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辨识及其识别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其识别方法


√√√√

作业活动 点火
破碎
危险源 点火前未进行煤 气爆发试验 点火作业未按照 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点检不到位,煤 气排水器缺水 煤气排水器冬季 无防冻措施 软管连接处老化 或松动,未及时检修 更换煤气阀门前 未置换,盲断 煤气检测仪未定 期校验,失效 点检维护不当, 作业现场泄漏煤气 车间噪声超标, 无降噪措施 清理电磁铁未对 输送机停电 设备运转中,输 送带注油 运转中,开检查 孔查看破碎状况 更换板带时,钢 管强挂 更换破碎锤时, 未采取转子制动措施
为“我要安全”; 加强危险源辨识工作结果的审查,确保工作质量; 要将危险源辨识工作与团队、员工的考核挂钩; 要将危险源与各类检查、隐患整改、岗位操作、日常办公等密切联系,
达到明确危险、危害,控制风险,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不是束 之高阁的)
步骤1 危险源辨识
步骤2 风险评价
新工艺 新物质 新厂区 危险源辨识新知识 OHS法规变化 ……
操作环节不安全的行为、不安全的设备、设施等所有风险进行识 别; Ø 识别要求:采取头脑风暴法,每人提报30条风险问题(填 写进附表);
第二阶段:危险源筛选、评估、风险等级和防范措施确定
Ø 危险源筛选、评估和等级确定主体人员:各车间主管、维修 班长、片区工程师、安全员、安全主管
Ø 危险源识别确认:对汇总的识别清单进行核实、增补,按照 LEC标准打分评估、制定防范措施 Ø 交叉检查:安排不同区域的代表对其它区域的危险源进行交 叉检查,补充新的危险源;
----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 ----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和减少风险 ----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 ----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 ----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应急方案的需求 ----预防性测定指标的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
步骤3 风险控制
۞ 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 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法→更新
业务活动分类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必要时,制订风险控制措施 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危险源辨识 1.识别危险源的存在
根源
+
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 危险物质
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用提问的形式,进行危险源辨识,存在什么伤害源,谁会受到伤害,伤害怎 样发生。
用集中式方法,以单元/班组为单位,全员参加,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活动进行 充分辩识。
危险源辨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观经验法、类比法、系统的安全分析法等 进行。
----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要求 1)了解系统的有关资料,包括系统或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还要
伤害



----一种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的方法
----计算公式: D=LEC “D”代表“风险值” “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0.1≤L≤10) “E”代表“暴露在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0.5≤E≤10) “C”代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C≤100)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危险源辨识的任务是把危险找出来,目的是针对危险 源进行安全监控,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逐步 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危险源辨识的实质是人们对辨识对象客观实际进行系 统认识的过程。
依靠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要教育和动员全体员工积 极参加,辨识和查找身边的危险 ;
保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领导支持、全员参与; 保证危险辨识工作的效果——必须抓好的几项工作;
[
]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
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 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
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
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
收集系统的技术文件 2)收集与系统有关国家标准、法规制度及公认的安全要求,为检查表的编制提供依据 3)按系统的功能、结构或因素方法,逐一列出可能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并列出清
单 4)针对危险因素清单,从安全技术文件中,逐一找出对应的安全要求及应达到的安全
指标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形成一一对应的系统检查表 5)可列入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
d、 对需要进行机械防护、劳保防护的危险源,确定预算 报公司批准和整改
Ø 人员培训、考核:安排各车间培训、考核 Ø 评比和奖励
红矿粉
返矿
粉灰
焦粉
铁精粉
铲运入仓
铲运入仓
铲运入仓
粉碎入仓
铲运入仓
(微机调控、皮带秤计量、配料工监测)配料过程
(水)


(水)

机 尾 除 气尘)
大烟道
二次混合机
(煤气)
重力除尘 多管除尘
• 降低风险
• 工程技术控制
• 局限危害
• 消除风险
• 对人员或危害进行隔离 • 修改程序以减轻危害性
• 改使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
• 停止使用该危害性物质
第一阶段:危险源初步识别 Ø 危险源识别工作的主体人员:各工序组长、班长、车间主 管、维修工和片区工程师‘ Ø 识别的依据:按照安全室所发相关资料要求; Ø 识别区域和范围:以工序为单位,对所在区域的热能、电 能、化学能、噪声、有害物质、高空作业、
序 危险
号 有害因素
单元
1
起重伤害
2
火灾、爆炸
3
机械伤害
4
灼烫
5
车辆伤害
6
高处坠落
7
物体打击
8
触电
9
中毒窒息
10
其它伤害
11
高温
12
噪声
13
粉尘
料仓 配料 混合 烧结 冷却 破碎筛分
√√√√

√√√√

√√√√

√√√



√√√

√√√√


√√√√

√√√√


√√√√

√√√


√√√√


识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利用事件树分析事故的发生过程,是以“人、机、物、环境”综合系统为对象,
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况,以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
----是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求与该事故发生有关的 原因、条件和规律,并辨识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或危险源特性
----故障树分析是严密的逻辑过程分析,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事件、原因及其相互 关系,需要使用一定的符号予以表达
成立工作小组,明确组成人员 选择正确的识别方法: 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识别要充分
公司确定
部门汇总 班组识别
部门确定 班组确定
危 险 源 辨 识 (举例)
序号
活动/区域 (设施、设备)
第三阶段:危险源知识宣贯、培训、实施防范措施
Ø 宣贯:对各岗位人员按照班组进行宣贯; Ø 实施防范措施:根据LEC分级方法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防 范
a、 按照危险级别进行标识控制,明确告知风险 b、 对重要的危险源进行锁控,对需要规范的操作行为进 行整改
c、 对制度和文件缺失的危险源进行文件化处理、实施管 控
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包括部门与部门间、部门与单 元间、各专业技术线条人员的指导和支撑等等;
更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全员的积极参与;
发挥好班组长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班组成员积极开展; 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部门、单元的作用,组织评比,表扬优秀、鞭策落
后; 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发动全员参与,提高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安全”
在辨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生危险源的五种因素(即能量、有害物质、失控、 人员失误、环境),六种类型(即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行为 性和其他)。
危险源辨识时还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时态 (过去、现在、将来)和危险源的性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 行为性、其他)。
2.确定其特性 可区分的特征
可以列出适用的清单,如: 在平地上滑到/跌到;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车辆危险源; 与工具、材料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操作、维修装置机械有关的危险源; 火灾爆炸; 照明度; 不适当的楼梯扶手; 合同方人员的活动等
1
人员出入/公司区域内扶 梯\栏杆
危险源 损坏
事件/事故
状态
危险源性质
正 异 紧 物 化 生 心 行 其 备注 常 常 急 理学物理为他
人员摔伤


2
人员出入/公司区域内阶 湿滑、绊脚、跌
梯、地面管道、凹凸物
入、摔跤
人员摔伤


物料输送、接卸、装车/
3
吴泾营运部:罐区调运 固定螺丝松动, 物体打击
组、发货一组泵、压缩 零部件飞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极为可能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5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