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复习与提高1.1符号表示数1、进一步体会符号可以用来表示数。
2、复习求解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
1.2.1 小数1、复习小数的性质。
2、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1.2.2 小数1、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借助树状算图用逆推法求方框里的数。
二、小数乘除法2.1 小数乘整数2.1.1 小数乘整数(1)1、通过具体情景,初步了解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意义,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计算出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能初步利用小数乘整数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2.1.2 小数乘整数(2)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解决小数乘整数过程中积末尾有0的计算。
3、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2.2 小数乘小数2.2.1小数乘小数(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2.2.2小数乘小数(2)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2.3小数乘小数(3)1、熟练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探究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知道如果两个因数都大于0,当一个因数>1时,积>另一个因数;当一个因数<1时,积<另一个因数;当一个因数=1时,积=另一个因数。
2.3 连乘、乘加、乘减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根据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4、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2.5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5.1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
2、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理3、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整数部分不为0)的竖式计算方法。
2.5.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
2、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理3、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整数部分为0)的竖式计算方法。
2.5.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能理解小数除以整数。
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的算理,并能掌握计算方法。
2.5.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4)1、能掌握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地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
知道“倍”可以表示成小数的形式。
2.5.5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5)1、进一步理解小数除法的含义。
2、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6.1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1)1、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含义。
2、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6.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通过探究除数与1的大小关系,能够预测被除数与商的大小关系。
2.7 循环小数1、知道循环小数的含义2、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
2.8 用计算器计算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2.9积、商的凑整1、理解小数乘除运算中,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能够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积、商进行凑整。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体会用“四舍五入”法对积、商进行凑整的必要性。
4、知道一个数按不同的要求取近似值时,表示的精确度就不同。
三、统计3.1 平均数1、通过具体的事例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
2、知道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无实物可以对照。
3、知道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3.2平均数的计算1、知道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2、知道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3.3平均数的应用3.3.1 平均数的应用(1)1、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2、逐步建立求平均数的简单统计思想。
3.3.2 平均数的应用(2)1、掌握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2、知道可以使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算全体的情况。
3、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简易方程(一)4.1.1 用字母表示数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与计算公式。
2、初步体会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1.2 用字母表示数(练习课)1、进一步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够熟练地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与计算公式,并在给出条件后,用计算公式熟练地进行计算。
3、进一步体会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
4、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4.2化简与求值4.2.1 化简与求值(1)会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对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化简。
4.2.2 化简与求值(2)1、会把具体的数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求式子的值。
2、会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求值过程,培养严谨的态度。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4.2.3 化简与求值(3)1、会用字母来表示一些数及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与计算公式。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化简含有字母的式子,并会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能用规范的格式书写求值过程,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4.3 方程4.3.1 方程的认识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4、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3.2 解方程(1)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3.3解方程(2)1、理解和初步学会解含有两步运算的简易方程,认识解方程的意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3.4解方程(3)1、在会解简单的两步方程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三步的方程。
2、掌握解三步方程的顺序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4、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观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4.4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4.4.1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1)1、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2、初步学会用方程描述等量关系。
3、能用方程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
4、在探究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格式。
4.4.2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2)1、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答较顺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初步体会到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4.4.3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3)1、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答求一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体会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五、几何小实践5.1平行四边形5.1.1 平行四边形(1)1、认识平行四边形。
2、初步体会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特性。
5.1.2 平行四边形(2)1、掌握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并初步会画出平行四边形底上的高。
2、了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5.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3 三角形的面积1、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5.4梯形1、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2、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3、培养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5.5 梯形面积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六、整理与提高6.1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6.1.1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1)1、复习巩固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四则运算。
6.1.2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2)1、知道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能分析算式的特征,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6.2小数的应用1、在小数的运用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6.3问题解决6.3.1 问题解决(1)1、能根据题意正确寻找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
6.3.2 问题解决(2)1、正确寻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
6.4图形的面积6.4.1 图形的面积(1)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
2、能通过观察,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
3、能通过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6.4.2 图形的面积(2)1、能通过观察,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
2、能通过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6.5时间的计算6.5.1 时间的计算(1)1、复习巩固时间的表示方式。
2、会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6.5.2 时间的计算(2)能借助时间线段图或竖式来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间经过多少时间6.6数学广场——编码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上网搜索、询问家长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数字编码的含义、作用,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合作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编码各部分的组成、掌握数字编码的方法、规律,并能简单运用其规律来编写其他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