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75-大豆面团粘度模型的研究与在线粘度计(黏度-)
375-大豆面团粘度模型的研究与在线粘度计(黏度-)
广泛的模型 . 如在正常的参数范围内,不能较准确
地满足粘度描述的需要,那么再考虑公式(6)的模
型.
2 试验设计
2.1 模型转化 公式(3)属非多项式曲面模型,所以必须通过
多元变换设计,进行一次变换和一次编码,将原非 多项式曲面模型,转化为线性或非线性回归模型 .
公式(3)是 乘 积 模 型,因 此 可 以 转 化 成 如 下
viscosity determination
对于幂律流体,流动行为指数 I 可通过下式
计算:
式中
I
=
d In"W d In!app
!~ app——— 表观剪切速率
!~ app = 4 OV /!R3
(10)
本装置的记录曲线是柱塞下降量随时间的变
化曲线,通过本曲线可计算出通过出口的体积流
量,即
OV = SL降 / I'
3 516 . 667 I + 273
> ex(p -
6 . 383M)
该模型
F = 1 791 . 26 ! F0.0(1 3,2)= 99 . 17
所以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
(2)经后续研 究 表 明,该 粘 度 模 型 可 被 很 好
地被应用于单螺杆食品挤压蒸煮机螺槽内大豆面
团温度场和速度场的仿真计算[6].
In!~ app 3 . 524 3 . 952 3 . 761 3 . 952 3 . 524
#
In#
2 020 . 297 7 . 611
1 719 . 863 7 . 450
1 489 . 208 7 . 306
925 . 191 6 . 830
1 614 . 854 7 . 387
图 1 粘度测定装置工作部件 Fig. 1 Working part of the eguipment for
OV——— 体积流量,m3 / s
出,结果也以 In# 表示 .
表 2 变量转换及试验结果 Tab.2 Variable transform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序号 1(/ I + 273) M !~ app 1 0 . 002 48 0 . 399 33 . 920 2 0 . 002 48 0 . 368 52 . 039 3 0 . 002 42 0 . 384 42 . 991 4 0 . 002 36 0 . 399 52 . 039 5 0 . 002 36 0 . 368 33 . 920
该公式与公式(2)的区别是考虑了时间与物
料反应程度对粘度的影响 . (3)Morgan 等人提出的粘度模型[4]为
T = a > ex[p !En / R( t + 273)+ bM]>
[(f0 /v' )l / 2
+
l
T0l
/
2]2
>
{l
+
(l
-
M)[2 l - ex(p - I Pt ,t' )]} ( 5 )
式中 a、b、 ——— 常数
f0 ———0 剪切速率时的剪应力,Pa
T0l——— 高剪切限粘度,kg(/ m·S)
Pt,t' ——— 温度 - 时间历程函数的积分
! Pt,t' = ex[p - !Ed / R( tt' )]c t'
式中!Ed 为变性活化能,kcal / mol;tt' > tc,tc 是蛋
R——— 气态常数,8 . 314 J(/ mOI·K)
t——— 物料温度,C
M——— 物料湿含量
C——— 常数
该公式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和应用,但它不是对"' 全部的值域都是适用的 . 当"' " 0 时,! "!0;当"' " 时,! "! ,并且 !0 和! 都是非零且有限的 . 然而,公式(2)却不 具有上述特性,只对"' 的中等值域适用 .
第 22 卷第 2 期
江 苏 理 工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VOI. 22 NO. 2
2001 年 3 月
JOurnaI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lnOIOg(y NaturaI Science)
Mar. 2001
$$$$$$$$$$$$$$$$$$$$$$$$$$$$$$$$$$$$$$$$$$$$$$$$$$$$$$$$$$$$$
3.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材料成分:大豆粉 85% ;食盐 l0% ;
纯碱 5% ;样品初始含水量 ll . 94% .
3.2 试验装置
本试验所用的装置是日本的 KOKA 流动试验
机,其主要部件如图 l 所示 .
