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郭庆旺 赵志耕公共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含答案

郭庆旺 赵志耕公共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含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政府的经济活动一、重要概念1.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social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在某一既定的时点上,全社会可利用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限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越高,该社会的生产潜能越大,因为该社会的生产性资源的质量越高,数量越大。

2. 社会无差异曲线(social indifference curve)是一个表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于社会成员没有差异的曲线图。

换言之,在每条曲线上,这两种物品的所有不同数量组合所产生的福利水平或效用水平都相同。

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因为被消费的总产出越大。

3.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如果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就没有人的境况变好的状态,表明的是一种社会状态。

4.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是对两种可能的社会状态进行比较。

5. 社会福利函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是把整个社会的福利(W )与个人的福利联系在一起的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H )的福利或效用水平(U )的增函数。

最常见的社会福利函数形式可表述为:H U U U f W ,,,(21 =)二、重要问题1.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有哪些差异?(1)政府拥有强制权力。

政府可以强迫人们去做某些事情,而私人机构只能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让人们去做某些事情。

政府的强制权力突出表现为征税权和管制权。

正因为政府具有这种强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就要对其行为加以约束。

(2)政府部门的主要决策者是民选的。

有关支出、管制和征税的政府决策是由成年人选举的政治家做出的或由政治家任命的政府官员做出的。

而私人公司的总经理一般是由公司董事会选定的。

即使在私人部门,决策者是选举出来的,选民也是来自于比较小的利益集团。

(3)政府追求的不是利润。

大多数私人企业的目标是使利润最大化,而政府的目标虽然不止一个,扥政府一般要服务于公共利益,提高社会福利。

(4)政府有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义务。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有义务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位公民服务。

而私人企业尽管不可能公开地歧视某一群体,但它们不一定非要公正不可。

私人企业最关心的是它们的股东。

2. 利用图示来解释政府干预的最优程度。

(1)一般而言,政府的征税、开支、管制都是有限度的,这是由经济上的、政治上的、管理上的诸方面的制约所致。

因此,政府无论是在宏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微观经济领域的活动或干预,都需要确定一个最优界限。

(2)在图1.1中,横轴表示政府干预(包括管制和税收-支出过程)所产生的净经济收益,纵轴表示以干预指数衡量的政府干预程度。

图1.1 政府干预的净经济收益(3)从理论上讲,政府干预存在着最优程度。

比如OA、OB和OC曲线上的S、T和V 三点就代表了最优的政府干预程度,即在这三点上,政府干预或政府经济活动的净收益最大。

(4)净经济收益相同,政府干预程度不同。

比如OC曲线上的D点和F点,它们所代表的净收益虽然相同,但F点所代表的干预程度大大高于D点。

在这两种干预水平之间做出选择,不仅要考虑经济原因还要考虑政治因素。

(5)政府干预程度相同,净经济收益不同。

比如虽然政府干预程度都是OT′,但在这三条曲线上表现出来的净经济收益却相差甚远。

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私人部门在配置资源和分配收入过程中的效率相差较大;二是决策者追求的利益不同,从OC曲线到OB曲线再到OA曲线,决策者追求公共利益的属性可能越来越弱。

3. 利用图示说明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和非最优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无差异分析找到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点。

(1)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和非最优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2来说明。

图中的横轴衡量的是私人部门产出占国民总产出的比例,纵轴衡量的是公共部门的产出占国民总产出的比例。

假定图1.2中的A点代表国民产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的最优分配,其中,私人部门控制75%的资源配置,公共部门控制25%的资源配置。

如果A点代表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而现实资源配置位于B点或C点,那么,就会存在非最优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就需要在这两个部门间重新配置资源。

图1.2 部门间资源配置:最优点和非最优点(2)最优资源配置的无差异分析。

要从逻辑上推导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必须运用微观经济学讲过的无差异分析。

①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图1.3中,R代表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越高,该社会的生产潜能越大,因为该社会的生产性资源的质量越高,数量越大。

图1.3 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R凹向原点,表明稀缺资源在私人物品的生产与公共物品的生产之间不可能等量替换。

比如说资源配置组合点从a点变为b点,私人部门产出增加得比较多(wwˊ的距离),而公共部门产出牺牲得比较少(zzˊ的距离),wwˊ>zzˊ。

②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图1.4中,每条社会无差异曲线S1、S2、S3和S4都代表一定的满足水平,表明的是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因为被消费的总产出越大。

