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

采用集装方式、多式联运,避免单 件货物反复装卸搬运。
50
(2)过大的包装装卸
包装过大过重,在装卸时消耗较大,形成 无效劳动。
(3)无效物质的装卸
无效物质——物流过程中混杂的没有使用 价值或使用价值不对路的各种掺杂物。如:
煤炭中的矸石、矿石中的水分等消耗装卸 劳动,形成无效装卸。
防止上述无效装卸,可大大节约装卸劳动, 使装卸合理化。
求等进行分类; 6.集货:将物品备齐,以便随时装货。
6
(三)装卸搬运的要素
涉及装卸搬运的要素主要有五个:人、 装卸物、装卸场所、装卸时间和装卸手 段。
(四)装卸搬运的质量
装卸搬运损失率 装卸搬运损失率=装卸搬运损失量/期内吞吐量
装卸搬运质量 装卸搬运质量=1-装卸搬运损失率
7
二、装卸搬运的特点
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是物流诸活动开始、结束时必然发 生的活动,常被人忽视,是其他操 作不可缺少部分。 “汽车运输”,包含了装卸搬运。 仓库保管活动,也含有装卸搬运。
指装卸搬运物和装卸搬运设备所占用的空
间,做到既不拥挤又不浪费
43
4.装卸搬运的时间 指装卸搬运物到达各个工作时点,既不“过快”,
也不“过慢”, 5.装卸搬运的手段:指装卸搬运的工具 6.装卸搬运的路线
其是否最佳直接影响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与效益 直线式:是不同货物分别有各资源点直线向终点移 动,即货物有起点到终点以最短的距离来装卸搬运。 适合于物品装卸密度大、移动距离短的情况,此法是 最经济的。 间接式:又称为共同搬运,就是利用相同的设备和 相同的路线,把分别在不同区域的各类货物相对集中 起来共同搬运,而不是把各个货物直接搬运到终点, 适用于密度不高,距离较长,而且仓库布置不规则的 搬运情况;有时可能还要经过中间转运一次再运到终 点
拣选叉车 38
39
2、水平装卸法(也称为 滚装滚卸法)
• 平移装卸物实现装卸 不改变被装物的势能, 比较节能,需有专门设 施。 例如和汽车水平接靠的 高站台、汽车与火车车 皮之间的平移工具等。
40
四、决定装卸方法的条件
1、外在条件: (1)货物特征 (2)作业内容 (3)运输设备 (4)运输、仓储设施
47
二、装卸搬运合理化
(一)降低装卸搬运作业次数 1.应将装卸搬运次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合理安排作业流程 (2)采取合理的作业形式 (3)仓库合理的布局 (4)仓库的合理设计
实现物品装卸搬运次数最小化
48
2.防止无效装卸——货物必要装卸劳动之 外的多余装卸劳动消耗
虽然对于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很难有一 个绝对的标准。但是,在装卸搬运作业 时,必须避免由于不合理的装卸搬运而 造成的损失。 无效装卸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8
(四)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 卸”
1.装卸规模效益含义:
装卸量达到一定规模,装卸机械能 力才会有最优效果。
51
(二)移动距离(时间)最小化 选择适宜搬运路线
搬运路线通常分为直达型、渠道型和中心型, 如图 5-3所示。
52
(三)提高装卸搬运的灵 活性
1.装卸搬运活性 从物的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 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活性高——很容易转变为下 一步的装卸搬运而不需过多 做装卸搬运前的准备工作。 活性低——难于转变为下一 步的装卸搬运
44
第二节 装卸搬运的原则和方法
日本装卸搬运合理化要求 (1)不让等——闲置时间为零 (2)不让碰——与物品接触为零 (3)不让动——缩短移动距离和次数 (4)不让想——操作简便 (5)不让找——整理整顿 (6)不让写——无纸化
45
一、装卸搬运合理化原则
1.单位装卸化原则
2.设备经常使用原则
3.装卸搬运平衡原则
31
5、“散装散卸”方式
散装散卸装卸方法
重力法 倾翻法 机械法 气力输送法
32
33
装载机
34
抓斗
35
(六) 按装卸搬运的作业 特点分类 1.连续作业法 通过连续输送机械,中间 无停顿装卸同种大批量散 装或小件杂货。 适用于装卸量较大,装卸 对象固定、货物对象不易 形成大包装的情况。
36
2.间歇作业法
23
24
(四)按装卸搬运物品的属性分类 1、成件包装物品的装卸搬运 2、超大超重物品的装卸搬运 3、散装物品的装卸搬运 4、流体物品的装卸搬运 5、危险品的装卸搬运
25
(五)按装卸搬运机械的作业方式 分
1.吊上吊下方式 用起重机械吊起货物,垂直移动实 现装卸,在吊车运行、回转范围内 实现搬运或依靠搬运车辆小搬运。
4.现场布置原则
5.机械化原则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中心采用的
是以人工搬运和机械化搬运相结合的手段。以 信息化为前提的智能化和集成化是物流中心搬 运作业的发展方向。
