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轼专题作文:例说东坡的乐观主义人格

苏轼专题作文:例说东坡的乐观主义人格

苏轼专题作文:例说东坡的乐观主义人格
苏东坡的一生,经历了三次对他影响很大的贬谪生涯,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不如意与挫折,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被这些“黑暗的力量”所打倒、所击垮。

即便是在孤悬海外的儋州,孤独的他也依然笑对人生,苦中寻乐。

其实,当一个人身处困厄之中的时候,他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已经下降到正常人生的水平面以下,是一种负值人生。

换做是我的话,我肯定不会像苏东坡那样,我会平平淡淡地过完一生。

但是苏东坡却不这样。

他还能够以平常的心态来面对一切,那叫做旷达或达观啊!换句话来说,超然旷达不是在平常生活之上更高的精神境界,而是个人境遇降至平常以下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平常的生活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平常是福,是生活的本质与义谛。

而苏东坡时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的。

那么,东坡在平常中享受到什么“福”了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心理学者怎么评论苏轼的。

有心理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苏轼具有一种乐观人格,是乐观主义者。

那么,什么是乐观主义者呢?
在心理学上,乐观主义者的意思是指即使情况不如预期的顺利,他们也很少感到失意。

即便是内心还有着个人的极度困扰,但他们仍然能以正面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用宽阔的胸襟拥抱世界。

其突出特征是天性积极乐观,富有
顽强的生命力,归因生活的挫折,辩证看待人生的得失,对于无论怎样的生活都具有极大的自我能量,包括正能量。

美国著名文学家爱默生说过一句名言:“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学习机会的。

”苏东坡没有错过任何逆境的学习机会,他的积极归因使他能够笑傲江湖,他的达观思维使他善于与狼共舞。

这是他乐观人格的突出表现。

苏东坡非常善于化解精神压力,苦中作乐,这是一种难能可贵及其稳定的人格特征。

下面,让我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吧。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词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蝶恋花》的意思是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不久天涯到处又会再长满茂盛的芳草。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围墙之内的佳人不知,“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
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

但“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却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从这句词中可见,苏轼具有一颗非同寻常的平常心,他可以不因宦海沉浮而自暴自弃,不因生活颠簸就怨天尤人。

苏东坡将生活的起落当作人生的教科书,把宦海的沉浮看成作业与考试来完成。

由此,他永远以一颗静心来面对世间的得失进退,永远以一份激情来化解人生的悲欢离合。

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苦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椽。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

应该说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人,并可以随时随地将个人的忧愁烦恼融入到大自然和历史之中去。

他的绝大部分诗都是在悲愤升华中完成的。

特别是他的这首《赤壁怀古》词作,就是把他“下放”到黄州时,将自己的落魄心情向古人倾诉,想不到这竟开创了豪放派词风的先河。

在压力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理论:问题不在于压力本身,问题在于对待压力的态度。

换句话说,压力的有效化解首先取决于对压力的乐观态度。

苏东坡寄情于眼前之景,不
仅给中国的文学历史留下了无数佳作,也使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

所以苏东坡的一生可用一副对联来概括:上联是“烦但不闲着”,下联是“痛并快乐着”,横批是“苦日子好过”。

再来看他的日常生活。

首先说说他“发明美食”。

有人说苏东坡是文艺的吃货。

没错,他既会吃又很善于开发自己的烹饪功夫。

在黄州时期,既不可以做官,又不可以视学,但他却成为一个厨师,在菜、汤、粥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贡献。

如他开发出的菜系有东坡肉、东坡蒸猪头、东坡糖蒸肉、东坡春鸠脍、东坡牛肉、东坡鲫鱼、东坡鳊鱼、东坡鳜鱼、东坡虾、东坡笋、东坡元修菜、东坡饼、东坡豆腐、东坡荠菜、豆皮春卷、东坡甜藕、东坡藕丸子、东坡烧麦、东坡腊肉菜苔等20多种。

苏东坡爱吃肉是出了名的,但把猪肉写入诗我们每个人却未必知道。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我们读完之后会不会大呼过瘾?在一次美食派对上,他会随手为竹笋烧肉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他爱喝羊肉汤,立马就吟诵出“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苏东坡还爱吃蔬菜,“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他把丰湖边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在他看来,蔬菜比鸡鸭鱼肉更味美。

甚至有毒的河豚也成了苏东坡诗中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多么浪漫逍遥的文艺吃货啊!一首七言绝句,十足的画面感,满满都是春天的美食: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一句一美食。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肉食、鱼虾、蔬菜、水果、野菜、小吃,餐桌上的人间美味,皆入诗来。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经历坎坷,但他始终豁达自如、洒脱率真,除了他天性乐观之外,热爱美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正如他自己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别人果腹的一日三餐,他却吃得趣味横生,吃出了诗情画意,真正达到了“大俗即大雅”的境界。

美食的香气氤氲在动人的诗篇里,美丽的诗篇盛开在诗人舌尖上。

懂得享受美食的人,一定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写出美好的诗篇。

其次说说他畅享茶乐。

古往今来,自有了茶这个不可或缺的生活品后,关于茶
的比喻可以说五花八门:嘉木、佳人、叶嘉、瑞草、灵草、灵芽、雀舌、龙团、清友、花朵、扇子、雏鸟、琼蕊浆、忘忧草等等,也有抽象的说茶像人生,像命运,像爱情。

而我也同意其中最具创意和形象思维的,当数“佳人”莫属。

苏东坡以其浪漫诙谐的笔调,锦心绣口地喻茶为“佳人”,将茶的喻说换了天地。

“从来佳茗似佳人”,这一句被誉为“古往今来咏茶名句”一出,古今所有关于茶的比喻,都立刻相形见绌,黯淡无光,都成了一堆俗脂庸粉。

在苏东坡之前,谁能谁又有胆量把茶比作美女来品赏呢?这千八百年过去了,又有哪一句还能出其右呢?谁又能吟诵出比这更好的诗句呢?
苏东坡睡前睡起都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医治外物本无方。

风流二老长还往,顾我归期尚渺茫。

”写作之时要喝茶:“皓白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

”晚间工作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乞取摩尼照浊水,共看落月金盆倾。

”就连做梦也梦见自己在品茶:“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

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

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

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

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
总之,苏东坡生活虽然清苦但却是充实快乐的。

他寄情
风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风景中表现出来;他发明美食,将自己的忧愁快乐通过美食抒发出来;他畅想茶乐,将自己的闲情雅致通过品茶制茶表现出来。

所以说,苏东坡是个乐观的人,而这乐观正是因为他有着一种乐观主义人格。

而这乐观主义人格让苏东坡享之不尽的是这现世的“福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