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驾驶员情绪变化与行车安全

驾驶员情绪变化与行车安全


安全与危险皆取决于思想的力量。 掌控你自己的情绪,你就会把握安全!
驾驶员情绪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据统计80%以上的交
通事故与驾驶员有直接或间接的 关系,其中驾驶员的情绪状态对行 车安全影响极大。因此经常保持 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于驾驶员来说 极其重要。所以,从安全行车角度
来讲,驾驶员应认真做好自我调
节情绪变化和保证行车安全。a
盲目心理
侥幸心理
保险心理
急躁心理
导运输车 辆保险业务,绝大部分车辆都投 了保。正因为如此,有的驾驶员 错误地把保险当成了违章肇事的 后盾。他们不忧郁违章肇事后的 经济赔偿问题,所以开车时采取 无所谓的态度。图为驾驶员认为 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赔偿 ,开 车不负责任的想法。
分 析
据多年来的车辆事故分析证实, 影响安全行车的不良心理情绪主要 有以下几点!
按时就餐,更谈不上细嚼慢咽了, 有时候他们几分钟就解决一顿饭。 到点了不开车又不行啊。这就是 制度。
再加上旅客的不理解 ,驾驶员心理压力大。
除了以上这些职业病外,客 运驾驶员由于旅客的不理解、甚 至谩骂,让一些驾驶员心理压力 骤增,情绪上控制不了,驾驶员 工作强度大,往往会造成驾驶员 心理压力增大,情绪上也会发生 变化。 但是根据公司规定,旅客是上 帝,所以驾驶员很多时候只有一 个字,就是“忍”。但忍久了, 驾驶员也是会与旅客发生争执的。 同时,也会给驾驶员增加心里的 压力,给安全行车带来了一定的 隐患。
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 身去培养,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逐 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下决
心增强自身的责任感,让安全扎根于
自己的心灵深处,这样才能保证行车 安全。
驾驶员心理 素质要求:
一名驾驶员应 具有临危不乱、专 心致志、坚定果断 的心理品质。
行车中集中精 力和注意力是必须 的,不专注是最大 的危险。
侥幸心理:
有部分驾驶员明知高速行车、客货混装、洒后开车、车辆带病行驶等行为违反交通 法规,但他们总是自信不会发生事故,甚至以为只要不被交警抓住就可万事大吉。 在此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在有交警执勤的地段规规则矩,一旦近离交警视线就我行 我素。每当违章行为得逞,侥幸心理更加膨胀,违章行为就越来越严重,交通肇事 便不可避免。
急躁情绪:
驾驶员在执行客运班车任务或长 时间穿行人员拥挤的普通公路、 市区道路、以及路面上发生交通
事故堵车,都易产生急躁情绪。
行车中这种情绪常使驾驶员缺乏 理智,不尊重客观而强行超车或 超速行驶,致使非安全因素增大。
麻木情绪:
部分驾驶员对必要的 安全教育、行车操作规程、 车辆维护保养、自查自纠 制度等都是老生常谈,以 至教训不能记取,法规抛 于脑后,导致麻痹情绪滋 生,也易发生事故的主要 原因。
优劣的情绪变化所产生的后果
心理素质 优秀的驾驶员 能避免事故的 发生 注意力 集中 胆大心细 处变不惊
判断正确 措施得当
眼明手快
优劣的情绪变化所产生的后果
情绪变化 的驾驶员极 易会引发各 种事故
注意力不集中
反应迟钝遇事慌张
判断失误措施不当
提高驾驶员情绪及心理素质的途径径
内在动力关键
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法律法规的心理支撑
复。图为驾驶员逞强,强行超车,连续
驾驶10多个小时,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 生。
逆反心理:
有些交通警察政治素质低, 业务素质差,在处理交通违章
时态度生硬,处罚欠妥,从而
使驾驶员心怀不满,产生逆反 心理。在逆反心理的支配下, 居心违章与交通警察对抗,以 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图为驾驶
员因违章与交通警察发生冲突,
切忌不要盲目自大,尤其是那些开车多年,自认驾车水平高超的驾 驶员,要把握自我,不断超越自我,牢记行车安全重于一切。 下图为一车辆在避让摩托车过程中造成侧翻的交通事故。
(五)严格遵守《道路交 通安全法》法律法规的心 理支撑:
遵章守纪是我们每一名客运驾 驶员的基本素质,切不可怀有侥 幸心理,只有做到遵章守纪,才 能保证有一个良好的行车心态。
内在 动力
基本功训练
遵 守 法 律
优秀驾驶员的自我超越和自我把握
基本 功
途径
Vb_man 作品
自我 超越
果 断 坚 决
果断坚决
(一) 内在动力关键:
驾驶员必须热爱和尊重生命。如
果没有对生命足够的热爱,潜意识
里提升情绪及心理素质的需要和动
机是不相对的,再好的心理素质教
育对他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
(二)基本功训练:
如东飞鹤公交
01
如何进行心理压力管理 情绪稳定是行车安全的首要保障
02
03 04
提高驾驶员情绪及心理素质的途径
驾驶员情绪心理分析及其对策
如何进行心理压力管理
压力引起的问题,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有压力,压力来源
先让我们做个小测试:
这是两副静止的图片,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 大,内心情绪波动大 ,导致了情绪发生变化,更影响了行车安全。