6.标准化原则
46
7.安全原则 8.流程原则:连续的装卸搬运流程是 最经济的流程 9.水平直线原则 10.弹性原则:机械的兼容性和共同性 11装卸搬运简单化原则 12.最小操作化原则 13.活性化原则 14.空间活用原则 15.重力利用原则 16.保养更新原则
18
(5)飞机装卸
通常在停机坪进行,用专用车辆 将包装好的货物运送到飞机上
19
(三)按装卸搬运 对象分类
1.单件货物装卸
指对货物进行单件、 逐件装卸搬运。
对贵重物资、没有 或难以设置装卸机 械的场所、体积大 形状特殊的物资、 或集装会增加危险 的货物等采用的作 业方式。
20
2.散装货物装卸
对块、粒、粉状货物进行装卸搬运的 方式
26
2.叉上叉下方式 用叉车从货物底部托起货物,并运动,移 动货物,直接将货物放置到目的地。 这种方式主要是水平运动,属水平装卸方 式。
27
3.滚上滚下方式(滚装方式) 指港口利用叉车或半挂车、汽车承载货物, 连同车辆一起开上船,到达目的地后再从 船上开下,称“滚上滚下”方式。 滚上滚下方式需要专门的 “滚装船” 船 舶,对码头也有要求。如下图:
53
2. “活性指数”
①含义
为了对活性有所区别,并能有计划地 提出活性要求,使每一步装卸搬运都能按 一定活性要求进行操作,对于不同放置状 态的货物做了不同的活性规定,“活性指 数”就是标准定活性的一种方法。
②“活性指数”
衡量活性的一种指标,分为0~4共5
个等级,如下表所示:
54
编号
装卸搬运活性指数
16
(3)港口装卸 包括码头前沿装船,后方支持性 装卸搬运 有的还用小船在码头与大船之间 “过驳” , 装卸流程复杂,需经多次装卸及 搬运作业实现船与陆地之间货物 过渡。
17
(4)汽车装卸 一次装卸批量不大 汽车灵活,可减少或根本减去搬运活 动,而直接、单纯利用装卸作业过渡 车与物流设施之间货物。
是物流各项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项活动 装卸搬运就是指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 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 内容和目的活动。
4
几个数据:
①我国火车货运超过500 公里后,运输在途时间 多于起止的装卸时间;
低于500公里,装卸时间 超过实际运输时间。
②美国与日本之间远洋船 运,往返25天:
机动性较强,装卸地点可在较大范围 内变动。
适用于货流不固定的各种货物,如包 装货物、大件货物,散粒货物。
37
(七) 按被装物的主 要运动方式分类
1、垂直装卸法(也称 为吊装吊卸法)
采取提升和降落的方 式进行装卸,需要消 耗较大的能量,采用 比较多。
所用机具通用性较强, 应用领域较广,如吊 车、叉车等。
(1)过多的装卸搬运次数
(2)过大包装的装卸搬运
(3)无效物质的装卸搬运
49
(1)过多的装卸次数
①装卸次数过多导致损失增加(装卸货损 发生频数超过任何其他物流活动)。
②增加装卸,会增加费用(一次装卸的费 用相当于几十公里的运输费用)。
③装卸阻缓整个物流的速度,是降低物流 速度重要因素。
④防止办法——
运输13天,装卸12天。
③我国机械厂生产1吨成 品,进行252吨次装卸搬 运,成本为加工成本的 15.5%。
5
(二)装卸搬运的组成 1.装卸:将货物装上或卸下运输工具; 2.搬运:将货物在短距离移动; 3.堆码:将物品或包装货物进行码放、堆垛
等; 4.取出:将物品从保管场所取出; 5.分类:将物品按品种、发生方向、顾客要
8
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 装卸搬运主动地影响其他物流活动质
量和速度。例如: 装车不当,会引起运输过程中的损失; 卸放不当,会引起货物下一步运动困难。 装卸搬运支持高水平物流活动
9
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物流各项活动靠装卸搬运过渡衔 接 是有效物流系统形成有机联系和紧 密衔接关键。 先进的系统物流——联合运输依此 衔接而实现。 装卸搬运往往成为物流 “瓶颈”
2、内在条件: (1)货物状态 (2)装卸动作 (3)装卸机械 (4)作业组织
3、一般条件: (1)零担货物装卸 (2)整车货物装卸 (3)专用货车装卸
41
五、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地位
1.地位 不断出现、反复进行,出现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
费时长。 是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消耗人力多,装卸费用占物流成本比重高。 我国铁路运输装卸作业费约占运费20%,船运约占40%。 是货物破损、散失、损耗、混合等损失主要环节。 装卸搬运本身并不产生价值 2作用
2817
29
铁路运输领 域采用—— 货运汽车或 集装箱直接 开上火车车 皮运输,到 达目的地再 从车皮上开 下,称为驮 背运输。
如左图:
30
4.移上移下方式
两车 (如火车及汽 车) 靠接,然后货 物靠水平移动,从 一个车辆推移到另 一车辆,称移上移 下方式。
相关主题