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三)风险评价
1.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火灾和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人机工程因素;
7)设备的腐蚀、缺陷;
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2.风险度的计算方法: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四)危害识别步骤:
1.各部门、车间根据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作业内容,对各自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内容进行确定,并分别列出本单位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
2.安全环保部负责确定“清单”的格式并汇总形成公司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
3.各部门、车间依据本单位列出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
按“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预危险性分析法”识别出作业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
安全环保部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形成公司的“工作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及风险评价表、预危险性分析(PHA)及风险评价表”。
五、重大风险及重大危险源
(一)重大风险
1.各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出重大风险,由
安全环保部汇总并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控制措施,形成《重
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报生产安全副总经理批准。
2.在确定重大风险时考虑:
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二)重大危险源
1.各单位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识
别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环保部汇总、审核各单位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报总经理批准。
2.各单位负责建立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档案,安全
环保部负责建立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档案。
3.各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并组织演练,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六、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发生。
1.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2.公司选择的控制措施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可选技术等因素,确定优先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防止事故发生。
七、风险控制:
安全环保部将形成的公司“工作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及风险评价表、预危险性分析(PHA)及风险评价表”和《重大危险源清单》审核无误后,联合各上报车间或部门,共同讨论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由风险或危险源所存在部门依据公司统一制定的《风险及危险源控制措施》表格填写,一般风险及危险源控制措施,经安全环保部经理审批后实施;重大风险及危险源控制措施,经公司分管生产安全副总审核,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安全环保部负责监督检查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公司将已确定的控制措施,按照优先顺序,逐项进行落实。
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修订和新制定的操作规程,并及时向从业人员进行宣
传、培训教育,使员工熟悉其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八、风险信息更新
1.公司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6)对已评价出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后结果的验证。
2.对于常规的活动每一年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3.对于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工、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