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飞天》评课稿
优点:
1、本堂课教学流程设计比较合理。
教者能把握住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身为一个中国人为国自豪的思想教育。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发射时的紧张与激动,同时,教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诵读了飞船升空时的壮观场面,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到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
3、教者上课时很有激情,特别是开头的引题过渡自然流畅,渲染了气氛
4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把握重难点,较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
5朗读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教者上课精力十足,过渡语言恰到好处,让学生更好的领悟了作者的意图,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自豪。
6结束语和导入语相互照应,并和课题相辅相成。
7在课堂中学生读得透、悟得深、说得精彩,那种激动之情、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总之,王老师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指名读、先有差生读,再有朗读好的学生读,其他学生进行评议,找出优缺点进行对比指导,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最后大家再确定如何处理这一段的语气,美声再读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的思想情感,不同语调、不同情感喷涌而出。
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值得我借鉴学习.
不足之处:
1、多媒体的使用上不够灵活,应让学生多一些感官的机会,而不是看过一眼就作罢。
2、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面向全体学生上做得还不是尽善尽美。
3、课堂的气氛还不够浓烈.
《梦圆飞天》评课稿
本节课,教师激情饱满,准备充分,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优点如下:
1、新课导入新颖,体现了层次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学习新知的欲望。
2、指导朗读细致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彻底地读书,而且读出了实效性。
3、教师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肯定,让他们充满自信,进一步
提高了学习兴趣。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的是深还是浅,他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不足之处:
1、“读书要求”里提到的理解新词意思,无论是检查读书结果,还是初读课文都没有体现出来。
2、个别地方课件的利用价值不高,如果多放几遍,让学生看,效果就会更好。
《梦圆飞天》这篇课文的教学着重是引导学生感受“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指导学生感悟朗读文本的重点段落,激发了学生喜悦与自豪的感情,更准确地把握了课文的思想内容。
这堂课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有三点:
1、语言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韩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书,畅谈自己的读文感受。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效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使文本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很好的沟通。
2、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在向下一环节推进过程中,教者看似不经意的自然的过渡语,实际上一定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这种巧妙的天衣无缝的过渡语对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起到了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3、学生读书流利有感情。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读书,学生总是充满感情,我想这与老师的动情教学,以及平时的扎实训练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听了王红梅教师主讲的第十册课文《梦圆飞天》。
本节课,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在这一节课上,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并根据学情,加以引导、点拔。
优点如下:
1、教师激情饱满,用优美的语言激发了学生一睹神舟六号升天时的芳容体现了层次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学习新知的欲望。
2、指导朗读细致到位,让学生自由读文,告诉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彻底地读书,而且读出了实效性。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时刻提醒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无论学生的程度是高还是低,无论学生体会的是深还是浅,他
们都在品尝学习的快乐,他们都在收获着。
不足之处:
1、课文花了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读课文,如果能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来进行指导效果会更好。
在学生读不好时,应该加强教师的范读。
2、个别地方课件的利用价值不高,仅仅是让学生读读句子,如果引导学生多看看神舟六号山天时的情景,对课文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因为感动而激动,因为激动而感动。
在这里让学生从内心先行涌起自豪的情愫,为下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
【有读有悟,随文记录,这是读书的一个习惯。
】
“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郭沫若语)在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
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目标。
先由神话故事激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再根据课题质疑,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人造地球卫星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让学生先观看“东方红一号”的图片,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东方红一号”,感受到“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这个环节的设计,紧扣“神州五号”飞天梦圆来展开,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走进课文,去感受文本中描绘的“神五”升空和返回的壮观场面,了解“神五”飞天梦圆的伟大意义。
由于教材编排在前,而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对“神六、神七、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作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