立足治本:
人的觉悟是情绪变化的根基。在预防车辆事故中,应采取有效的 方法,勤奋提高驾驶员思想觉悟和素质,这是解决心理情绪问题的治 本之法。
总之,对一些驾驶员在执行和完成客运运输 生产任务中,情绪变化也是多种多样。为此,要 消除情绪现象,就必须模清情况和对象,查找缘 由,对症下药,耐心细致,慢慢引导。
目的是为了提升基本动作和基本 技能,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提高驾驶
员的心理素质从最简单入手,无需太
多技巧,把最基本最简单动作融入骨 子里,成为意识、本能的反映。
(三)果断坚决:
犹豫不决是行车 之大忌,如果不能当 机立断,就可能会导 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遇事一定要采取最简 单、最安全、最有效 的措施。
(四)优秀驾驶员的自我超越和自我把握:
心理压力:
驾驶员行车前因工作或生 活中受到危险、损失、刺激及发 生矛盾等,有时会从内心深处表 现出焦虑、忧郁或愤满感。在行 车中如有此种心理压力,会造成 驾驶员情绪低落,注意力不能集 中,反应能力下降,严重影响行 车安全。是事故发生的一大隐患。
由此可见,消极的心理情绪对 安全行车极为有害,应采取如下有 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规范情绪:
常言道:“没有规则, 不能成方圆。”客观环境 (如气候、道路、任务、 车况等)的影响和主观因 素不同,均可能诱发产生 消极情绪。安全管理人员 要不失时机地向驾驶员讲 解所处环境的特点,情绪 变化的危险性,使其心理 状态在法律法规、制度的 “规则”中成为“方圆”。
强行控制:
驾驶员自我控制能力,对 制约情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当发现驾驶员理智下降,消极 情绪抬起时,安全管理人员应 当机立断,亮“黄牌”警告。 周围人员还应监督制止。当心 理压力特别严重时,驾驶员应 说明缘由并拒绝出车,以消除 事故隐患。
逆反心理
逞强心理
盲目心理:
一幕幕交通事故,一次活生生血的教训, 使我们引以为戒,在教训的背后,不由地 引人深思,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 要原因,也就是说盲目驾驶也是导致交通 事故的主要原因。如超速、超载、超疲劳 驾驶、其它违章、麻痹大意等,再加上个 别驾驶员驾驶技能不过关,盲目上路行驶, 遇到复杂的情况时,处臵不恰当引发交通 事故。 驾驶技能固然重要,可是安全驾驶心理因 素的成熟与否更为重要,驾驶员如何对待 和克服驾驶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保证行车 安全,与驾驶员的安全心理和安全态度、 动机有很大关系,应当养成良好的心理素 质,用心探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途径, 文明行车,安全行车,更不能盲目驾驶。
错觉心理:
主要是指驾驶员在行车时,因视觉等感官判定失误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如在倒车时, 因扭头向后看,易将目标看小。有的明明向下坡方向倒车。但感觉到的是向上坡方倒车。 有的明明是直线倒车却总感到歪了而错误地修正方向。如夜间在林荫树夹道公路上行车时, 两旁树木反射的亮光,会使驾驶员产生汽车在狭谷中的行驶错觉,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事故。
急躁心理:
有的驾驶员性格急躁,违章 查询血气方刚,不顾客观条 件是否许可,总想我行我素。
如常常因回家心切,违章行
车。遇到交通堵塞,不是依 次排队等待,而是见空就钻。 由此引起的车辆刮碰事故也 屡见不鲜。图为驾驶员为“路
怒症”行为。
逞强心理:
有部分驾驶员,特别是年轻驾驶员,往 往出现争强好胜现象。当别人超越自己 的车辆时,就误认为是对自己的驾驶技 术挑战,就不服气。于是就居心不让或 加速行驶,有的甚至在强行超车后居心 猛打方向盘或告急制动制造事端进行报
压力 因素
04
环境 压力
情绪稳定是行车安全的首要保障
稳定的情绪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 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我们的心理受到 不同心理特征的影响,就必须有正常的心态, 确保情绪稳定。
影响驾驶员心理情绪的三项特征:
情绪
影响驾驶员 心理情绪特征
注意 意志
一名优秀的驾驶员应具备什么要求
良好的心理:
平日妻子唠叨,驾驶员心理压力大
举例说明:
2007年4月13日上午7时,在广西南宁市银行工 作的张先生送妻子到东葛路上班,坐在车上才 想起忘记带妻子昨晚一直提醒要带的东西,平 日妻子就爱唠叨,现在遇上这种事情更是没完 没了的嘀咕,说要掉头回去拿妻子又不给,张 先生一大早就这样被责骂,忍不住回应了几句, 谁知道点着了“导火线”一发不可收拾,妻子 越吵气势越凶,张先生气怒之下猛踩了一下油 门,“砰”的一声,和前面的车子撞上了(发生 追尾事故),妻子没有系安全带额头当场撞出了 个大包,幸好两人都平安,没造成太大损失。 驾车带着情绪上路,也是不少驾驶员都有过的 经历,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例表明,司机带着消 极情绪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比例 逐渐凸现出来。
紧张情绪:
紧张心理是驾驶员经常产生的一 种情绪。驾驶员在某些情况下 都会紧张,特别是一些新开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