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概念、公式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概念、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概念、公式第一单元圆概念总结1、圆的定义: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8、在同一个圆内或等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直径=2半径半径=1/2直径用字母表示为:d=2rr=d÷2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简便,通常取近似值3.14。

π≈3.14。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1).知直径求周长周长=圆周率×直径字母C=πd(2).知半径求周长周长=圆周率×半径×2 字母C=2πr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14、圆的面积公式:(1)知半径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字母:S=πr²(2)知直径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直径÷2)的平方,字母S=π()2(3)知周长求圆的面积:半径=周长÷圆周率÷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字母:S=π()2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的半径是r,它的面积是:S=πR2 –πr2或S=π(R2-r2)(其中R=r+环的宽度)18、一个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字母:C半=πd÷2+d=πr+2r=(π+2)r= 5.14r19、环形的周长=外圆的周长+内圆的周长20、半圆的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πr²÷2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平方倍。

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22、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而面积比是4:9。

23、当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当一个圆的直径增加a厘米时,它的周长就增加πa厘米。

24、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占圆周角的几分之几,它所在的扇形面积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所对的弧就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25、当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26、扇形的弧长公式:L=πd÷360×n(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27、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8、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有:长方形。

只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有:等边三角形。

只有五条对称轴的图形有:五角星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有:圆、圆环29、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第四单元认识比一、1、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的比,比的后项不能为0。

(球赛中“比”只是一种记录方式)如:5:7=5÷72、比的组成部分有:前项、比号、后项3、最简整数比:前项与后项是互质的两个整数,这样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比与除法的关系: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值相当于商。

比与分数的关系: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如:2:3=2÷3=6、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化简比: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化简比是一个前项与后项互质的最简的整数比(一定要有前项、比号、后项)求比值:前项÷后项=一个数(可以是小数、分数或整数)二、比的应用1、已知总量及这两个量的比,求按比例分配,如两个数的比为甲:乙方法一:(1)先求总份数,甲+乙=总份数(2)再求每一个量占总份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方法二:甲+乙=总份数总数÷总份数=每份数甲:甲×每份数=甲的总量乙:乙×每份数=乙的总量2、已知两个量的比及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

方法一: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方法二:如这两个量的比甲:乙甲的总量甲的总量÷甲=倍数乙×倍数=乙的总量3、已知两个量的比及其中一个量,求总量方法:如这两个量的比甲:乙甲的总量甲的总量÷甲=倍数乙×倍数=乙的总量甲的总量+乙的总量=总量4、已知两个量的比及差量,求总量。

甲-乙=份数差差量÷份数差=每份数量级每份量×(甲+乙)=总量第五单元统计1、复式条形统计图①用不同的条形代表不同类别的数量;②图例;③特点: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并进行不同类别数量的比较2、复式折线统计图①统计不同类别数量的变化情况,使用折线统计图;②注意:标图例、描点、连线;③特点: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也能看出数量变化的趋势;3、生活中的数(1)数据世界可以用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来体会较大的数据(2)数字的用处①数字可以表示数量、事物的顺序、传递信息②身份证编码、邮政编码(3)正负数①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互相抵消;②我们可以认为规定“0”点,正负数都带有单位第六单元观察物体1、搭一搭①同一个物体,观察的角度不同,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正面、上面、左面)②根据三视图(正、上、左)搭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根据两个面推理出搭出立体图形所需的最少和最多块数小正方体。

2、观察的范围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观察点越低,观察范围越小,观察点越高,观察范围越大3、看图找关系(1)足球场内的声音图可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看图有利于找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来预测未来(2)成员之间的关系注意箭头方向、顺序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