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存亡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 : 春节 路神生日 元宵节 春龙节 ( 龙抬头 ) 寒食节 清明节 立夏节 端午节 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 火把节 七夕 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 地藏节 中秋节重阳节 祭祖节 冬节 阔时节 腊八节 小年 除夕
而中国人常过节日有: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 七夕 中元节中秋节 重阳节
可能大家都不了解像 路神生日 、翻经节 之类的节日,我也是上网才了解到的。咱们 不说这几个陌生而又不常过的节日,就说像 春节、元宵节 、端午节 等等这样常过的节日如 今的现状。
作为 80 后的我,我已经对这些节日的来历以及真正的意义非常模糊了。 小时候课本上可能提到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也忘的差不多了。 现在我还 能知道哪天过什么节日, 一般都是父母的提醒。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 爷爷奶奶对 待传统节日的态度非常注重, 一般都是自己包饺子, 包粽子。 到了父母过节日的 时候,一般都是去买,很少自己动手做。 如果等到了父母这辈人都不在了的时候, 这些传统节日是否能传承下去?! 有人就说了“日历上不是表明了吗?电视台不 也到节日就提醒吗?中国的文化传统谁也抢不去!”我要说的是 --- 现在的年轻 人能有几个常看日历的?! 光有提醒而没有人过的节日那还叫节日吗?! 知道, 而没有节日气氛的节日 , 意义何在?!
还有就是咱们的 端午节 就被韩国注册了,到这时中国人才反思要保护咱 们的节日,保护咱们的文化遗产。既然是没人重视的节日,没人过的节日,没人 传承下去的节日, 还不如给别人, 让别人替咱们传承下去, 但是这样咱们不觉得 可悲吗?! 韩国抢夺咱们的节日, 抢夺咱们的文化遗产固然可耻, 但是咱们就不 反思这是怎么造成的吗??
光有人 在现代年轻人所认识的节日中, 情人节和圣诞节比咱们的 端午节 和中秋 节都重要的多。都认为这些外国节非常时尚, 非常浪漫。 就连春节的意义与节日 气氛都大不如前, 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经落伍, 过的没意思, 但这是如何造成 的呢???是被强势文化浸染之后造成的, 也是被年轻人盲目崇拜“洋节”和商 家利益驱使所造成的,更是被政府的忽视造成的。
现在的“洋节”比咱们的传统节日都要热闹,其中年轻人是主导群体。 另一方面, 当看到有利可图的时候, 这时商家又发挥了他们的“智慧”, 千方百 计的大力宣传, 以招揽生意。 但是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 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了。没有节日气氛不说,年轻人也不“感冒”,父母一辈的人也不在乎了,政府 也不宣传,不管了。这时商家又为了利益,想方设法把这个节日利益最大化,就 出现了把 七夕节说成中国的 情人节之类的说法来吸引人们的关注。 这就说明了中 国传统节日所面临的问题,商家这样做不是在宣传中国传统节日 , 而是把中国传 统节日逼入了死角。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把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传承 下去。如果连自己的传统节日都保护不了, 国人将会失去很多,那将是中国人的悲哀,我们千万不要数典忘祖。
要保护咱们的传统节日,就得先靠政府的作用。虽说过节的是老百姓, 但是政府在这里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自从韩国抢占中国传统节日 端 午节的事件发生后, 才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与反思, 当然反思的也应该有咱们老百 姓。还有就是传统节日日期的不确定性, 因为传统节日走的是农历, 这就对传统 节日的关注度造成了不小的障碍。现在政府也做出了规定 --- 清明节 、端午节 、 中秋节各放假一天 ,而春节的假期缩短了。 这样的方案是提高了这些传统节日的 关注度,但是也没必要削减大家对春节假期的热情,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
还有就是政府为什么不在以前就加大对节日的重视度,非得等到自己的 节日被人抢了才恍然大悟, 这说明了政府和现在的中国人, 在对待任何事情上的 预见性和预防意识太差。 也希望商家能凭点良心, 别再为了钱就把中国的传统节 日比喻成外国某个相似的节日, 那样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另一种伤害, 还是要加 强宣传一下自主的文化节日。 这里面教育机构和父母一辈的人在传统节日与文化 这方面,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或子女的教育与讲解。 现在的年轻人也应该多多的了 解节日的来历与意义, 真正的对它感兴趣, 不是“洋节”就比咱们传统节日来的 浪漫,来的温馨。总体来说,我觉得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更据故事性。
保护咱们的传统节日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与支持,不是单靠政府或单靠 老百姓就能保护得了的, 也希望现在包括我在内的年轻人能像知道自己是龙的传 人一样, 来了解并保护咱们的传统文化和节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咱们要 秉承好的方面,祛除不良影响的方面(要在不破坏原汁原味的
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断代了, 那么中 情况下)。我们现 在要做的不是去骂韩国有多么无耻(虽然韩国很,相当以及非常无耻),而是真 正的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和自己的历史文化, 并去保护它, 因为这样才是当务之 急,也是最有意义的事。 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在韩国和日本过咱们的节日的时候,那节日气氛 比咱们要高出 N 倍,就好象是他们自己的节日一样。 (韩国真是以为是他们自己 的节日了,日本都比韩国强多了 --- 知道这些节日源自哪里)中国流传到日本的 文化与节日, 在那里被发扬和传承的非常好, 甚至比咱们强很多, 这不值得我们 反思吗?!
