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待孩子学习粗心马虎
观点一:把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我也跟着神经紧张。
可气的是怎么提醒她细
心都没用。
据我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
比如她妈妈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
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
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了两个。
有一次,我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3分钟。
我找到了纠正女儿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
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
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观点二:对孩子的粗心问题,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
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
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
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
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
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
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
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
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观点三: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
儿子粗心问题总发生在爱看的节目和规定的作业时间冲突时,这时,即便关掉电视或反复提醒他细心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心不在作业上。
我想起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
“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
运用这个原理,我把儿子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
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儿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
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
我从资料上看到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
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
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
观点四: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
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我以为这是疲劳所致。
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
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
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
我总想方设法帮女儿缓解疲劳。
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
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
殊不知,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
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
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和。
采用此法,不仅解决
了女儿粗心问题,她的视力也有好转。
观点五: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
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
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
我不太在乎儿子粗心,做错了让他再做一次就行了。
我特别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
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我认为,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最强烈的学习动机。
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
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
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
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
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
观点六:从杜绝粗心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
数学考了59分,孩子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
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
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看到女儿好奇的表情,我帮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
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
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
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
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有了理论还要有实践,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
此外,还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
案例
一提起孩子马虎的毛病,很多父母感到头疼:有的孩子考试时只做前两页的试题,后一页的忘记做了;有的孩子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有的孩子应用题往往只回答前一提问,忘记回答后一提问;有的孩子读课文时不专心,将很熟悉的字读错;有的孩子上学时忘带课本、钢笔等;还有的孩子放学匆匆忙忙,结果没带作业本回家……
原因分析
一般说来,引起孩子“马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注意力分散这是产生学习马虎的直接原因。
有的儿童一边写作业,一边心里想着动画片,一心二用造成了学习马虎。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这种现象属于注意力的稳定性和集中性差,教师、家长应该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着手。
不良的学习习惯有的儿童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有的儿童一边吃东西一边写作业,也有的儿童一边与宠物玩一边写作业,这些是导致儿童出错、马虎的原因。
冲动型的性格特点冲动型儿童表现为考虑问题时急躁、回答问题欠思考。
有的儿童不认真读完题,就急于动笔做答,也有的儿童不等老师问完就抢先回答,这些儿童容易形成马虎的毛病。
对策与建议
孩子学习马虎应该怎么办呢?建议如下:
第一,掌握克服学习马虎的有效方法。
(1)错题集法许多高考状元在介绍其成功经验时,都指出要归功于错题集子。
具体做法就是将平时做错的题都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定期总结,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如何纠正,实践证明这是避免以后马虎颇为有效的一个方法。
(2)换位检查法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做经常出现马虎问题的那部分作业,两个人分别将作业写在不同的作业纸上,请孩子检查父母写的作业,也可以让孩子考父母。
父母可以故意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就会避免马虎。
(3)自检法有些父母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爸爸妈妈能够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
建议父母给孩子检查作业时要有策略,要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和能力,这样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第二,通过行为训练克服马虎。
父母可以用一些小活动、小游戏帮助孩子战胜马虎。
如做出手指游戏。
孩子、妈妈和爸爸将各自的双手手指相互交叉,妈妈先发口令说右手某个手指,爸爸和孩子马上伸出右手的那个手指,其他手指不动。
这个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习惯。
好习惯是要慢慢养成的,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表扬、鼓励来强化孩子认真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