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案(一)复习课文1、《我们爱你啊,中国》(1)全诗以“我们爱你——”为主线,从“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五个方面赞美了伟大的祖国。

(2)中心思想: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各民族及山河、物产的相关资料。

2、《郑成功》(1)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通过记叙明朝末年民则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表达了人们对郑成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2)在描写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交战的场面时用了哪些具体的词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和郑军官兵怎样的特点?答:主要用“冒着”、“驾着”、“冲去”、“围”、“瞄”、“钩”“、跳”等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郑军官兵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的特点。

(3)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林则徐虎门销烟、岳飞抗击金兵、郑和七下西洋。

(4)关于爱国的名言警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3)爱国音乐家:波兰的肖邦、德国的贝多芬、奥地利的莫扎特和舒伯特。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2)创作背景:“安史之乱”,这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全诗处处渗透着“喜”字,写出了诗人听到失地收复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3)中心思想:通过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4)全文翻译:我在边远的四川忽然听说唐朝的军队已经收复了河南河北一带,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激动的泪水就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妻子和孩子,脸上哪里还有愁容,我信手胡乱地收拾起诗稿图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在白天里我放声高歌,畅饮美酒,多想趁着这明媚的春光和家人一起返回家乡。

立刻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5)《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示儿》(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有“小李白”之称。

(2)创作背景:“金兵南侵”,这是诗人的绝笔,全诗紧紧围绕“悲”字,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3)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诗人毕生的心愿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4)全文翻译: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以后万事都成空,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待到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日子,祭祀祖先时可别忘了把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听写闪烁洋溢盎然俊秀飘渺博大恢宏开拓醇美绚丽巍峨硕果气魄骄傲自豪陶瓷屋脊戈壁谱写浇灌伟岸高洁残酷奴役驻军眺望簇拥瞭望融洽徭役兽肉瓜分欺凌压迫深渊弥漫忧虑勉励咏唱眼眶郑重呐喊爆发蜡烛流逝巴黎喃喃强占勉强倔强厦门大厦弹药弹琴投降降落磁卡发卡薄纸单薄薄荷血压血淋淋曲高和寡是非曲直千载难逢浓妆淡抹波澜壮阔天工巧夺街头巷尾风帆蔽空(三)解释银装素裹:素,本色,白色。

裹,缠绕。

穿着银白色的服装,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载歌载舞: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褒义词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褒义词横行霸道:仗势胡作非为,蛮不讲理。

贬义词负隅顽抗:负,倚靠。

隅,角落。

凭借险要地势或某条件进行拼死抵抗。

贬义词惊恐万状:因为惊慌恐惧而表现出许多不正常的姿态。

中性词喜出望外:望,盼望,希望。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中性词悲愤欲绝:绝,气息中止。

形容悲愤到了极点。

与世长辞:辞,辞别。

多指敬仰的人去世了。

弥留之际:指重病将要死亡的时候。

雄姿英发:姿态英武,才华横溢。

(四)比较组词帕(手帕)镇(乡镇)瓷(陶瓷)脊(脊柱)怕(害怕)填(填补)姿(姿态)肯(肯定)硕(硕大)拓(开拓)奴(奴隶)驻(驻扎)须(胡须)柘(柘木)努(努力)住(住址)慨(愤慨)蔽(隐蔽)兽(野兽)犁(犁地)概(大概)敞(宽敞)鲁(鲁钝)梨(鸭梨)镰(镰刀)洽(洽谈)肖(姓肖)邦(友邦)廉(廉洁)恰(恰当)消(消灭)帮(帮助)咏(咏雪)腔(口腔)忧(忧愁)烛(蜡烛)泳(蛙泳)控(控制)优(优秀)独(独立)卡(卡车)涕(涕泪)巫(巫婆)洛(洛河)卞(卞急)剃(剃刀)诬(诬害)落(落泪)(五)填入修饰词(银装素裹)的世界(盎然)的春色(清香)的龙井茶(闪闪发光)的银杯(浓妆淡抹)的杭州西湖(如水)的月色(云雾飘渺)的黄山(波澜壮阔)的长江(醇美)的茅台酒(幽暗)的房间(英勇)的官兵(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巍峨)的布达拉宫(伟岸)的松树(高洁)的梅花(博大)的胸怀(恢宏)的气魄(高大坚固)的铁舰船(激动)的泪水(光洁绚丽)的江南丝绸(天工巧夺)的景德镇陶瓷(六)近义词灿烂——辉煌洋溢——流露飘渺——朦胧壮阔——辽阔希望——愿望浇灌——灌溉眺望——瞭望簇拥——拥护庞大——巨大绵延——连续欺凌——欺压压迫——压制弥漫——充满送行——送别特地——特意特殊——特别郑重——慎重勉励——鼓励幽暗——昏暗疲劳——疲惫(七)反义词开放——封闭希望——绝望高洁——庸俗博大——狭隘骄傲——谦虚奋发——萎靡严明——松散高大——矮小坚固——松散改善——恶化压迫——反抗忘记——铭记特殊——普通郑重——轻率呐喊——沉默抗争——妥协第一单元测试卷一、读拼音,写词语。