图1.4 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之所以凸向原点,是因为在提供某一既定的社会福利水平情况下,沿着每条曲线,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在靠近社会无差异曲线S1的上端,该社会为了获取额外一单位私人物品而愿意牺牲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大于靠近该曲线下端所愿意牺牲的公共物品的数量。

相反,越靠近该曲线的下端,该社会消费的私人物品越多。

③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点。

根据无差异分析,我们把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放在同一个图形中,如图1.5所示。

在图中,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R与社会无差异曲线S3相切于A点,决定了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即私人部门的产出为7500亿元,公共部门的产出为2500亿元。

图1.5 部门间资源配置:最优点和非最优点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R和社会无差异曲线S3在该切点上的斜率相同。

这意味着在切点A,私人物品生产和公共物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社会对这些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社会消费这些物品获得了最大福利。

4. 如果把潜在补偿标准与帕累托改进概念联系在一起,当政策变化的受益者可以潜在补偿受损者时,这种变化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在什么条件下,只要有潜在补偿就足够了?在什么条件下,还是需要有现实补偿?(1)补偿标准用来估价政府政策的受益者的收益能否补偿受损者的损失。

帕累托改进是指政府的某一种活动或某一项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没有人的境况变坏的状态。

既然大多数政策变化都会有益于某些人而可能有害于某些人,那么,如果某项政策的受益者的收益大于受损者的损失,且对受损者进行了补偿,就没有人会因这种政策变化而境况变坏,就符合公共利益。

(2)潜在补偿标准意味着这种补偿不一定真的实际支付,只要有充分补偿的可能性即可。

(3)由于任何补偿方案都会发生一定的额外花费和管理问题,所以,只要这些额外成本很小,还是要实现补偿。

5. 社会福利函数标准同帕累托标准相比,增添了哪些因素?社会福利函数标准的主要缺陷是什么?(1)帕累托标准主要从配置效率角度衡量政府活动或政策变化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没有考虑分配的公平、正义问题。

倘若帕累托改进是通过不合理的或不公平的手段实现的,这种配累托改进就很难说符合公共利益。

(2)社会福利函数是把整个社会的福利与个人的福利联系在一起的函数,是社会所有个人的福利或效用水平的增函数。

特别是一些特定的社会福利函数形式主要关注个人效用的分配状况,比如纳什社会福利函数尤其强调个人间的相对效用,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只关注境况最差的人的福利。

所以,现代社会福利函数标准更加强调公平、正义等问题的重要性。

(3)社会福利函数标准存在一个固有的缺陷,即它需要个人间的效用可以比较,而实际上不可能进行比较。

第二章政府的经济作用一、重要概念1. 外部性(externalities)某人或某家企业的活动给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他(它)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报酬或提供补偿,这种现象就是外部性。

前者一般称为外部经济或正外部性,后者称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性。

不论是正外部性导致的某些活动不足,还是负外部性导致的某些活动过度,都会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就需要政府干预市场机制。

2. 风险与不确定性(risk and uncertainty)如果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事件能用具体的概率数值来表述,这种情况就属于风险;如果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事件不能用具体的概率数值来表述,这种情况就具有不确定性。

风险和不确定性至少使市场体系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不充足,特别是表现在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上;二是缺乏足够的信息,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经济行为主体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是不完全的。

3. 经济发展职能(economic development function)政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通过税收政策和制度的调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尚未完全摆脱农业经济形态特征,工业化进程亟待加快,同时又面临着知识经济形态挑战的现阶段,实现经济增长又好又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是我国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无法推卸的责任。

4. 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政府的经济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同市场失灵现象普遍存在一样,政府失灵现象也比比皆是。

5. 投票规则(voting rule)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理念,以投票方式选出结果的一种决策规则。

投票规则有两类: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

前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实质上是一票否决制;后者是指一项政策或议案,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同才能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多数票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比例多数票规则。

6. 寻租行为(rent seeking)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获取超常利润——租金。

寻租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这种活动通过浪费经济资源而消灭价值,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重要问题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1)竞争性制度不能实现帕累托结果的现象,或通俗地讲,自由市场对商品和服务的配置缺乏效率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