物都是由其内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要素按一定 的方式所组成,并与其周围环境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统 一整体。
咨询师:“这是我们的经验,许多人注意到 从他们预约晤谈到他们来第一次约谈的这 段时间,事情又比较好一些。你有注意到你 的情况有比这种比较好一些的改变吗?”
3.预设性的询问
•概念
–对话中咨询师使用一些语言以产生暗示性,
企图影响、改变来访者的知觉,导引来访者
往正向、积极、解决方法的思考方向。
3.预设性的询问
更多来访 者,需要 缩短心理 咨询的时 间
(二)后现代哲学观(建构主义)的影响
1
2 3 4
世界万物都有以自身的经验、价值和目的存在
强调人与他人、人与物的关系是内在的、本质的、构成性的
强调现在包容了整个过去,现在具有未来的意义
强调创造的重要性
剔除或修正歪曲的认知或情绪,并不能达到治疗的目 的, 人必须与环境互动才能建构真实的主体经验。
5.振奋性的鼓舞(cheerleading)
•范例
1.真好! 2.好棒! 3.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很有创意, 想出这个好方法。
6.赞许(compliment)
•范例
咨询师1:小组成员和我都对你这些年来为 三个孩子和整个家庭的辛苦付出, 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咨询师2:在我们看来,
你是一位非常具有责任心的人。
1.一般化(normalizing)
2.咨询前改变(pre-session change) 3.预设性的询问(presupositional questions) 4.评量询问(scaling questions) 5.振奋性的鼓舞(cheerleading) 6.赞许(compliment) 7.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first sign)
8、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决。
通过求助者做了什么而使问题没有发生,就加强、 加多这种例外情景的发生,从而使这小小的例外变 成改变的开始,逐步发展成更多的改变。
SFBT的基本流程
目标架构 例外架构 假设解决架构
建设解决的对话阶段 讯息提供 赞美 家庭作业
休息阶段
正向回馈阶段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
12.EARS询问
概 念
•E(Eliciting)引出例外、引导来访者讲出例外 •A(Amplifying)扩大、详述例外 •R(Reinforcing)增强,赞许来访者在例外 发生时所呈现的成功和力量。 S(Start again)再次询问,探索例外:还有什 么是比较好的。
12.EARS询问
•使用原则 1.在第二次以及后续咨询时使用 2.在发现例外之后,再次澄清来访者的 咨询目标
•范例
咨询师:你今天来,想要改变的是什么?
(暗示:来访者今天来是想要改变,晤谈的 方向是和改变的目标有关的内容, 而不是问题。)
4.评量询问(scaling questions)
•范例
咨询师:你讲你失眠,现在给你一个刻度, 0代表你根本睡不着,10表示你睡眠非常好, 告诉我你现在处于哪个刻度, 你睡眠改善后希望能达到哪个刻度? 你希望通过这次咨询前进几个刻度?
而不在于探究问题成因。 2.重在引导来访者从关注过去的问题引导到 未来满意的状态,可以使来访者充满信心, 同时又能理清长远目标。 3.重在找出适合来访者自己的解决方法。
8.奇迹询问(miracle questions)
1.水晶球问句
如果在你面前有一个水晶球,可以看到未来, 想象一下,当你的问题解决了,你会看到你 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1.一般化(normalizing)
•范例
来访者:毕业到现在一直找不到工作, 我想我一定找不到工作。 咨询师:你目前还没有找到你想要的工作, 让你觉得很失望,许多刚毕业的人都要 经历这个找工作不太顺利的阶段, 尤其是对一些不是那么热门的工作领域。
2.咨询前改变(pre-session change) •范例
10.例外询问(exception questions)
•范例 咨询师:能不能讲一讲在这段失眠的 日子里,有没有不失眠的情况。
来访者:好象有哪么一次,记得比较 容易入睡。 咨询师:好,能不能谈谈当时是什么
导致你容易入睡。
11.任务/家庭作业(tasks/homework)
在每次咨询过程之后,可以针对咨询情 况,给当事人布置家庭作业,可以让他们 寻找例外、自我进行探索、对已经找到的 有效果的行为进行正强化,目的是强化咨 询效果。
12.EARS询问
•范例
1.咨询师:上次谈完到今天为止, 发生什么比较好的事? (E:引出例外) 2.咨询师:你说,上个礼拜你觉得你的工作态 度比较积极一点,当你的工作态度比较积极 一点的时候,你想你的老板看到你和平常
有什么不同?
(A:扩大详述例外)
12.EARS询问
•范例
3.咨询师:在你们的关系上发生这么多的事, 你又已经做了那么多,像你这样的付出是很
7.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first sign)
•范例
–如果父母发现你变得比较乖了,
你觉得他们会首先注意到哪个变化呢? –奇迹开始发生之后,你会注意到第一件
或最先出现的小小的改变迹象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