piāo miǎo qì pò kāi tuò héǎi()()()()rónɡ qià bào zào shǔn xī lí míng()()()()shuòɡuǒ shǒu pà táo cí wū jǐ()()()()二、用横线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屋脊.(jǐ jī)傣.族(tài dǎi)情不自禁.(jìn jīn)暖.流(luǎn nuǎn)包扎.(zā zhā)刹.那间(shà chà)三、词语。

1、填字成词。

银()素裹浓()淡抹波()壮阔()扬顿挫悲愤()绝慷慨激()风帆()日负()顽抗2、观察成语的特点,仿写成语。

(不少于3个)红红火火....:悲欢..离合:四、句子1、修改病句。

李红和王菲是好朋友,她经常到她家做作业。

星期三下午,六(3)班和六(4)班进行篮球比赛,他们取得了胜利。

2、缩句。

玫瑰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3、仿写句子。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早春,一只送给晚秋;如果爱是左右手,就,。

4、排列句子的顺序。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起来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垂落下来逃走了。

()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雨越下越大,往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雷声接着闪电,“隆隆”直响,哗哗下起了大雨。

()满天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当跳出,依然是;当北国还是,南疆早已。

这一节从和两方面写出了祖国的。

2、第一课中,诗人以、杭州西湖、、、、为代表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

宋代诗人苏轼对西湖尤为偏爱,他曾经将西湖比作。

你还记得这一句诗吗?请默写下来:,。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树与小草①山丘上,一棵大树像巨伞,树下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人们在这里小憩,聆听小鸟的歌唱,觉得心旷神怡。

一天,大树心想:自己向来受人(遵、尊)重,今后可不能与小草为伍了,以免(影响、印象)自己的声誉。

于是,大树便声色俱厉地对小草说:“限你三天之内,全部离开此地。

”②“你这是干什么呀?”小草发怒了。

③“这……这是因为你遮住了我的阳光……”大树一时想不出理由,支支吾吾地搪塞道。

④□这怎么可能呢□小草笑道□太阳在咱们头上□我这么矮□能遮住你吗□⑤大树自感失言,立即改口道:“那……那是你们偷吃我的肥料,苦得我营养不足,这总是事实吧。

”⑥“你的根又多又粗,而且扎得很深,可我们的细根只享受到地皮上的一点营养,(绝、决)不会影响你的健康。

相反,秋后腐烂的草还能给(jǐgěi)你提供(gōng gòng)大量的有机肥。

”⑦“我不信!”专横跋扈的大树坚持驱走了小草。

结果小丘失去了小草的(保护、保卫)后,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在烈日和雨水的冲刷下,大树根不断的裸露在地面,没过几年,孤家寡人的大树在一次暴风雨后倒下了。

1.把文中括号里使用不正确的拼音、字词划去。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脱离群众孤立无援的人。

()(2)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3)说话时语气和脸色都很严厉。

()3.在第四自然段的“□”中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5.为什么没过几天,大树就在一次暴风雨后就倒下了?6.读了上文,你想对大树说什么?请写下来。

七、作文。

的感觉真好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