当某一天,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要靠外国人来发扬并传承的时候, 你会怎么想???你不觉得悲哀吗???
虽然中秋节刚刚过去,但有关传统节日是否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论争还在继续。这些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 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一直不断; 可尽管有上述呼吁, 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 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传统节日在 “争夺 ”青年方面,会败在洋节手里呢?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 有人从经济的角度,认为是西方的强势经济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在其中起着微妙的作用; 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 认为西方的节日大多带有狂欢的色彩,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强调团圆, 因此对很多青年人来说反倒显得是一种负担; 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 认 为是商家和媒体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不遗余力地对洋节推波助澜的结果,等等。
应该说, 上述几方面都有些道理, 道出了传统节日遭遇冷落的重要原因, 但根本的原因不 在于此。 中国民间并不缺乏节日文化资源, 而且从经济的可开发性来看, 有着丰富精神内涵
的传统节日也不比洋节差。 按理, 在缺乏西方文化传统的中国, 洋节应是处于劣势的。 所以, 我认为, 问题出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上。
民间以及人大代表对中秋等 借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抢救 民间文化的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话说, 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 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节日备受冷落的根源所在。
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的不断挫折, 使中国人渐渐形成一种牢不可破的观念: 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 是现代化的最大阻碍。 受此观念的影响,在那些急于致富 的人们和急于出政绩的官员眼里, 一座数百年的深宅大院不过是一堆东倒西歪的破房子, 段明清古城墙不过是妨碍交通的土石堆。 这些年来,由于整个民族对传统的无知和蔑视, 被 毁坏的传统文化资源可说是数不胜数。 特别让人忧虑的是,一些市长县长镇长在破坏文化珍 宝时,心中没有一点点负罪感,反而认为自己是在为民造福。
文化的流传是个耳濡目染的过程, 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文脉一断,青年一代没有机会 接触传统文化,没有机会去体会传统文化的优美, 他们与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就会越来越强烈。
所以,要恢复已中断百年的千年文脉, 首要的是创造环境和条件, 来唤醒民众尤其是年轻一 代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由此来看,把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对加强民众的认同感是很有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 在经济建设中,各级官员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高喊着保护传统文化, 一边却为了政绩需要, 动不动就破坏文化资源, 即使有更多的传统节 日,有更多的世界遗产,对提升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也是没有用的。
此外,如何张扬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 消解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赋予传统节日更多的现 代意义和时代气息,也是我们在保护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崇“洋节”别丢了传统文化 圣诞大餐,情人节巧克力,这些外国节日越来越受到中国当代青年 的重视,而中秋、端午等传统文化节日就逐渐被人们冷落,甚至打入冷 宫。我们不得不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如何处理中西文化节日 的关系进行深思。
谈起中国传统文化,大部分人可能会不约而同地用 封建”和 落后”来形容。形成这种看法 如果还像过去一样,一边 群体性的崇洋媚外,只重视西方节日而忽略中国传统节日已成为普 遍的社会生活现象。每逢新年来临之际,繁华闹市中的每一个倒数广场 上,总是集聚了许许多多的各个年龄层次的人,人们似乎以参加每年的 新年倒数为时尚。而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呢?恐怕收看的人就少得可怜 了吧。究其原因,人们就会说,春晚太传统,太不吸引人,太过时了。
其实,这种当代年轻人崇洋媚外忽视传统文化的原因, 在于没有正确认 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也没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社会生活现象 只是表象,在现象的背后则是文化价值取向的深层本质。
不少国家重视文化节日,人们也懂得保护文化节日。韩国江陵端午 祭申遗成功一事引起了世人的议论。不少中国人为此感到愤愤不平,认 为这是模仿、窃取中国的文化传统节日端午节。我认为,为此事感到愤 慨是应该的,但在愤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自己。的确,江陵 端午祭是来源于我国传统端午节,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重视自
己的传统端午节,把它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呢?近水楼台先得月, 而我 们近水楼台却不得月,反被他人捷足先登,岂不悲哉?所以,他国重视
文化节日甚至学习模仿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社会现象, 应当引起我们思 考。
中国人终于在保护传统文化节日上有所觉醒了,开始学会重视传统 文化节日了。教育部禁止学生参加西方节日群体活动的通知, 以及将一 系列传统文化节日作为法定假期的决定就是最好的体现。国人的觉醒,
证明了我们懂得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节日, 证明了我们懂得该如何 处理中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在保护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 文化的精华,然后加以创新应用。
合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辩证地对待中外文化关系,是二者和 谐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