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听那冷雨》优秀教案

《听听那冷雨》优秀教案

《听听那冷雨》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教学思路:
《听听那冷雨》所表达的是余光中先生对山水的独特感悟。

这位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小楼一夜听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为什么作者写的是冷雨?有没有深刻的内涵?原来作者的“冷”事实上是一种心境,一种浓浓的割舍不断的乡愁。

在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疑问,也可以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在山水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方法的综合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地朗诵,了解作品蕴涵的观点,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2、通过探究与活动,明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高雅的情趣,养成独特的思维方式,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放飞想象,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
突出朗读,强调合作,注重创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丰富内涵的人。

教学难点:
1、冷雨的含义,观察冷雨的“冷”的方式,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是“一种心境,一种浓浓的割舍不断的乡愁”。

2、确立“见仁见智”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维、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完成练习册“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大家都学习过余光中的《乡愁》,我们能否集体背诵一下呢?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大家背诵的不错——音准气足,字正腔圆。

余光中先生面对着这悠远而丰满的中华文化时,在历经半个世纪,终于跨过空间带来的“乡愁”的诗人,又深深地沉浸在一种时间与文化的乡愁之中。

●余光中先生是谁呢?哪位同学知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