物料通过出口处其壁面剪切速率v' W 和剪切
应力fW,可通过下面的式子计算:
fW = !pR / 2 L
取值范围为:l30 C < T < l50 C;0 . 368 < M <
0 . 399. 试验安排见表 l.
表 1 粘度测定试验方案及结果记录 Tab.1 Experimental scheme and results of
Viscosity determination
试验号
l 2 3 4 5
温度( C )
白质变性的临界温度,对于大豆蛋白 tc > 70 C .
以上是使用较多的几种幂律粘度模型 . 如前
所述,它们的不足都是不能在v' 的整个值域内准
确地描述物料的粘度,为此作者利用 Olcroyc 方
程[5]建立了如下一种模型[6]为
T
= T0
l l
+ +
al·v' 2 a2·v' 2
(6)
式中T0、al 和 a2 都是正的常数 . 应用该模型可得到,当v' " 0 时T"T0;当v'
个水平值即可,所以选用 L(4 23)正交表安排试验 . 文中使用的装置可以控制的条件是温度、湿
含量和压力,然而模型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温度、湿 含量和剪切速率 . 虽然剪切速率v' 是 !p 和体积 流量 OV 的函数,但其关系比较复杂,无法直接换 算 . 以实际生产中v' 的大小为依据,进行反复预 备试验,得到的压力取值范围为 l . 9 > l05 Pa < p < 3 . 6 > l05 Pa. 根据生产实际,温度和湿含量的
作用时间的影响,对物料在机中的粘度进行了较
为深入的探讨 .
(1)J . M. Harper 等人经过长期地实践和统计 分析,提出了如下的经验公式[2]: ! = !!"' n-1 X ex[p !En / R( t + 273)]X ex(p CM)
(3)
式中
!!——— 参考表观粘度,kg(/ m·s) !En——— 流动活化能,kcaI / mOI
压头端面积 S = 1 > 10-4 m2 .
表 2 中数据经过拟合计算,得出如下结果:
In# = 4 . 391 - 0 . 838In!~ + 3 516 . 667(/ I + 273)
- 6 . 383M
(13)
其复相关指数 R = 0.999 91,R2 = 0.999 81,
说明该曲线线性度是相当好的 . F 值为 1 791.26,
多项式模型:
y = I0 + Il zl + I2 z2 + I3 z3
(7)
变换公式为
y = lnT,I0 = lnT# Il = n - l,I2 = !En / R
I3 = C,zl = lnv'
z2 = l(/ t + 273),z3 = M
2.2 回归试验设计
由于本试验是一个待定参数的确定试验,给两
(8)
式中 fW——— 剪切应力,Pa !p——— 压差,Pa
R——— 孔的半径,m
36
江 苏 理 工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2001 年 3 月
L——— 孔长,m !~ W =[(3 I + 1)/ 4 I ]>(4OV /!R3) ( 9 ) 式中 !~ W——— 剪切速率,1 / s
(1)
式中 #——— 剪切应力,Pa "' ——— 剪切速率,1 / s
n——— 流动行为指数
I——— 稠度指数
为了便于计算,可将式(1)转化为
# = !"'
(2)
式中! = I"' n-1,称为表观粘度,单位为 kg(/ m·s).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国外学者在螺旋挤压蒸
煮技术的研究中,附加地考虑到了温度、湿含量和
3 516 . 667 t + 273
X ex(p - 6 . 383M)
[关键词]大豆;面团;粘度;模型
[中图分类号]TS201.1;0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174(1 2001)02 - 0034 - 04
粘度是影响螺杆食品挤压蒸煮机物料流速、 功率消耗、物料温升,乃至产品加工质量的重要参 数 . 随着流变学的不断发展,食品流变学的进一 步完善,关于生物物料粘度模型的研究愈来愈深 入 . 在进行螺杆挤压蒸煮机的作用机理研究过程 中,粘度模型的确定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 文 中以大豆面团为例,将建立其粘度与剪切速率、温 度、湿含量及受剪时间的关系 .
4 数据处理与参数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